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肿瘤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三年来入住我院37例跌倒的老年肿瘤患者,分析跌倒原因.结果 资料分析显示,肿瘤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与高龄活动无耐力,室内外环境因素,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肿瘤引起的脑转移、骨转移,长期应用化疗药引起的副作用等有关.结论 肿瘤老年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为肿瘤本身引起的脑转移、骨转移及长期应用化疗药引起的副作用,应加强对这类患者的安全防护,预防跌倒.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db/db和野生型(WT)小鼠大脑皮质组织全转录组学分析,探索参与调节2型糖尿病诱导的脑功能障碍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相关通路和网络。方法取雄性野生型WT和db/db小鼠各9只,在第8和24周检测小鼠的体质量和血糖,之后收集动物大脑皮质进行全转录组测序(RNA-seq),并进行DEGs,GO、KEGG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与WT组相比,db/db组大脑皮质发生变化的306个转录本中有178个表达上调,128个表达下调。DEGs中,43个上调(如Clcnka和Trim17),59个下调(如Arih1和Nectin-3)。蛋白互作网络图中的13个枢纽基因均下调,且大多属于线粒体编码家族。同时,db/db小鼠在多项GO富集类别中具有显著差异,如细胞过程、细胞部分等。此外,KEGG功能富集结果显示DEGs在代谢、帕金森病(PD)、阿尔茨海默病(AD)等相关通路中高度富集,且这些富集通路中的DEGs主要影响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结论揭示了2型糖尿病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之间的关系及潜在的相关基因、通路及网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小波模极大原理的脉象特征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小波分析原理,研究脉象特征提取方法,以有效解决基于时域或频域的传统方法所无法准确提取脉象特征的问题。方法 运用小波模极大方法进行脉象信号周期分割和基本分解,沿时间排列并符号化脉象波上升沿与下降沿的模极大特征点、脉象波谷底和波峰的模极大特征点。结果 确定了不明显的重搏前波、重搏波,以及在主波上升沿和下降沿上出现的不规则脉波,并进一步准确提取了脉象信号的多尺度特征和各种时域特征。结论 采用此方法进行脉象信号的特征点定位并进一步完成特征提取,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为进一步进行脉象分类识别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免疫状态的影响,分析其在免疫调理中的合理性.方法 46例脓毒症、18例MODS患者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SSC经典治疗,治疗组则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疗法,进入程序时及治疗结束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6、IL-10含量.结果 脓毒症治疗组IL-6、IL-10明显下降,与脓毒症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将仅给予SSC经典治疗的对照组分为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其中存活亚组IL-6、IL-10在后期均下降,与死亡亚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MODS治疗及对照组治疗前后IL-6、IL-1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能够均衡下降脓毒症炎症/抗炎介质的水平,调整脓毒症免疫状态,但对MODS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4437例心脏瓣膜置换于术病人进行同顺性研究,定量评估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瓣膜置换手术住院死亡风险模型,以及安贞医院瓣膜置换手术风险评分系统.方法 选取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数据库中收录的主动脉瓣置换术病人848例,二尖瓣置换术病人220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舣瓣膜置换术病人1387例.选取术前.术中33个临床指标作为住院死亡的可能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然后利用多因素分析确立3种手术的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模型.结果经多因素分析,年龄、体表面积、心功能分级、术前肌酐和体外循环时间是主动脉瓣置换术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术前心衰史、心胸比率、短轴缩短率、病因、左心室收缩末径,体外循环时间和术中1ABP是二尖瓣置换术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年龄、心功能分级、术前心内膜炎、糖尿病史、既往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体重指数和体外循环时间是丰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的住院死亡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主动脉瓣置换术模型0.921(95%CI,0.874~0.967),二尖瓣置换术模型0.859(95%C1,0.813~0.905),主动脉瓣、二尖瓣舣瓣膜置换术模型0.868(95%CI,0.827~0.908).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主动脉瓣置换术模型χ~2=1.463,P=0.993,二尖瓣置换术模型χ~2=8.720,P=0.366,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模型χ~2=8.134,P=0.420,预计病死率与实际观测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个模型能够定定量评估瓣膜置换术病人住院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病人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方法SICU病人30例,随机分为3组(n=10):A组采用恒速输注咪达唑仑0.06 mg·kg-1·h-1镇静;B组采用咪达唑仑TCI镇静,初始血浆靶浓度为60 ng/ml;C组在BIS指导下咪达唑仑TCI镇静,初始血浆靶浓度为60 ng/ml。每30 min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深度,若Ramsay镇静评分小于或大于4分,则A组输注速率增加或减少0.02 mg·kg-1·h-1,B组血浆靶浓度增加或减少20 ng/ml。C组若BIS大于或小于70,则血浆靶浓度增加或减少20 ng/ml。B、C组均随机抽取30份2 ml动脉血样,测定咪达唑仑血药浓度,用偏离性和精密度评价TCI系统的性能。结果咪达唑仑TCI系统的偏离性为12.5%,精密度为22.5%。咪达唑仑实测血药浓度与Ramsay镇静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7(P<0.05)。镇静过程中C组Ramsay镇静评分4分所占比例(54%)高于A组(28%)和B组(40%)(P<0.01)。结论咪达唑仑TCI系统的性能可靠,用于SICU病人以BIS为70调控咪达唑仑TCI,可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危机管理培训覆盖面极为广泛,不仅专业救援体系内有成套培训人证和授权,民间也广泛存在各类自救培训体系和初级救援训练。这里面不乏可罔可点之处。笔者在美国应急救援队讲授IMS时经常引用一个真实案例,不妨借此再分享一下。那是一名企业内的应急救援队长,类似厂消防队里面的一名指挥官。他从事业余消防时间很长,与当地专业消防队也很熟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观察新生儿抚触作为一种缓解新生儿疼痛的物理疗法的有效性,以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时新生儿对疼痛的刺激的不良反应,减少新生儿哭闹时间,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创伤补液指数公式的探讨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及时准确地调节补液速度是创伤病人救治中经常遇到的十分重要的问题。补液过快,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易发生心功能衰竭,肺、脑水肿;补液过慢,休克和组织低灌注得不到及时纠正,直接影响救治效果。通过415例病人1350次输液测试的实践,总结出创伤补液指数公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穴穴位注射对癌痛患者疼痛、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7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羟考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穴位注射,2组均连续治疗12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BP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耳穴穴位注射可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