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母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感染对围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母亲HBV感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套式多聚酶链反应(nPCR)法分别检测41例HBsAg阳性、12例HBsAg阴性而其他标志物阳性和16例乙肝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VDNA。结果HBsAg阳性产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VDNA阳性率为31.7%(13/4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率与血清HBeAg和HBVDNA的状态及水平无关(P>0.05);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阳性率在母亲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均阳性组显著高于仅血清阳性组;母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1例母亲血清HBVDNA阴性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阳性,其新生儿血清中检出HBVDNA。结论母亲HBV感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可能作为载体导致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相关性,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和相关测值。 方法 采集100例经诊断无病变的成人头部磁共振图像,按照年龄16~25、26~35、36~45、46~55、 56~65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例。观测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面积、横径、矢径等线性指标,标准化前、后数据均进行相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纹状体面积无性差,尾状核头矢径、海马面积、海马横径、矢径存在性差(女性>男性),颞角宽度存在性差(女性<男性);尾状核头横径存在侧差(左>右),壳面积、壳矢径存在侧差(左<右)。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纹状体面积与年龄、颞叶钩回间距呈负相关,与颞角宽度呈正相关;海马面积与尾状核头面积、颞角宽度呈正相关。 结论 成年人纹状体面积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海马结构与纹状体在形态结构上具有相关性;壳面积右侧大于左侧;女性海马面积大于男性;颞角宽度可以作为研究纹状体与海马结构形态变化的共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3.
颈椎斜位是诊断颈椎疾病的常规位置之一,我在实际工作中的投照颈椎斜位方法如下: 胶片:8×10或7×11横放,分别用铅皮盖一半照两侧。 滤线器:用床下活动滤线器。 焦一片距:90厘米。 位置摆法:患者侧卧在检查床上,把臀部摆成侧位,背部向后倾斜45度或稍大于45度,胸部前挺,两肩下垂,上面的手臂搭在  相似文献   
64.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HCV F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5.
目的检测孕妇正常早孕绒毛、自然流产绒毛和稽留流产绒毛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分析不同流产样本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分析30例正常早孕绒毛、30例自然流产绒毛和30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端粒酶活性,利用RT—PCR对90份绒毛组织中hTERT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正常早孕绒毛、自然流产绒毛和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比率分别为80.0%、23.3%、6.7%,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与其它两组绒毛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288、32.851,均P〈0.05);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83.3%、26.7%、6.7%,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与其它两组绒毛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461、35.623,均P〈0.05)。结论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的发生与端粒酶的活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6.
肺动脉主干及右室流出道粘液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5 1岁 ,胸闷气短数月加重并伴双下肢浮肿。体检 :二尖瓣面容 ,心律齐 ,肺动脉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X线造影诊断 :肺动脉狭窄。MRI诊断 :部位占位血栓不除外。心脏超声示右房、右室增大 ,右室流出道增宽 ,内见一低回声团块至肺动脉主干 ,边界不清 ,形态不规  相似文献   
67.
目的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B(NS4B)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的HCVNS4B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Xαgal)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阳性酵母菌落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接种在氨苄西林LB平板上,选择生长菌落,提取质粒酶切鉴定,测序并在GenBank中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HCVNS4B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与肝文库配合后选出既能在4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又能在铺有Xαgal的4缺培养基上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5个,序列分析显示,筛选到的肝细胞蛋白编码基因参与细胞代谢、生物氧化、生长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结论成功克隆出HCVNS4B蛋白与肝细胞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研究NS4B蛋白的功能,阐明HCV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68.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NS5A)反式激活基因NS5ATP2剪切体512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细胞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一步阐明NS5ATP2剪切体512蛋白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设计并合成NS5ATP2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NS5ATP2蛋白编码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NS5ATP2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在此过程中发现其剪切体NS5ATP2512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5ATP2512。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cDNA芯片分析。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DNA芯片技术分析。在1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14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15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成功筛选了NS5ATP2剪切体NS5ATP2512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NS5ATP2512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垂体催乳素瘤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经过,为垂体催乳素瘤患者在孕期的监护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陕西省妇幼保健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确诊为垂体催乳素瘤并且怀孕的患者40例,观察其在孕期药物使用情况、垂体催乳素瘤大小的变化、视力及视野的改变、妊娠结局及胎儿发育情况等.结果 垂体催乳素微腺瘤患者33例,2例发生早产,2例发生自然流产,,其余29例患者均妊娠至足月,其中22例行剖宫产,7例阴道自然分娩,新生儿均存活,且无畸形.7例妊娠晚期MRI检查提示肿瘤增大,3例较前缩小,21例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均无头痛、视力改变及视野缺损等症状发生.垂体催乳素大腺瘤7例,妊娠经过及结局不良,仅有1例妊娠经过顺利,足月妊娠后行剖宫产,新生儿存活,无畸形;2例在妊娠中期出现头痛、视力缺损等症状,给予溴隐亭治疗后症状缓解,继续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新生儿存活,无畸形;1例妊娠中期出现上述症状,经溴隐亭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引产后行手术+放射治疗;2例发生早期流产;1例于孕18周流产.结论 垂体催乳素微腺瘤患者孕期停药妊娠结局良好,而大腺瘤患者妊娠经过及结局不良,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提高妊娠合并原发性肝癌诊断率,改善母儿不良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例妊娠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妊娠合并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妊娠期生理改变及妊娠期特有疾病相似,导致妊娠合并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困难。病例1:乙肝病史4年,孕早期出现血小板计数(PLT)为63×109/L、肝功能持续轻度异常、中孕期唐氏筛查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高风险[甲胎蛋白(AFP)为128.8ng/mL,AFP校正:2.68MOM],均考虑与产科疾病相关,直至孕36+3周妊娠合并原发性肝癌诊断明确,孕37周剖宫产终止妊娠后转消化科治疗。病例2:乙肝病史9年余,原发性肝癌病史6年,停经4个月发现妊娠,中孕期唐氏筛查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高风险(AFP为962.76IU/mL、AFP校正:29.70MOM),考虑肝癌复发,建议终止妊娠,患者拒绝,于孕33周促胎肺成熟后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病例3:乙肝病史9年,因"反复乏力伴腹胀9年,呕血1周"行腹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中发现妊娠,胎儿超声:活胎,相当于孕25+6周,PLT为37×109/L;肝功轻度异常、凝血酶原时间为18.00s、AFP为372.2ng/L,全麻下剖宫取胎术+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曲张静脉栓塞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结论妊娠合并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加强对HBsAg阳性患者的孕前咨询、孕期监测管理,重视乙肝标志物、影像学及血清AFP的综合检测,可提高妊娠合并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便于优化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