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其手术治疗可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螺钉、T形钢板及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等多种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可能发生肩关节功能障碍和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1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2.
陈义  祁磊  李牧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3):197-200
目的通过对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后路钩钢板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治疗及术后随访,探讨钩钢板侧块螺钉内固定在寰枢椎脱位后路固定手术的操作方式、注意问题及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01年4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8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后路钩钢板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7~95个月不等,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骨性融合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结果 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后路手术出血量100~200 mL,平均出血量140 mL,手术时间170~220 min;术后脊髓功能均获得改善,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减轻;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钉及再脱位情况,全部患者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未出现头晕头痛等脑缺血症状及与该手术操作可引起的其他相关症状。结论对可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后路钩钢板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
硒与脑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人们对硒元素和依赖硒的酶的认识 ,而这种酶是脑功能的调节者。增长的氧化应激已被认为是神经变性疾病的一种致病机理 ,这类疾病包括 :帕金森综合征、中风、癫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 Trx R)以及蛋氧酸 -亚砜 -还原酶都是硒元素依赖性的酶 ,它们参与抗氧化防御和细胞间氧化还原作用的调节。硒元素在动物体内的耗竭与依赖硒的酶活性的降低有关 ,在神经变性疾病的模型中 ,它可以导致细胞的丢失增加。细胞 GPx的基因失活 ,可增加对神经毒素和脑局部缺血的敏感性。反过来说 ,由于硒元素供应的增加或过度表达 ,所导致的 GPx活性的增强可改善相同疾病模型的预后。硒蛋白 P基因的失活可导致脑中硒含量的显著减少 ,而这不可通过摄入硒的消耗而实现 ,硒蛋白 P基因失活还可导致运动紊乱和自发癫痫。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扁塑藤素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4和8 μmol/L的扁塑藤素作用U251细胞24 h后,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U251细胞活力;Cell cycle staining Kit检测U251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和p-PI3K、PI3K、p-AKT以及AKT蛋白表达。结果:2、4和8 μmol/L的扁塑藤素显著降低U251细胞的活力,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扁塑藤素可下调U251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扁塑藤素处理U251细胞后,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扁塑藤素处理可明显降低U251细胞p-PI3K/PI3K、p-AKT/AKT的比值。结论:扁塑藤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人胶质母细胞瘤的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强化胰岛素治疗(IIT)与常规胰岛素治疗(CIT)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系统性检索中、外文文献数据库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荟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早期(住院期间)病死率、远期(3个月后)病死率、感染率、远期神经功能损伤量表(NSS)评分、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共有12篇文献、共计1 277名患者纳入本项分析.早期病死率的合并OR =0.78 (95% CI:0.53 ~ 1.15,P=0.21);晚期病死率的合并OR =0.85 (95% CI:0.63 ~ 1.15,P=0.30);感染率的合并0R=0.49 (95% CI:0.37~0.64,P<0.00001);远期良好NSS比例的合并OR=1.62 (95% CI:1.18 ~2.21,P=0.003);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合并OR =4.33 (95% CI:1.39 ~ 13.49,P=O.01)和2.61(95% CI:2.27 ~2.99,P<0.00001).结论 在sTBI救治中,与CIT相比,IIT对降低病死率无明显作用,但可降低患者感染率、改善远期神经功能,同时低血糖事件却明显增多.故IIT不太适合继续应用于救治重型颅脑创伤,进一步的证据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成人尸体髂骨形态解剖学及影像学相关数据的测量与分析,探讨Galveston 固定中最理想的髂骨钉置入路径.方法 保存完好的5具10侧新鲜尸体半骨盆,性别不限.于髂骨Chiotic线上方15 mm处每5 mm平行于该线截骨,直至髋臼上缘.分别测量截骨面髂骨钉置入有效路径长度、峡部位置及内径宽度.50例成人患者(性别不限)行骨盆CT三维重建.分别测量Click点至髂前下棘下缘(A)、髂后上棘至髂前下棘下缘(B)、髂后上棘至髋臼上壁(C)三条路径的有效路径长度,以及峡部内径宽度及峡部与进钉点的距离.结果 与尸体髂骨测量结论一致,影像学测量结果示路径A拥有最长的有效路径长度,男性平均(137±8)mm,女性(130±11)mm.经由路径A、B可支持两枚髂骨钉的置入,两路径均允许置入男性长度100 mm,直径8 mm,女性长度80 mm,直径6~7 mm髂骨钉.结论 相对于传统髂骨钉置入路径,Click点至髂前下棘下缘允许更长髂骨钉的置入而穿破髋臼的风险更小,为Galveston固定中髂骨钉置入最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27.
祁磊  桑锡光  李牧  李玉华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24):1892-1895
目的 探讨创伤性腰骶盆损伤的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8年2月救治的8例创伤性腰骶盆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1-52岁,平均38.4岁.对所有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进行ISS评分,神经损伤根据ASIA评分进行评价.先处理影响生命的紧急情况,待病情稳定后行腰椎-髂骨内固定术.术后常规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并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情况进行ASIA评分,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5个月,平均16.9个月.术后影像学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术前ASIA感觉和运动评分分别为35.8 ±5.3和31.9±6.4,末次随访时ASIA感觉和运动评分为51.8±13.8和38.2±7.5,感觉和运动功能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术后6例患者大小便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本组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病例.结论 创伤性腰骶盆损伤是腰骶盆区的严重损伤,采用腰椎-髂骨内固定术有助于骨折复位稳定,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8.
29.
嗅粘膜源性嗅鞘细胞移植联合NGF对脊髓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鼠嗅粘膜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移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修复脊髓急性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并观察二者的协同作用。方法:自成年Wistar大鼠嗅粘膜取材,采用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抑制纯化相结合的方法培养纯化嗅鞘细胞。建立大鼠脊髓半切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OECs组(B组)和OECs+NGF组(C组),在不同时段进行肢体活动的BBB评分。8周后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价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B组和C组2周后BBB评分高于A组(P<0.05),C组自4周后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1)。组织学检查表明,C组可明显促进轴突再生。结论:OECs联合NGF具有良好的脊髓损伤修复作用,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理论授课-离体-在体-总结-离体-在体-考核”双循环强化训练模式(dual-cycle intensive training mode,DCITM)相对于传统“理论授课-离体-在体-考核”单循环基础训练模式(basic training mode,BTM)在心血管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手术基本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8名心血管外科专业在读研究生依次接受BTM和DCITM小班冠脉搭桥血管吻合术基本技能培训,然后以专家评分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BTM比较,DCITM培训出来的研究生手术技术更加娴熟。在小型猪离体心脏冠脉吻合中,规定时间内人均完成吻合口数量明显增加[(2.0±1.0) vs. (5.0±1.5),P<0.05],血管渗漏率明显降低[(92±5)% vs.(30±2)%,P<0.05],每个吻合口的平均用时明显缩短[离体:(20.1±2.5) min vs.(12.6±3.3) min,P<0.05];而在小型猪在体冠脉血管吻合中,不同方法培训后每个吻合口的平均用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在体:(30±2)min vs.(21±3)min,P<0.05]。结论 DCITM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优化心血管外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临床手术技能训练效果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