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小分子干扰核酸(siRNA)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细胞株(A431)中NET-1基因的抑制作用,及其基因对癌细胞增殖、浸润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人NET-1基因的siRNA NET-1真核表达载体(pU6H1-GFP-siRNA NET-1),转染A431细胞后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NET-1 mRNA水平以筛选较有效的siRNA NET-1.同时设置针对NET-1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和随机序列对照组siRNA表达载体,体外瞬时转染A431细胞,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癌细胞内NE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经免疫荧光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ET-1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榆测A431细胞增殖与占不同细胞周期中细胞增殖指数(PI);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迁移试验分别检测A4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测序证实编码NET-1序列的siRNA已经插入载体pU6H1-GFP中U6和H1两个启动子之间,其他载体测序结果 符合设计要求.pU6H1-GFP载体转染A431细胞后其转染率达到80%.转染siRNA NET-1和反义NET-1后分别与未转染组比较,A431细胞中NET-1 mRNA分别减少72%和62%(t值分别为-36.01,-17.65;均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减少61%和69%(t值分别为-21.13,-33.14;均P<0.05);在转染48 h后能显著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浸润(均P<0.05).在转染对照组siRNA后并未见到明显的抑制效果.转染正义NET-1后,能分别增加细胞内52%NET-1 mRNA和49%蛋白表达水平(t值分别为12.49,13.98,均P<0.01).结论 靶向NET-1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能特异、有效的下调NET-1基因蛋白的表达,并抑制A431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进而证明内源性NET-1基因的功能与A431细胞增殖、迁移、浸润有关.靶向NET-1的siRNA显示基因抑制效率比反义核酸技术更好.  相似文献   
12.
p27kip1和Skp2在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淑贤  程纯  陈梦玲  秦婧  高尚锋  沈爱国 《解剖学杂志》2007,30(3):313-316,F0004
目的:研究p27~(kip1)和Skp2在正常和坐骨神经夹伤后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Westem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结果: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坐骨神经夹伤后,脊髓中p27~(kip1)表达下降后又有所恢复,并且p27~(kip1)和Skp2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呈负相关。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标显示,p27~(kip1)和Skp2在正常和损伤后的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都有表达。坐骨神经夹伤后p27~(kip1)和Skp2在脊髓腹角阳性细胞数目变化呈负相关。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p27~(kip1)。和Skp2在脊髓腹角神经元及其周围的胶质细胞表达变化相关,对研究脊髓损伤和修复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秦婧 《河北中医》2008,30(3):269-270
《伤寒论》不仅是治疗外感疾病的一部专著,在治疗内伤及妇科疾病中,也颇有指导意义。笔者在临床中,以《伤寒论》为理论指导,将其理法方药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现举例如下。1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例1常某,女,17岁,学生。2006-10-06初诊。每逢经期往来寒热,月经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017—2021年海安市三级医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HBV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状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经海安市三级医院确诊的500例CHB患者,收集血清样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PCR检测HBV DNA。计量资料行t检验;占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HBeAg阳性患者337例,阴性163例;HBV基因型分布,70.80%的C基因型(C1亚型5例,C2亚型340例,C1/C2混合亚型9例),20.60%的B基因型(均为Ba亚型),8.60%的B/C基因型。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CHB患者的HBV C基因型和B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6,P=0.244),两组患者HBV B/C混合感染的基因型均为Ba和C2亚型;HBV B基因、C基因型感染患者的HBV DNA水平与HBV B/C基因型混合感染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5、1.178,P>0.05)。结论 2017—2021年海安市三级医院CHB患者B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针对CTTN编码蛋白Cortactin功能的多肽分子对大肠癌细胞运动性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和制备与Cortactin蛋白氨基端同源性的多肽分子,用荧光物Cy5标记并导入到大肠癌细胞HCT-8中.采用细胞划痕法检测癌细胞的迁移、Capture-ELISA法检测癌细胞内吞作用,并采用Boyden培养小室检测癌细胞的侵袭性的改变.结果:成功制备和纯化35 kDa多肽分子A,并以Cy5标记,有效导入到大肠癌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导入多肽的大肠癌细胞迁移能力下降,填充划痕的癌细胞数量减少;以癌细胞摄取转铁蛋白数量反映的内吞作用同时下降,摄取值多肽导入组为0.3,对照组为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表明,导入多肽的癌细胞迁移数目为56±1.3个,对照为148±2.5个,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Cortactin氨基端同源性多肽可能对抑制大肠癌的侵袭转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Foxp1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合成干扰Foxp1功能的小核酸片段(siRNA Foxp1),通过重组技术将其插入到慢病毒三质粒系统的转移质粒中,利用包装细胞(293T)将三质粒系统组装为完整的反转录慢病毒载体(lenti-pLL3.7-Foxp1-siRNA),感染高表达Foxp1的肝癌细胞株。同时构建不含有Foxp1-siRNA序列的直接三质粒系统包装的空病毒载体对照组。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siRNA感染细胞的效果。Western blot和Real-time QPCR(RTQPCR)分别检测肝癌细胞中Foxp1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CCK-8实验、流式细胞仪、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侵袭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细胞比较,肝癌细胞感染lenti-pLL3.7-Foxp1-siRNA后,细胞中Foxp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降,增殖活性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迁移细胞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 Foxp1作为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密度及血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探讨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密度与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之间的关系,判断其能否成为预测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敏感性指标。研究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采血前1周未服用任何药物,均排除高凝状态疾病;B组为淋巴瘤非血栓患者组(50例);C组为淋巴瘤合并血栓患者组(8例)。从3组人员抽取静脉血离心得到血浆,用流式细胞术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血浆中血小板微密度及血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组血浆血小板微粒密度和组织因子凝血活性均升高;C组与B组相比,血小板微粒密度和组织因子凝血活性进一步明显升高。结论:血浆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密度对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有提示作用,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血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病理学是医学留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实验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讨论了留学生的现状,他们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上课活跃表现力强,但自律性差,需严明纪律,强化课堂管理。同时指出病理实验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规范英文版病理学实习教材和改进教学方法等问题。提出推行留学生PBL教学和留学生说课等教学模式,并提出充分运用多媒体互动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课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11(CDK11)在横断性脊髓损伤(t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定位情况.方法 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9断伤1d、3d、5d、7d和14d组,每组6只.采用Westem blotting测法损伤后各时间段CDK11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K11在假手术组以及损伤组脊髓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CDK11蛋白水平在SCI后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CDK11p58的表达于损伤后3d开始显著升高,一直持续到第7d,之后逐渐下降.而CDK11p110也在3d、5d时高于假手术组,伤后7d则明显降低,至14d时有所回升.免疫组织化学表明,CDK11在假手术组脊髓中均匀分布,损伤后3d,CDK11在脊髓灰质和白质中表达明显增加;免疫荧光双标记表明,CDK11与神经元的标记物神经元核抗原(NeuN)、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环核苷酸-3'磷酸水解酶(CNPage)有明显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也存在部分共定位.结论 脊髓损伤后CDK11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并且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提示CDK11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本研究制备了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表达的时空变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的表达迅速升高,伤后6h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SeCKS在神经夹伤两端高表达,以近端明显,呈簇状聚集。夹伤远端表达较近端稍低。远离夹伤处及相应对侧,SSeCKS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且分布较为均一。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记结果显示:夹伤两端SSeCKS与S100和NF200的共存不明显,但可见部分SSeCKS与GAP43双标纤维。本研究提示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可引起SSeCKS的表达变化,该变化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某些伤害性刺激信号分子的转导并与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及功能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