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肝窦毛细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窦是不连续毛细血管 ,为通透性最大的血窦之一 ,其内皮细胞扁而薄 ,上有发达的窗孔 ,且窗孔无隔膜 ,整个细胞呈筛型状态。透射电镜在正常肝窦内皮外看不到有基底膜存在 ,如用特殊方法可显示少量网状纤维或 型胶原 ( - C)。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内皮窗孔逐渐减少或消失 ,内皮下基底膜形成 ,类似于连续性毛细血管 ,此过程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 ( sinusoid capillarizatin) ,是肝纤维化的重要病理过程 ,对肝细胞功能影响很大 ,不仅发生较早 ,与肝星状细胞 ( HSC)的活化及窦内皮细胞的表型转化直接相关 ,还参与促进形成门脉高压症。病理刺激持…  相似文献   
82.
解酒口服液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新月  孙承琳  田德禄 《中医杂志》2000,41(12):748-750
给小鼠灌胃二锅头白酒复制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解酒口服液对酒精中毒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肝线粒体膜流动性及其线粒体膨胀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解酒口服液通过对抗酒精中毒引起的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调整肝线粒体膜流动性、抑制肝线粒体膨胀而起到有效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83.
调肝理脾方对HSC DNA及RN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调肝理脾方对肝脏星状细胞 (HSC) DNA及 RNA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传代 HSC分为正常组、乙醛组、防治组 (乙醛加药物血清组 )及药物血清组。将以上细胞固定后进行 AO染色 ,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 :按荧光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为 :乙醛组 -正常组 -防治组 -药物血清组。结论 :调肝理脾方有抑制 HSC DNA及 RNA合成的作用 ,从而抑制 H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84.
现代医学对酒精性肝病(ALD)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从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途径、ALD的形成机制、诊断方法及防治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已有人从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方面对本病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旨就当前ALD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评述,为ALD的深入研究及治疗打下基础。1 现代医学对ALD发病机制的研究1.1 乙醇和乙醛的毒性作用过去认为ALD单纯是由于营养不良的原因造成的,但最近的研究证实,乙醇和乙醛的直接毒性作用是导致ALD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乙醇的肝毒性是…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以“白酒-吡唑-玉米油”混合液灌胃16周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药后检测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显著异常,肝纤维化明显;经4周治疗,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透明质酸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中药组能显著下调大鼠肝组织中TGF-β1蛋白。[结论]调肝理脾方能够有效阻止和逆转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