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糖尿病干眼患者与正常人的眼波前像差的变化,探讨像差技术在糖尿病干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干眼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50人,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记录瞳孔直径3mm和5mm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三叶草差的均方根值(RM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型糖尿病干眼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像差值。结果 3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糖尿病干眼组0.344±0.082、正常对照组0.135±0.023(P<0.01);慧差:糖尿病干眼组0.115±0.061、正常对照组0.032±0.025(P<0.01);三叶草差:糖尿病干眼组0.053±0.042、正常对照组0.036±0.025(P<0.05);球差:糖尿病干眼组0.271±0.125、正常对照组0.124±0.015(P<0.05)。5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糖尿病干眼组0.656±0.096、正常对照组0.294±0.015(P<0.01);慧差:糖尿病干眼组0.304±0.054、正常对照组0.107±0.237(P<0.01);三叶草差:糖尿病干眼组0.180±0.042、正常对照组0.131±0.106(P<0.05);球差:糖尿病干眼组0.419±0.027、正常对照组0.336±0.087(P<0.05)。3mm瞳孔直径下和5mm瞳孔直径下糖尿病干眼患眼较正常眼的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球差均有显著升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眼与波前像差的增加密切相关,波前像差的增加可能成为诊断糖尿病干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石尧  黄振平  陈穗桦  田农  尹婕  夏元 《江苏医药》2003,29(3):167-16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硅油充填眼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硅油充填眼并发性白内障患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结果:21例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17例(81.0%)视网膜获得稳定复位,其中14例(66.7%)最佳矫正视力≥0.05;4例(19.0%)术后2周内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后复位。结论: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对于硅油充填眼并发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在快速恢复视力功能同时减少了玻璃体内血和损伤周边视网膜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结膜吸吮线虫亦称华裔吸吮线虫,主要寄生于猫、犬等动物的结膜囊,泪器等处,偶尔亦寄生于人眼,近年来国内外有少量报道.现将我院诊治的2例报告如下. 病例1,男,20岁,学生.无饲养猫、狗等宠物史.2001年8月15日因右眼眼红、痒伴有蚁走感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14.
内斜视患者的双眼图形视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内斜视患者双眼图形视诱发电位的特点以及其与视觉抑制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28例,共同性内斜视20例。用《立体视检查图》检查两组的红绿抑制试验及立体视锐度。视诱发电位图形刺激采用棋盘格翻转形式,频率2Hz,方格大小0.77(视角48.125′),在不同的对比度下(50%与70%)记录右、左及双眼的图形视诱发电位的振幅峰时、B/M和BL/Lmin比值。结果:斜视组中85%红绿抑制试验阳性,正常 与内斜视组在50%与70%对比度下的P100单眼振幅、双眼振幅及其B/M比值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在50%的BL/Lmin比值下,两组差异亦存在显著性意义,这种差异主要由于斜视组P100单眼最小峰时与双眼峰时明显不同所致。结论:内斜视患者双眼振幅与峰时明显不同于正常对照组,这种异常与内斜视存在视觉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术中采用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两种缝合方式对术后患者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 对门诊53例(53只眼)翼状胬肉患者,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手术.其中一组30例(30只眼)结膜植片行连续缝合;另一组23例(23只眼)采用间断缝合术.健康眼自身对照.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术后1个月使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记录5 mm瞳孔直径下两组患者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三叶草差的均方根值(RMS).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7天、术后1个月的各项高阶像差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眼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7天,术后1个月,连续缝合组的各项像差值均较间断缝合组明显下降.结论 使用连续缝合法缝合球结膜植片能更加显著降低翼状胬内切除术后波前像差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6.
局部振动危害,国内长江以北,尤其东北等地报告较多,而江南则少见。为了解其对我省工人健康危害情况,本文对有关厂矿的浇捣、风钻、造型、清铲、打磨工等共350人进行了调查,并以不接触振动的保全、电工等88人为对照组。使用工具SMX—1型振动器振频11000次/分,振幅15mm。风钻冲击次数1400~1800次/分,现场测试加速度3.98×10~2~4.36×10~3MS~(-2),位移0.27~13.8mm.临床主诉以头昏、失眠、手麻、手僵、手白等为主。主诉白指率,风钻工20.13%,浇捣工为42.31%,为受检人数的18.57%。其他工种无主诉白指。检见白指率分别为3.1%、5.1%,总检出率2.57%。痛  相似文献   
17.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出现的黄斑结构改变及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2例(42只眼)视网膜脱离患眼在术前进行OCT检查,观察视网膜脱离后出现的黄斑结构改变及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前视网膜脱离发生的时间分为A组(<3个月)和B组(>个3个月)。结果(1)OCT 检查黄斑部形态:黄斑未出现脱离有13只眼,黄斑部分或全部脱离有29只眼,其中黄斑囊样变6只眼,视网膜水肿14只眼,视网膜劈裂2只眼,黄斑前膜2只眼。(2)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未出现黄斑脱离和已出现黄斑脱离的视网膜厚度为比较,结果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A、B两组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两者之间无有统计学差异( P >0.05)。(3)视网膜水肿的发生率:A、B两组的视网膜水肿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OCT检查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研究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田农  吴德正 《眼科研究》1992,10(3):186-189
初步研究13种单色光刺激下正常男性三色视者视网膜电图反应特点。结果表明正常b 波最大反应出现在560nm 波长,范围可从550-570nm,580nm b 波振幅的降低可能与色觉拮抗通道有关。a 波振幅在480、500nm 和560nm 二个年龄组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分别与晶体密度和黄斑色素随年龄增加而改变和视锥视色素密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高度近视患者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2000年3月至2004年4月间20例(20只眼)由于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导致的视网膜脱离而住院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17例,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方法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充填术,手术后患者保持低头位至少1周以上。结果:20只眼中,硅油充填5只眼,1次手术后1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率为80%(16/20),4例视网膜脱离复发,其中长效气体充填3只眼,硅油充填1只眼。均未再次手术。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5为15%(3只眼),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0.05为55%(11只眼),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86)。术中与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视网膜轻度出血3例(15%);继发性青光眼2例(10%);核性白内障4例(20%),其中3例为硅油充填眼。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有助于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伴视网膜下增殖的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手术仍是难题,文中回顾性分析巩膜扣带联合冷凝放液术治疗陈旧性RRD伴明显视网膜下增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陈旧性RRD患者15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B级(包括B级)以下病例15例(15只眼),男12例,女3例;年龄17~45岁。近视患者14只眼,所有患眼均有明显视网膜下增殖,术前视力:6例≤0.01,6例为0.02~0.08,3例≥0.1。所有患者视网膜脱离范围在1/2象限及以上,黄斑脱离,手术方法为传统的巩膜扣带联合冷凝放液术。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视网膜复位14例,成功率为93.33%,其中男11例,女3例。多数复位患者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Z=-3.24,P<0.01);1例未复位患者放弃再手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随访结果显示,当常规眼底检查正常时,黄斑区视网膜仍未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RRD伴视网膜下增殖安全有效,黄斑区视网膜的完全复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