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尹芝华  秦晴  高征  黄婷 《四川医学》2011,32(12):2033-2034
目的对踝关节骨折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讨合理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167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干预.从术前心理问题评估、疼痛护理、合理冷敷、正确体位,术后踝关节活动的限制、功能康复指导等方面归纳总结,构成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流程。结果所有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治愈出院。结论按照术前、术后的护理流程来分配护理工作,可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延迟开通闭塞靶血管的患者,术后发生无复流极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右冠状动脉闭塞1个月后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反复无复流的案例,经导管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溶栓等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后成功恢复良好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23.
近年研究认为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起因为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机制失衡[1].内皮祖细胞(EPCs)来源于骨髓,可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使内皮再生,形成新牛血管,参与内皮损伤的修复.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IR)者体内EPCs数量及功能均下降[2],提示IR是影响EPCs数量及功能的因素之一[3].本研究旨在观察IR与EPCs数量及功能的关系,探讨IR在冠心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135 cm扩张微导管(corsair导管,Asahi Intec Co,Japan)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经桡动脉正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入选了本中心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81例经桡动脉途径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进行正向导引钢丝技术治疗的CTO病变患者,分析正向CTO-PCI成功率、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成功率、球囊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及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并观察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81例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正向介入治疗的患者中,66例患者正向导引钢丝通过CTO病变,65例患者正向CTO-PCI成功,成功率为80.2%;另有8例成功进行逆向导引钢丝介入治疗,总体PCI成功率90.1%。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后,135 cm扩张微导管成功通过闭塞病变56例(84.8%);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后,球囊导管的使用数量为1.3个,显著低于扩张微导管未通过闭塞病变患者。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的患者中,应用Fielder XT导引钢丝34例(51.5%)。住院期间随访未见扩张微导管嵌顿、折断、头端受损、血管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应用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正向CTO-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简化介入治疗操作步骤,减少球囊导管等器械的使用,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5.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肾病综合征(NS)常见、多发的严重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NS患者长期处于“血栓形成倾向”状态,其VTE发病率逐年增高。对于疑诊PTE患者,可先应用临床可能性评分进行临床评估,并联合D-二聚体检测进一步筛查,PTE的确诊检查包括CT肺动脉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等;DVT确诊影像学检查包括加压静脉超声、CT静脉造影、核素静脉显像、静脉造影等。NS患者常存在肾功能不全,需临床医师谨慎选择适合的检查方式。NS相关VTE的治疗通常包括肝素、华法林,需根据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未确诊VTE的NS患者是否常规预防性抗凝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6.
N-乙酰-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是一种在人体内广泛存在于血液中和组织中的四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10-15d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临床治愈13例,显效1例.结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临床医护人员可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对预防DVT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胰岛素抵抗(IR)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拟诊为稳定型心绞痛人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72例,男199例,女73例,平均年龄为(59±8)岁,糖尿病患者除外,测定空腹血胰岛素、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采用McAuley指数评价IR程度,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272例患者中,有IR者85例(31.35%);冠状动脉未见粥样硬化改变76例(27.9%),冠状动脉有粥样斑块但狭窄程度<50%78例(28.7%),冠状动脉狭窄≥50%118例(43.4%).McAuley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负相关(r=-0.153,P<0.05),空腹血胰岛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不相关(P>0.05).采用K-means聚类法将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患者分为组A(冠状动脉病变积分<1.9分)、组 B(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为1.9~4.83分)和组C(冠状动脉病变积分≥4.84分).与组A比较,组C的McAuley指数显著降低(P<0.05).3组间空腹血胰岛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程度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的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空腹胰岛素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的病变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29.
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现状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现状 在2008中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活动进行的同时,对全国45位介入治疗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45份,收回43份(95.6%).CTO介入治疗时术者通常使用硬导引钢丝(48.8%)或亲水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44.2%),仅7.0%的术者使用软导引钢丝尝试开通闭塞病变.在硬导引钢丝系列中术者最常使用Miracle系列导引钢丝(34.5%),在亲水涂层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中术者最常使用Pilot系列导引钢丝(33.3%).当第1根导引钢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后,术者最常使用的技术为平行导引钢丝技术(71.4%),此时最常使用的导引钢丝为Miracle(46.0%)和Conquest系列导引钢丝(28.6%).CTO介入治疗中血管内超声(IVUS)的使用率较低,93.1%的术者在CTO介入治疗中IVUS的使用率<5%.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比例较低,67.4%的术者其冠状动脉CT检查的使用率<5%.在逆行导引钢丝技术的应用中,仅1个介入中心(2.2%)的手术量>20例.绝大部分术者(83.7%)的手术成功率<80%.结论 与国外CTO介入治疗水平较高的中心相比,国内术者的CTO介入治疗技术仍待进一步提高.为准确了解当前国内CTO的治疗现状,大规模的回顾性分析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用药督促对真菌性外耳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72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用药督促组)和对照组(非用药督促组),每组36例(36耳)。两组均在硬性耳内镜下清洁外耳道后由医生首次在外耳道内注射派瑞松乳膏,然后回家自行用药,每晚1次,疗程为2周。观察组采用微信模式每天定时提醒患者用药及收集反馈意见,对照组不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依从性、复发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8.83±2.70)分,高于对照组的(88.47±9.9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用药督促管理门诊患者用药能提高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