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亚基cDNA克隆、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人绒毛膜组织中克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亚基(HCGα)cDNA,构建表达载体并进行了表达、纯化,为进一步研究HCGα在多种肿瘤及异常妊娠中的作用作前期准备。方法 提取新鲜人绒毛膜组织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HCGα cDNA,克隆于表达载体PGEX4T-1,酶切鉴定后测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HCGα。超声破菌后上清经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沉淀包涵体经变性:透析复性等处理,用SDS—PAGE电泳、Western印迹分析产物。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RT—PCR扩增片段大小约280bp,同预计片段相符。SDS—PAGE电泳显示诱导表达的产物经初步处理后有36kd左右的一条明显新增条带,与预期分子量相符,Western印迹证实此结果。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 成功地从人绒毛膜组织中克隆出HCGα cDNA,克隆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较高水平的表达,表达产物有较好的免疫特异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退出原因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143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46例退出PD治疗的原因。结果 46例患者退出PD的主要原因是死亡(58.7%),其次是转血液透析(HD)(28.3%)、肾移植(6.5%)、转院(4.4%)及失访(2.2%)。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死率为76.9%(20/26),糖尿病肾病患者为60.0%(6/10)。前两位的死亡原因分别是心血管事件(29.6%)和感染(腹腔感染29.6%,肺部感染和消化道感染25.9%),其次为脑血管事件(18.5%)、营养不良(11.1%)、消化道出血(3.7%)、肿瘤(3.7%)。转HD的主要原因包括PD相关感染(38.5%)和透析不充分(23.1%)。PD早期(1年内)转HD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失败(堵管、漂管、渗液等,23.1%)及腹腔感染(23.1%)。结论目前PD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是死亡,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  相似文献   
53.
54.
<正>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的第一步。肾内科理论授课学时较少,很多内容要通过临床见习来完善。传统的见习模式是根据理论课授课的进程,安排一大组约12~13名学生在下午对病房里的个别典型病例进行见习,这种方法已实行多年,但是随着医患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两组规律性腹膜透析病人分别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探讨对腹膜透析病人较好的护理模式.[方法]将我院60例腹膜透析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价实验组在系统护理干预前后、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差异性以及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性.[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除物质生活维度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维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维度及总体评价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与病人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能明显改善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两组规律性腹膜透析病人分别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探讨对腹膜透析病人较好的护理模式。[方法]将我院60例腹膜透析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价实验组在系统护理干预前后、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差异性以及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性。[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除物质生活维度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维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维度及总体评价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与病人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能明显改善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B7的表达特点,以期探讨其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CD28,CD4CD28,CD8CD28,B7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2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D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CD4,CD28,CD4CD28,CD8CD2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D8,B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尤其是共刺激分子CD28/B7异常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糖尿病肾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粘附分子P -选择素 (CD6 2 p)表达及其与肾脏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有、无并发肾脏微血管病变的 48例 2型糖尿病患者粘附分子CD6 2 p的表达 ,同时测定血小板常规参数 ,分别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有、无并发肾病组糖尿病患者CD6 2 p的表达分别为 7.6 3± 2 .3、3.31± 2 .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0 .0 5 ) ,并发肾病组又高于无并发肾病组 (P <0 .0 5 )。而各组间血小板的常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粘附分子CD6 2p的表达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9.
血小板活化对NIDDM血管合并症的临床意义石永兵,刘志达,韩惠琴,董吉祥,汪寅,沈华英,谢莹血小板功能异常在糖尿病血管合并症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粘附、聚集性的增强,释放反应的异常,但亦有不同观点[1,2]。我们测定了46例NIDDM...  相似文献   
60.
慢性肾炎患者血浆蛋白C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48例慢性肾炎患者血浆蛋白C(PC)、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以探讨慢性肾炎病程中PC与GMP-140的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对象本院1996年2月~1997年2月住院的慢性肾炎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5(18~57)岁。根据BUN、SCr分为肾功能木全代偿组(BUN<gmmol/L,SCr<178mmol/L)18例;氮质血症组(gwtBUN<ZOmmol/L,178rtSCr<445mmol/L)17例;尿毒症组(BUN>20mmol/L,SCrto445mmol/L)13例。均采取非透析治疗,并未给予抗凝药物。正常对照组ZO例(男12例,女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