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283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9篇
  1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蜕皮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蜕皮激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资源分布、药理活性和应用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兔肝、小肠、胰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18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采用 Lamson 休克模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40mmHg 90min,再灌注90min 后检测肝、小肠、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小肠末段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再灌注90min 后治疗组兔肝、小肠、胰腺 MDA、TNFα及 ICAM-I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SOD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兔失血性休克后腹腔脏器再灌注损伤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男6例,女4例,所有病人符合NYHA心功能Ⅲ—Ⅳ级,心电图呈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20ms,射血分数〈35%。左室内径〉60mm。因严重心力衰竭而长期卧床,经多种抗心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室分支电极导线,行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观察起搏前、后QRS时限、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内径、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电极导线感知和起搏参数均符合起搏要求。起搏后QRS时间明显缩短(P〈0.01),(NYHA)心功能分级进一步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增加(P〈0.01)。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可缓解心衰的症状,改善心功能,增加射血分数,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量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右心房不同部位的f波振幅,探讨在AF律状态下起搏器心房电极固定位置的选择和植入的可行性。方法:13例阵发性AF患者,窦性心律和AF时,分别把6F的4极电极导管送至高位右心房、中位右心房、低位右心房、房间隔上部、房间隔中部和冠状窦口处。利用Medtronic PSA 5311分析仪测量6F电极1~2极间的电位差。结果:(1)右心房中部和房间隔上部的f波振幅均值分别为(3.93±1.84)mV和(3.96±1.35)mV。(2)右心房中部与高、低位右心房之间的f波振幅均有明显差异(P<0.05);房间隔上部与房间隔中部的f波振幅也有明显差异(P<0.05)。(3)AF时f波振幅均值低于A波振幅均值(P=0.002)。结论:(1)右心房中部和房间隔上部的f波振幅值较其它4个部位的振幅高。(2)AF时f波振幅波动范围明显较大。(3)阵发性AF时,右心房中部与高位、低位右心房之间的电位均有明显差异。右心房中部和房间隔上部的f波振幅较其它部位高,可选为右心房主动固定电极的植入部位。  相似文献   
15.
全身麻醉中最强烈而有害的刺激之一即是气管插管[1],它可使合并脑血管病变的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2],故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对全麻的神经外科患者至关重要.HC是一种新近研发的国产视屏喉镜,与加拿大生产的GlideScope喉镜相比,它的设计更接近亚洲人的咽喉解剖学特点.而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相比,它无需口、咽、喉三轴一线即可暴露声门,减少了气管插管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比较HC视频喉镜与传统Macintosh喉镜在神经外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和栓塞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方法以脑积水、夹闭、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以及hydrocephalus、shunt、clipping、coiling、surgical、endovascular、embolization、treatment、intracranial aneurysm、cerebral aneurysm、subarachnoid hemorrhage等中英文词组,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5年9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辅助手工检索《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和《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等相关杂志,查阅关于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和栓塞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临床研究。采用Jadad量表和Newcastle-Ottawa量表评价文献质量,Rev Man 5.3和Stata 13.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获得731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18项临床试验共计15 92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术者10 038例、行栓塞术5882例。Meta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式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0,95%CI:0.720~1.030;P=0.110);分析结果的稳定性较差,但不存在发表偏倚(Egger法:P=0.79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和栓塞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尚待进一步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自动体外除颤器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临床应用中对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的诊断能力、治疗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Power Heart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入选的21例室速、室颤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全组发生需电击的心律失常108次,实施自动电除颤99次,发放的电除颤转复成功率96.97%(96次),无效率3.03%(3次,含1次心房扑动误治疗),误治疗率2.02%(2次)。AED电除颤成功治疗后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7.71%(17次)。4例患者AED治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和室速、室颤发作频度增加,发作间期缩短的现象。结论AED能够有效地自动诊断和治疗室速、室颤,但临床应用仍有较多问题需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PPHN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HFOV,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FOV。监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PASP)、呼吸机使用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入选19例,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及PA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后3天观察组p H、Pa O2、Sa O2高于对照组[p H:(7.43±0.06)比(7.31±0.10),Pa O2:(87.3±9.7)mm Hg比(58.4±8.5)mm Hg,Sa O2:(97.8±7.6)%比(71.5±6.3)%],Pa CO2、PASP低于对照组[Pa CO2:(34.1±7.7)mm Hg比(45.3±4.0)mm Hg,PASP:(27.6±5.0)mm Hg比(40.5±4.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74.5±2.8)h比(129.3±5.6)h],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5%比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5.3%,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HFOV治疗PPHN患儿,可迅速改善氧合,纠正低氧血症,降低PASP,减少呼吸机上机时间,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医院协会在《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中再次强调重申了建立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要性,现将我院生化实验室在危急值检出、复查与报告中发现的问题与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与同仁探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收集我院2011—2013年门诊、住院患者标本危急值检出的实验室记录,核对、复查、报告的情况资料,以及相关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整理、分析危急值检出病例189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9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对甲状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进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利多卡因组(B组)及对照组(C组)。A组于切皮前用0.5%罗哌卡因10 m L对切口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肿瘤切除后逐层缝合前用0.5%罗哌卡因10 m L分别进行喷洒;B组用0.5%利多卡因以同样方法进行局麻及创口喷洒;C组不用局麻药。分别于术后1,4,8,12,24,48 h对3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AS评分>4分者,静脉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 mg止痛并记录使用总量,同时记录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4,8,12,24 h时,A组VAS评分低于B、C组(P<0.05);术后1 h时,A、B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B、C组患者用曲马多例数较A组多(P<0.05);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A组高(P<0.05);3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肿瘤手术用0.5%罗哌卡因局部麻醉,术后能产生良好镇痛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