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18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综合类 | 10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 建立正常成人松果体MRI测量标准,并分析其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规律。 方法 MRI扫描327例正常成人头颅,测量并分析松果体相关数据。 结果 松果体矢径女性(7.12±1.11) mm,男性(6.52±1.01)mm(女性>男性,P<0.05);松果体横径女性(5.72±0.98)mm,男性(5.38±1.07)mm;松果体高女性(4.38±0.43)mm,男性(4.03±0.62)mm;松果体体积女性(88.92±27.90)mm3,男性(74.35±23.62)mm3(女性>男性,P<0.05)。 结论 松果体矢径和体积女性大于男性,松果体体积性别差异出现在31~60岁。 相似文献
32.
33.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现报道 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左主干 -肺动脉瘘。患者 ,男 ,3 9岁。胸闷、胸痛 2年 ,活动后加重 ,休息后可缓解 ,1月前因症状加重来院就诊。体检 :心前区无杂音 ,震颤(-)。心电图示 :Ⅰ ,aVI导联呈QR型 ,T波倒置。胸片示 :心肺膈 (-)。临床以可疑冠心病而行电子束CT检查。EBCT :见左冠状动脉主干区域造影剂漏出 ,与肺动脉主干分界不清 ,见分支血管汇入肺动脉 ,前降支近中段显示极差 ,重度狭窄。回旋支走形正常 ,13段管壁毛糙。右冠状动脉近段管壁欠规则 (图 1)。诊断 :左冠状动脉主干—肺动脉瘘… 相似文献
34.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肝细胞中与HCV E1蛋白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CV E1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X-α-gal)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增菌后提出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提出质粒并测序, 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获得了19个与E1蛋白特异陛结合的阳性克隆,其中16个克隆为已知蛋白基因和3个克隆为未知功能蛋白基因. 结论:成功克隆出与丙型肝炎病毒E1蛋白结合的肝细胞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CV E1在HCV致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35.
孕期筛查TOX-IgG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弓形体(TOX)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体内的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全世界约有5~10亿人口被弓形体感染,孕妇弓形体的感染率为4.3%~26.1%。一般认为孕妇初次感染弓形体后,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是致流产、死胎及出生缺陷的常见原因。但临床上相当数量以包囊形式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的隐性感染者,其妊娠结局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TOX—IgM(-)而TOX-IgG( )孕妇的妊娠结局,了解孕妇慢性弓形体感染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HBV前-前-S抗原基因启动子结合蛋白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前-S抗原基因启动子的结合蛋白. 方法: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HBV前-前-S抗原基因启动子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4轮“黏附-洗脱-扩增”的筛选过程,经噬斑的PCR扩增后,构建克隆载体,并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噬菌体经富集后,从随机筛选的43个克隆中得到20 个与HBV前-前-S抗原基因启动子特异结合的阳性克隆, 包括人类SMG-1的磷脂酰肌醇3相关激酶激酶、28 S核糖体、单倍型As2A线粒体、组氨酰-tRNA合成酶、脂肪醛脱氢酶、桥粒相关蛋白、MAX相互作用蛋白1等17个已知功能基因及3个未知功能基因. 结论:用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筛选得到HBV前-前- S抗原基因启动子的结合蛋白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BV发病机制创造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椎体硬化成型术(VP)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46例脊柱转移瘤病人行62次椎体硬化成型术,男33例,女13例。年龄31-71岁(平均52岁)。结果 脊柱转移瘤分形:中心型(病变位于椎体中心)占38.6%,单侧型(病变位于椎体一侧)占29.5%,弥漫型(椎体病变广泛)占31.9%。脊柱转移瘤分期:早期(病变局限于椎体内<1/4)占18.2%,晚期(破坏椎体>2/3而且形成肿块) 占20.5%,中期(介于早、中期之间)占61.3%。转移瘤止痛效果达93.5%。结论 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起到止痛和抗脊柱压缩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以后引起的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肝细胞损害,自由基损伤及脂质过氧化对肝的损伤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大分子,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形成脂肪肝,并损伤细胞内DNA,破坏核苷酸辅酶。微量元素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glutathione peroxidase)是体内主要的抗自由基和抗过氧化作用的因子,肝炎病毒蛋白可通过影响GSH-Px基因及其表达的异常调节引起肝细胞的病理损害,导致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但具体的机制还在研究之中。本文将目前关于GSH-Px在病毒肝炎及其转归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