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51.
康莱特注射液是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抗肿瘤中药制剂 ,临床主要用于肺癌及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我科近年来应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5 1例患者均为 1998~ 2 0 0 1年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以及影像学明确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 ,其中术后患者 17例 ,均出现复发或肺内转移及 (或 )其他脏器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 1) 。全部病例均为体质虚弱 ,不愿化疗或难以耐受化疗者 ,且估计生存期超过 3个月 ,Karnofsky评分( 2 ) ≥ 5 0分。将所选…  相似文献   
52.
益心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SOD及MDA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益心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丙二醛 (MDA)活性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120只均为雄性 ,体质量 (20±2)g ,随机分为6组 ,各组在给药后第7d和第14d分别处死8只及全部小鼠 ,眼眶取血制备血清 ,进行SOD和MDA检测。[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 ,益心饮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在第7d和第14d能显著提高血浆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 (P<0.01)。[结论]益心饮能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53.
胃癌病理分型与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居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在我国胃癌死亡率在县城居恶性肿瘤之首,在城市居第二位。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当前的诊治状况是一高三低,即发病率高、早衣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肿瘤耐药日益严重,免疫抑制等因素使多数体质虚弱患者无法按期进行,且经大量研究发现,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尚不确定,西方国家则不将术后化疗列为常规。中医中药以其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4.
探讨胃癌患者红细胞CRI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RFLP—PCR方法从术前胃癌患者静脉血中提取DNA,观察红细胞CRI基因分型,对全部病例中医辨证分型,结合各基因型和各中医证型红细胞CRI活性和数量计算CRI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红细胞CRI基因型分三种,分别为高、中、低表达;中医辨证分为六型,中医证型与各基因型均有相关性,药物对各证型的干预效果差异显著。结论:胃癌红细胞CRI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具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了中医证的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55.
目的:在原位移植瘤模型上验证CD44+胃癌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选取MKN-45胃癌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为CD44+和CD44-两组,以未分选的MKN-45胃癌细胞为对照.体外部分,通过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验证CD44+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其侵袭力.体内部分,将上述细胞通过原位移植法接种至裸鼠,同等条件下饲养8周后处死裸鼠,检验其成瘤率;分离肝脏,检测肝转移瘤数目;H-E染色观察胃肿瘤和肝转移瘤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两处肿瘤CD44+细胞数量.结果:CD44+胃癌细胞相比CD44‘胃癌细胞具有明显增强的细胞增殖力(P<0.01)和侵袭力(P<0.01),更容易成瘤且更容易发生转移(P<0.05),但和MKN-45未分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是在原发肿瘤还是转移瘤中,CD44+胃癌细胞均能产生CD44‘细胞,但后者不能产生CD44+细胞.结论:CD44+ MKN-45胃癌细胞相比CD44-胃癌细胞具备更强的增殖力和侵袭力、更容易成瘤和发生转移,符合肿瘤干细胞部分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索胃癌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145例胃癌患者术前1 d由3名主治医师分别按照统一标准同时辨证,归入6种中医证型,收集病例资料,分析不同证型预后相关病理因素差异。结果: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胃热伤阴型、脾胃虚寒型、气血双亏型分别占26.21%(38/145),15.86%(23/145)3,1.03%(45/145),6.90%(10/145),13.10%(19/145)和6.90%(10/145),6种证型在性别(P=0.8426)、病理类型构成(P=0.4785)、发生部位(P=0.8991)、分化程度(P=0.5808)、浸润深度(P=0.6339)、淋巴结转移(P0.05)、远处转移(P0.05)、TNM分期(P=0.5996)上皆未发现差异。实证73.10%(106/145),虚证26.90%(39/145),亦未发现在预后相关因素上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证型与预后相关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P16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抗癌作用机制。方法培养胃癌细胞系MKN-45,制备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和中药组。中药组给予消痰散结方水煎剂(含原药材2.51g/mL),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6周。称重法测定抑瘤率,RT-PCR法测定P16基因表达,Methylight法测定P16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消痰散结方能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达54.82%。消痰散结方能逆转P16基因甲基化,增加P16mRNA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痰散结方可以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生长,逆转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8.
目的:超声造影监测下尝试应用射频消融联合微波热消融治疗1例淋巴结黑素瘤,观察其疗效.方法:受治者为64岁男性右足底黑素瘤患者,首发症状为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9个月内先后2次行手术切除.随后的2~7个月间于右侧髂动脉旁和右下肢相继出现20余枚肿大的淋巴结,合并右下肢肿胀.鉴于淋巴结包绕髂动脉、数目甚众故不考虑外科手术,且应用化疗及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遂在超声造影监测下联合使用CelonLab-ENT单针双极射频消融仪和YWY-2T微波消融仪对转移淋巴结进行热凝固治疗,术后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术中、术后超声造影及穿刺病理检查证实所有经治淋巴结均丧失血供,凝固性坏死、萎缩,无明显并发症.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除右下肢少数转移淋巴结病灶仍接受热消融治疗外,其他各处均未再发现病灶.结论:超声造影监测下射频和微波热消融治疗本例淋巴结黑素瘤取得了稳定的杀灭肿瘤效果,治疗过程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可以考虑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9.
魏品康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军队中医师承制导师,长期致力于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病的临床工作,尤其擅长对胃癌的中医药防治.在40余年临床实践中形成“消痰攻邪”的学术思想,师古而不泥于古,在前人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提出“诸邪皆能生痰”的观点,并将痰邪进一步细分,提出“恶痰”的概念,认为痰是胃癌的根本病因病机,创立消痰散结法治疗胃癌,收效显著. 1 诸邪皆能生痰 魏品康教授十分重视痰邪的致病作用,在古人“百病皆由痰作祟”的基础上提出了“诸邪皆能生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0.
正柴胡饮冲剂治疗恶性肿瘤发热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恶性肿瘤发热是中晚期肿瘤常见症状之一 ,尤多见于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以及肺癌、肝癌。其原因可能与感染及肿瘤坏死和新陈代谢产物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有关。治疗多采用解热止痛类药物如吲哚美辛、百服宁等 ,但不良反应较大 ,不能长期服用。我们应用正柴胡饮冲剂治疗 30例非感染性肿瘤发热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肺癌 1 1例 ,肝癌 7例 ,胃癌1 2例 ,结肠癌 4例 ,食管癌、乳腺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胸腺瘤及卵巢癌各 1例 ;男 2 3例 ,女 1 7例 ;平均年龄 61 .5岁。所有患者皆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