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用两种不同厂家或原理的HIV抗体初筛试剂联合检测,以替代免疫印迹法(WB),用于检测某些高危人群或特殊人群。方法用包括快速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在内的9种HIV抗体筛查试剂,对200份样本进行联合检测,对任意一种试剂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WB检测。结果ELISA初筛有阳性反应(S/CO值>1)的样本,WB确认阳性率为81.93%。初筛阳性且有1种ELISA试剂S/CO值>6的样本,WB确认阳性率为100%。两种快速试剂检测均为阳性反应的,WB确认阳性率为100%。结论可以用两次ELISA、两种快速试剂或一种快速试剂加一种ELISA试剂联合检测替代WB。  相似文献   
32.
对四川省各劳教所有使用毒品史的1649名在教人员进行了HI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出HIV感染者31例,检出率为1.9%。男性HIV检出率2.15%,女性0.6%,性别之间无差异(P>0.05)。HIV主要分布在小于20岁年龄组(10%)和20~29岁年龄组(1.9%)。从受教育程度分析,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中HIV检出率高(P<0.01)。职业分布上农民中的HIV检出率(7.1%)高于工人(1.2%)、个体户(0.5%)和待业青年0.4%(P<0.01)。使用毒品方式不同,HIV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用静脉注射HIV检出率最高为5.3%,其次为既口吸又注射者为3.15%,仅承认口吸者为0.63%。本次还作了毒品和行为方面的调查,使用毒品原因依次为好奇占86.4%,被引诱占8.1%,误吸5.1%和强迫0.5%。使用毒品的方式与文化程度无关,但与年龄、职业和收入水平有关(P<0.05)。本次调查初步摸清了我省在教吸毒人员中HIV感染水平。为对此类人群提供有关检测、咨询教育和制定管理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为评价两种不同初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试剂联合检测艾滋病病毒 (HIV)抗体的可靠性 ,以替代艾滋病病毒 (HIV)蛋白印迹 (Westernblotting ,WB)确认法。 方法 79份初检为HIV抗体阳性的吸毒人员血清 ,重新统一用两种抗体初筛ELISA试剂 (Vironostika○RHIVUni FormⅡ plus 0和UBIHIV 1 / 2EIA)进行复测 ,之后随机选择前 51份样品进一步做WB确认 ,并做对比分析。 结果 51份血清中 ,有 49份样品 2次初筛复测时至少有 1次复测的结果显示为S/CO≥ 6 ,它们的WB确认结果均为HIV抗体阳性 ;其余的 2份样品 2次初筛复测时 ,其S/CO均 <6 ,但其中 1份 (样品“0 5”)的WB结果为HIV抗体阴性 ,1份 (样品“584”)为HIV抗体阳性。确认为HIV抗体阴性的样品“0 5” ,在整个初筛的 3次检测中曾 2次出现过S/CO >1 ;确认为HIV抗体阳性的样品“584” ,虽然 3次初筛检测中S/CO值均 >1 ,但因本试验中 2次复测得到的S/CO都 <6 ,因而其确认结果亦显示出较少抗原带 ,即只有p2 4和Gp1 60。 结论 两种不同原理的ELISA试剂 (最好为进口试剂 )联合检测HIV抗体可替代WB确认法 ,以监测具有一定HIV流行率的风险人群 (如哨点监测人群 )的HIV/艾滋病疫情。报告为HIV抗体阳性的临界判断指标采用 2次初筛S/CO≥ 6应是可靠的 ;初筛中  相似文献   
34.
用鱼油降脂丸治疗高脂血证50例,结果表明该药能显著降低甘油三脂,中度降低总胆固醇,总有效率分别达84%、57%.  相似文献   
35.
皮下注射强的松龙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王× 女 3 5岁 农民 因左侧颞部包块于1998年3月2 1日就诊我院外科,确诊为腱鞘囊肿后注射强的松龙混液,注射毕约5分钟后,患者突感头晕、左眼看不见,转眼科会诊。右眼视力1 5 ,外眼及内眼未见异常;左眼仅颞侧保留一窄区光感,瞳孔中等度扩大,直接光反应迟顿,眼睑及眼球运动正常。引人注目的是左眼底以视乳头为中心沿着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有灰白色药粒串珠样向眼底四周运行,尤以指向黄斑区最为醒目,视乳头色淡,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呈樱桃红斑,附近视网膜轻度水肿混浊。当即球后注射阿托品,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反复间断按摩眼球,观察60分…  相似文献   
36.
由于艾滋病病毒(HIV)高危人群是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他们的隐蔽性和流动性很大,针对这些群体开展的队列招募和随访会遇到比一般人群更多的困难,而失访者在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指标上可能与保持在队列中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37.
自Ford(1958)首次发现一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出现染色体异常以来,60年代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很多资料。70年代开始运用染色体分带法,使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有了深入的发展。但有关急性白血病的染色体变化的规律性及其对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微粒(CD31 +/CD42b-)的水平,探讨CD31 +/CD42b-内皮微粒与传统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4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2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的对照组22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入院时外周血CD31+/CD42b-内皮微粒的水平,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用化学发光仪检测肌钙蛋白I(cTnl).STEMI组每4h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直至入院后48 h.分析入院时血CD31 +/CD42b-内皮微粒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的关系.结果 STEMI患者外周血CD31+/CD42b-内皮微粒的水平显著高于SAP组、正常对照组(P<0.01),且S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cTnI和hs-CRP)与循环血CD31 +/CD42b -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为:r=0.489,P=0.021;r=0.501,P=0.018;r =0.491,P=0.02;r =0.612,P=0.002.结论 外周血CD31+/CD42b-内皮微粒的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STEMI患者心肌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循环体系(PDCA)法在提高住院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度合格率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住院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度合格率较低的问题成立持续质量改变(CQI)小组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检查执行计划的效果。[结果]住院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度合格率由改进前的60%提高到85%,较前提高了25%。[结论]实施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度合格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价改制针状刀在消化道黏膜病变切除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对内镜下黏膜病变切除术时36例出血的患者均用改制针状刀单极电凝止血,观察效果。结果 圈套器电切术引起出血16例患者,12例用改制针状刀成功止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引起出血13例患者,11例用改制针状刀成功止血;黏膜下层剥离术引起出血7例患者,6例用改制针状刀在镜下成功止血。结论 在消化道黏膜病变切除术中出血,改制针状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