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
为了研究四硫化四砷(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白血病细胞中PML/PML-RARα蛋白的作用。在患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多次留取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用抗PML蛋白单抗对APL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治疗前APL细胞表现为细胞核内弥漫分布的大量微颗粒荧光信号。As4S4治疗后,最早于第2天即可出现荧光分布的改变,表现为微荧光颗粒消失,出现数个大荧光颗粒,并出现核周荧光,最终大荧光颗粒也消失。当As4S4合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时,PML蛋白荧光信号变化规律与单用As4S4基本相同。但单独应用ATRA治疗后,PML蛋白荧光信号的改变与前两组明显不同,主要差别为微荧光颗粒不会很快消失,而是在微荧光颗粒逐渐减少的基础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大荧光颗粒,最终微荧光颗粒消失,而大荧光颗粒始终存在。结论:As4S4使患体内APL细胞的PML/RML-RARα蛋白发生重新分布,与ATRA治疗后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接受维甲酸和砷剂诱导治疗早期的分子动力学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对32例初治APL进行动态检测,利用实时定量PCR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PML-RARα转录本水平(PML-RARα/ABL)和细胞遗传学。结果表明,诱导14 d时PML-RARα转录本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40.10%和57.74%,P<0.01),诱导28 d和巩固治疗结束时PML-RARα转录本分别为:6.97%和0%。在诱导治疗14 d和28 d分别有65.62%和31.25%患者发生PML-RARα转录本增加。治疗前、诱导14 d和诱导28 d PML-RARα拷贝数/每个APL细胞为0.9,2.2,1.4(PML-RARα/ABL×2/APL细胞%)。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32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PML-RARα表达上调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接受维甲酸和砷剂联合诱导治疗过程中一个普遍现象,对疾病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23.
DNA片段长度分析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基因突变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析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107例初治AML患者CEBPA基因全部编码区突变情况。来自同种基因移植供者的3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同时用测序及片段长度分析的方法检测了107例AML患者及38例正常人CEBPA突变的情况,在排除了已知的多态位点以后,在107例AML患者中筛查出22例患者存在CEBPA突变,其中4例患者存在2种CEBPA突变,18例患者存在1种CEBPA突变,而在38例正常人中没有发现CEBPA突变。与测序结果比较,片段长度分析检测CEBPA突变是敏感和有效的。结论片段长度分析是一种快速、敏感地筛查CEBPA基因突变的方法,适合常规的AML诊断。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检测cmtm5(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member5)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索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RQ-RT-PCR)技术检测MM患者骨髓细胞、MM细胞系及正常人骨髓细胞cmtm5基因的表达。以cmtm5拷贝数与abl拷贝数的比值表示cmtm5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51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骨髓细胞cmtm5表达量(0.047±0.062)显著低于20例正常人骨髓细胞cmtm5表达量(0.255±0.333,p0.01)。ISSⅢ期患者组cmtm5基因表达量(0.034±0.034)显著低于ISSⅠ期患者组的表达量(0.103±0.109,p0.01)。两种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及CZ1的cmtm5基因表达量(为0.014±0.009、0.004±0.006)均低于正常人骨髓细胞。15例治疗有效患者的cmtm5基因表达量与治疗前及复发时相比显著升高(0.020±0.005;0.227±0.038,p0.01)。cmtm5基因的表达量与骨髓浆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07,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红蛋白水平、M蛋白量、免疫球蛋白分型、IgH是否阳性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cmtm5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且与ISS分期有关,与骨髓浆细胞数呈负相关,此结果说明cmtm5基因在MM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Q-PCR)两种方法检测费城染色体阳性(Ph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微小残留病(MRD)的预后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比较发病时免疫表型为CD34+CD38+和CD34+CD38low/-两组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选取54例初发B-ALL并经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为CD34+的B-ALL患者,根据CD38表达不同将其分为CD34+CD38+组(n=35)和CD34+CD38low/-组(n=19)。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分别进行BCR-ABL,TEL-AML1和WT1基因的检测。随访标本利用7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微量残留病(MRD),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1-28个月),平均随访间隔2个月(1-5个月)。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发病时WBC,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及BCR-ABL,TEL-AML1和WT1基因阳性表达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诱导缓解后,CD34+CD38+组微量残留病阳性(MRD+)为28.57%(10/35),CD38low/-组MRD+为68.42%(13/19),CD34+CD38low/-组MRD+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D34+CD38+组(P<0.01)。在复发率上,CD34+CD38+组有2例,分别在第94天和第245天复发,复发率为5.71%(2/35)。CD34+CD38low/-组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36.84%(7/19),中位复发时间263 d(46-468 d),两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本研究以16岁为年龄分界点,CD34+CD38+组16岁以上患者为8人(8/35),CD34+CD38low/-组16岁以上患者为10人(10/1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34+CD38low/-患者在成人中比例较高,且CD34+CD38low/-组在治疗后更易出现MRD+和复发。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探讨WT1及PRAME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核型异常、病态造血、血红蛋白值之间的关系。收集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初诊的240例贫血患者,其中MDS203例(RCUD15例,RCMD25例,RAEB161例,RAEB255例,MDS—U23例,MDS-AML24例),AA18例,其他良性贫血15例,PNH4例和14例健康供者的骨髓标本,并收集其中78例患者及14例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分别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中WT1及PRAME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WT1及PRAME在MDS骨髓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AA组及良性贫血组(BM:WT1:P=0.000,0.000,0.000,PRAME:P=0.048,0.000,0.064;PB:WT1:P=0.012,0.000,0.011,PRAME:P=0.020,0.004,0.003),其中高危MDS患者WT1及PRAME的表达均高于低危组,AA及其他良性贫血组,且WT1及PRAME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呈现良好的相关性(WT1:r=0.6028,P=0.001;PRAME:r=0.7628,P=0.000),WT1或PRAME在骨髓与外周血中阳性率一致(P=0.167);另外,骨髓中WTl的表达水平与核型异常相关(P=0.049)。结论:MDS患者骨髓及外周血WT1和PRAME的表达较正常人、AA及其他良性贫血患者升高,且随着病情进展,其表达增加;WT1和PRAME基因的表达上调是MDS很好的分子标记,联合运用WT1和PRAME基因表达水平检测能为MDS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和微小残留监测提供有用信息,且在骨髓取材不便的时候可用外周血代替监测。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黑色素瘤抗原-C1/癌睾丸抗原7(MAGE-C1/CT7)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制备含MAGE-C1/CT7基因克隆片段的质粒标准品,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制作定量评估MAGE-C1/CT7拷贝数的标准曲线,并利用该技术检测MM患者骨髓细胞中MAGE-C1/CT7基因的表达水平.来自同种基因移植供者的正常人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结果 检测含MAGE-C1/CT7基因克隆片段的质粒的灵敏度可达1个拷贝,在MAGE-C1/CT7表达阳性的患者样本中,其检测灵敏度可达10-5~10-4.在77份MM患者骨髓样本中,有66份检出MAGE-C1/CT7基因表达,阳性率达85.7%,其中初治、难治复发患者中表达阳性率达88.3%(45/51),同时检测的22例正常供者骨髓样本均为阴性.此外,MAGE-C1/CT7表达量与骨髓浆细胞数呈正相关(r=0.435,P<0.05,n=25),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的CD38+/CD138+细胞数呈正相关(r=0.410,P<0.05,n=31).结论 建立的实时定量PCR可灵敏地检测MM患者MAGE-C1/CT7基因表达水平,而MAGE-C1/CT7基因水平可能成为临床辅助诊断MM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低剂量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诱导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17例初诊Ph+ ALL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logistics回归和Cox回归分析, 比较低剂量化疗与常规剂量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纳入217例患者, 中位年龄38(10~69)岁, 低剂量化疗组78例, 常规剂量化疗组139例。低剂量化疗组与常规剂量化疗组相比, 4周完全缓解(CR)率(98.7%对97.0%, P=0.766)及总CR率(100%对100%, 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 化疗剂量对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无显著影响。而两组诱导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OR=0.444, 95%CI 0.227~0.866, P=0.017)、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OR=0.272, 95%CI 0.128~0.576, P=0.001)、PLT<20×109/L持续时间(OR=0.487, 95%CI 0.232~1.022, P=0.057)及红细胞悬液输注量(OR=0.309, 95%CI 0.147~0.651, 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低剂量组均显著低或短于常规剂量化疗组。结论对于Ph+ ALL患者, 低剂量化疗联合TKI作为一线诱导治疗的疗效与常规剂量化疗相当, 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