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5篇 |
免费 | 163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8篇 |
儿科学 | 73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181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471篇 |
内科学 | 260篇 |
皮肤病学 | 71篇 |
神经病学 | 107篇 |
特种医学 | 13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249篇 |
综合类 | 1014篇 |
预防医学 | 462篇 |
眼科学 | 37篇 |
药学 | 44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71篇 |
肿瘤学 | 2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87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63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176篇 |
2007年 | 205篇 |
2006年 | 241篇 |
2005年 | 209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77篇 |
2002年 | 142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探讨骨髓细胞凋亡和MDS患者无效造血的分子机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PCR ELISA法测定骨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Fas和Bcl 2表达水平。结果 :初发各亚型MDS患者的血清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 ,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基质细胞分泌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 1α和G CSF升高者分别为10 7% (3/ 2 8)例和 5 3 6 % (15 / 2 8)。MDS患者血清IL 8和IL 6高于正常对照组 ,各亚型之间无明显差别。在MDS向恶性克隆演变的过程 ,端粒酶活性水平随着恶性演变而逐渐升高。随着MDS患者恶性类型的演变 ,Fas基因表达逐渐降低 ,Bcl 2表达则逐渐升高。负性造血因子TNF α升高和抗凋亡Bcl 2的消长与MDS骨髓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Bsa Ⅰ、Sma Ⅰ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对基因芯片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上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两位点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无相关关系.方法设计、合成两组寡核苷酸探针,使用3甲氧基氨基丙基硅烷、戊二醛等化学物质,实现探针与固相支持物玻片的连接.应用不对称PCR方法扩增Rsa Ⅰ、Sma Ⅰ多态性片段,在扩增体系中掺入荧光标记dUTP,获得被测片段的单链标记产物.对核酸杂交反应的温度、动力学和离子浓度变化进行研究,获得最佳的杂交鉴别条件.对20名正常人,酶切法确定多态性基因型,再用寡核苷酸阵列法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使用该方法对50例血栓病人进行检测,探讨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vWF基因Rsa Ⅰ、Sma Ⅰ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寡核苷酸阵列法和酶切法对20例标本检测的符合率为100%;血栓病人与正常人Bsa Ⅰ、Sma Ⅰ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GG、GA、AA和CC、CT、TF分别为4.0%、12.0%、84.0%和24.0%、44.0%、32.0%,正常人分别为1.4%、11.8%、86.8%和8.8%、57.4%、33.8%,血栓病人等位基因频率G、A和C、T分别为10.0%、90.0%和46.0%、54.0%,正常人分别为7.4%、92.6%和37.5%、62.5%,血栓病人与正常人之间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vWF基因RsaⅠ、Sma Ⅰ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为基因芯片技术在SNP检测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未获明确证据表明Rsa Ⅰ、Sma Ⅰ多态性与血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鼻窦粘液囊肿为少见疾病 ,主要发生于 50岁成人。它是由窦内假性囊肿扩展形成 ,囊壁多由粘膜或窦腔组成。囊肿内容物一般为无菌粘稠液体。病理为良性 ,但有骨质破坏。病因有感染学说、外伤创伤学说等。近 10年来 ,鼻窦粘液囊肿病例增多 ,许多学者认为与广泛开展的鼻内窥镜手术 (CEE)有关。该文回顾了1987~ 1997年所行 4 2例鼻窦粘液囊肿手术资料 ,其中92年 6月前 11例 ,92年 6月以后 31例。对鼻窦粘液囊肿发病部位、发病时间、潜在病理因素进行分析 ,讨论医源性创伤的特点。结果 :粘液囊肿最常见部位在前筛额窦系统共 2 9例 ,位于上颌窦 … 相似文献
14.
脑血肿模型比较接近临床脑出血的病理特征,以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水份,能直接反映脑水肿存在与否和程度,并可同时检测脑组织中Na 、K 、Ca 、Mg 含量。脑水肿时伴有电解质紊乱。脑血肿时,BBB通透性增高,有EB透过BBB入脑。脑宁的应用较好地促进了血肿的吸收,增强了胶质细胞的吞噬消化作用,降低脑水肿及BBB通透发性,对脑水肿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针灸、按摩、中药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庆安县人民医院胥英伟杨轶胜传兴国退行性膝关节病是骨科常见病,绝大多数发生在老年人,多由各种急慢性损伤,风、寒、湿的侵袭,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等原因引起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X光片见骨刺增生,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6.
供体树突状细胞与脾细胞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用供体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可行性。方法肾移植前分别取供体骨髓和脾脏(n=13),分离单个核细胞,液氮冻存备用;术后1、3、6、9个月以冻存的骨髓细胞分离CD34 细胞培养DC并复苏脾细胞分别作为刺激细胞,观察活细胞比率,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DC和脾细胞刺激的反应。结果与术前相比,随术后时间延长,脾细胞中活细胞比率呈进行性降低(94%~14.8%),各组DC活细胞比率为92.2%~95.3%;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脾细胞刺激的反应均进行性降低,健康志愿者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稳定水平(13 870±1 461~14 303±1 794,P>0.05),受体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13 650±1 678~7 796±1 083。结论供体骨髓源性DC具有稳定的细胞活力和刺激能力,作为术后长时间内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刺激原,明显优于供体脾细胞。 相似文献
17.
SirJohnVane(约翰·万爵士 ) 1927年 3月 29日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Worcestershire洲Tardebigg城,2004年 11月 19日(星期五)因病逝世,享年 77岁。由于Vane在 1976年发现前列环素且其能够抑制血液凝固以及他早期在阿司匹林研究的贡献,他于 198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NobelPrizeforMe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介素-2吸入给药对小鼠克雷伯肺炎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以滴鼻感染法进行感染。感染过程中,以鼻腔插管注入法和皮下注射给予小鼠重组人白介素-2。同时另设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庆大霉素组)。观察各组动物肺病理变化,比较平均死亡时间和一周内死亡率,测定支气管肺泡洗涤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力。结果重组人白介素-2给药组肺病理变化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减轻,支气管肺泡洗涤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力降低。结论吸入重组人白介素-2缓解感染后肺部病理变化, 为研发重组人白介素-2吸入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瑶族民间验方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双版纳瑶族民间验方、用法、用量、主治等.为临证应用与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IL-10水平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IP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清中TGF-β1、IL-10水平。结果IPF患者血清TGF-β1、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IL-10水平治疗有效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无效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无效恶化组血清TGF-β1、IL-10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结论IPF患者体内高水平的IL-10与IP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检测病情,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以及IPF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