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血清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181a-3p(microRNA-181a-3p, miR-181a-3p)的表达变化,及其作为非侵入性辅助诊断RCC标志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南京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未经治疗的79例RCC患者和75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分离血清外泌体并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 reaction,qRT-PCR)检测两组miR-181a-3p水平的2-△Ct相对定量含量,并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外泌体miR-181a-3p诊断RCC的效能。
结果qRT-PCR检测RCC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81a-3p的表达水平为0.264(0.095~0.782),较健康对照组[0.068(0.032~0.130)]明显上调(U=1022,P<0.001);同时,血清外泌体miR-181a-3p水平在早期(I/II期)RCC患者[0.202(0.105~0.543)]中也显著升高(U=699,P<0.001)。血清外泌体miR-181a-3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区分RCC与健康对照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95%CI:0.765~0.890),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72.0%;诊断I/II期RCC患者的AUC为0.837(95%CI:0.771~0.90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4%和72.0%。经逻辑回归分析,血清外泌体miR-181a-3p是RCC的独立危险因素(OR=6.662,95%CI:3.294~13.474,P<0.001)。
结论RCC患者尤其早期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81a-3p显著升高,其可作为非侵入性辅助诊断RCC的新型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检测miR 222 3p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参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qRT PCR检测15对肾细胞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miR 222 3p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miR 222 3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其靶向调控作用。运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癌组织中靶基因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技术实现肾细胞癌细胞株769 P中miR 222 3p过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iR 222 3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qRT PCR结果显示,miR 222 3p在肾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抗凋亡蛋白Bim是miR 222 3p潜在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过表达miR 222 3p可抑制含有Bim 3’ 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但对Bim 3’ UTR突变体的荧光素酶活性没有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肾细胞癌组织中Bim蛋白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程度明显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1);蛋白质印迹结果进一步证实Bim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1)。进一步在769 P细胞中瞬时过表达miR 222 3p后,发现Bim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1),但Bim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miR 222 3p可显著抑制769 P细胞的凋亡(P<0.01)。 结论: miR 222 3p可通过靶向作用于抑癌基因Bim表达抑制肾癌细胞的凋亡,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iR 222 3p/Bim轴为肾细胞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3.
目的从尖锐湿疣病变组织中克隆人乳头瘤病毒6型(HPV6)E7基因,为HPV感染的检测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临床尖锐湿疣标本总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尖锐湿疣病变组织中扩增出人乳头瘤病毒6型E7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架,并插入载体PMD-18T中构建重组质粒,转化JM109中扩增,进行酶切及测序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证实克隆成功。结论该实验为研究人乳头瘤病毒E7蛋白的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特点创造了条件,也为下一步制备HPV6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激光碳膜术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低能量Nd:YAG激光的两种不同参数设置及碳霜辅助治疗技术(激光碳膜术)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面部痤疮患者65例,术前清洁皮肤,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30min后洗去,涂抹碳霜10min,采用Spectra模式(波长1064nm,长脉宽300μs,能量密度2.03J/cm2)照射第1遍;随后Q开关模式(波长1064nm,短脉宽5ns,能量密度2.59J/cm2)下照射3遍,频率均为10Hz,7mm平行手柄,每2~3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5次。结果65例经3次治疗后的有效率为73.8%,其中49例经5次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1.8%,停止治疗2个月后随访39例的有效率为94.9%。接受治疗的患者自我评价的满意度3次治疗后为73.8%,5次治疗后为89.9%,停止治疗2个月后为92.3%。不良反应少。结论激光碳膜术对面部痤疮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皮肤转移癌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皮肤转移癌伴发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4个月前右胸壁出现红斑、水疱伴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并给予相关治疗,疼痛好转,局部仍有红斑、丘疹和结节;20 d前皮损出现破溃、糜烂,并迅速扩大加深,就诊于本院行病理检查及肺CT和全腹CT等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皮损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浸润性癌,伴广泛梗死;肺CT和全腹CT等检查显示,右侧乳腺占位性病变,并发颈部淋巴结、肝、胸膜和骨等多部位转移。给予局部治疗、多西他赛联合曲妥珠单抗化疗2个疗程后皮损情况改善,但未能完全愈合。结论:皮肤转移癌少见,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掌握其发病规律,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和其他部位的相关检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在性病门诊就诊的拟诊黏液脓性宫颈炎(MPC)患者中各种性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培养和PCR检测方法,对419例MPC患者和10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加特纳菌(Gv)、阴道毛滴虫(Tv)、疱疹病毒(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培养或检测。结果:在419例MPC患者的黏液脓性分泌物中,检出病原体372例,检出率为88.8%。以Uu检出率为最高。其次为Ct和Ng,Mg、Tv、Gv、HSV-2和HPV也有一定的检出率,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以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为多见,其中Uu+Ct为最多见,检出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3例。在106例对照者中,检出病原体41例,检出率为38.7%,其中Uu检出率为最高。MPC组总病原体、Ct、Ng、Mg、HSV-2、HPV、Tv、Gv及混合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h和Uu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PC发病可能与Ct、Ng、Mg、HSV-2和HPV感染有关, MPC患者中存在有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Uu及Mh感染可能与MPC无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circ006386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Sanger测序、背靠背引物验证以及核糖核酸外切酶(Ribonuclease R, Rnase R)耐受实验鉴定circ0063865的环状结构及稳定性。RNA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ESCC病理组织芯片中circ0063865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以及ESCC细胞系中circ0063865的表达水平。Cell Counting Kit-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irc0063865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 Sanger测序、背靠背引物和Rnase R耐受实验验证了circ0063865的成环性。RNA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circ0063865在ESCC组织中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28.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例1男,24岁.双眼眼角外侧出现白斑1年10月余,逐渐扩大.否认眼部创伤史. 相似文献
29.
30.
He-Ne激光联合生肌玉红膏治疗皮肤溃疡46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46例首诊为皮肤溃疡患者,均采用He-Ne激光联合生肌玉红膏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96例,男52例,女44例;4~85岁;病程20d~11个月;溃疡面积1cm×2cm~5cm×10cm.皮损部位:颈部6例,上肢15例,臀部9例,小腿伸侧32例,足部10例,其他24例.病种以外伤后感染、术后创面不愈合、压疮为主.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