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目的:应用多元数据统计和神经网络挖掘方法构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瘀证基于多系统理化指标信息的诊断模型,探索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瘀证相关的理化指标信息的组合模式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四川省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血瘀证患者组)和对照组(非血瘀证患者组),其中观察组37例,对照组57例。观察组为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四诊信息和生物样本进行多系统理化指标的检测分析。在分析差异指标基础上,综合应用回归方法及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模型建设,从而形成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患者的多系统理化指标诊断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血瘀证患者占37%。应用上述方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多系统理化指标信息20项,按照条目的显著性顺序依次进入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模型,显示筛选指标的建模准确率为75.4%,测试样本的准确率达到82.4%。结论: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方法可以用于临床理化指标信息数据进行CHF患者血瘀证的建模分析,与血瘀者密切相关的多系统理化指标信息也为进一步了解心力衰竭血瘀证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
目的应用前臂任意皮瓣修复面颈部以及手部创面。方法选择手部小面积深度烧伤,面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面颈部病灶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鼻缺损。应用前臂内侧任意皮瓣手术修复。结果本组20例病例,26个皮瓣成活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前臂任意皮瓣修复面颈部以及双手创伤创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流速和容积反应差异.方法 纳入患者分为COPD组(295例)和哮喘组(577例),将其按吸入沙丁胺醇后第1秒用力呼气差FEV1变化值(AFEV1)每变化0.05L和用力肺活量FVC变化值(AFVC)每变化0.10L分别分层,分析△HEV1和AFVC的分布差异.将两组患者按吸入沙丁胺醇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BD FEV1%pred)每减少10%分层,分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和△FEV1、△FVC的差异,并分析△FEV1与△FVC的相关性.结果 △FEV1在COPD组中呈近似正态分布,但在哮喘组中呈非正态分布,前者的分布范围小于后者.△FVC在两组的分布均呈近似正态分布.COPD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哮喘组(P<0.001).COPD组内部各层间△FEV1无显著差异,但哮喘组内部各层间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的总△FEV1与△FVC呈正相关,但分层分析显示,pre-BD FEV1%pred为79.9~70.0和69.9~60.0时,COPD组的△FEV1与△FVC无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流速反应和容积反应明显不同于哮喘患者,提示两组患者存在不同的病理和呼吸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94.
对我科2001-04/2007-10眼球摘除患者用巩膜包埋羟基磷灰石义眼胎植入术26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5.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吸烟所致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作用的细胞谱型较广。吸烟及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均能使细支气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加,从而促进上皮的修复与再生,同时又引起炎性细胞聚集,与小气道中气道重塑和导致阻塞改变有关;在吸烟所引起的肺气肿中,TGF-β1可能在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另外,TGF-β1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尼古丁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TGF-β1在CSE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烟草烟雾提取物(TSE)诱导的皮肤年龄相关性变化的过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鼓室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有关解剖,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成人颞骨标本60侧(左、右各30侧),在放大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圆窗龛(窝)的形态大体分为2种类型:近圆形(52%)和近半圆形(48%)。圆窗龛下壁有一窦腔者占86.7%。岬下脚出现率为11.7%,岬小桥出现率为33.3%。颈静脉窝高位,窝顶达圆窗龛上缘者占11.7%,均未影响圆窗龛的形态。外耳道上棘至锥隆起、鼓索隆起、圆窗龛前唇(缘)、面神经管锥曲的距离分别是(18.02±1.21)mm、(15.22±1.32)mm、(20.09±1.20)mm、(14.96±2.03)mm。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锥隆起的距离分别是(3.33±0.42)mm、(3.79±0.56)mm。锥隆起向后至面神经管的距离平均为(3.58±0.47)mm。结论后鼓室进路即是通过面神经隐窝的进路,面神经隐窝大小各异,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和至锥隆起的距离,可作为面神经隐窝的宽度。人工耳蜗植入术经面神经隐窝入路较理想,距圆窗龛较近,有利于电极插入。该入路靠近面神经管,手术操作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圆窗龛前唇遮盖圆窗膜,手术时必须磨去前唇暴露圆窗膜。  相似文献   
97.
眼外肌运动神经眶内段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临床眶内手术避免眼外肌运动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60侧成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1)滑车神经多在上斜肌后1/3段的眶面入肌,在滑车神经与上睑提肌交叉处,额神经紧邻滑车神经外侧;(2)外展神经入肌点有动脉伴行者占86.67%,上下3等分外直肌的肌腹,入肌点在肌的中1/3份者66.67%;(3)动眼神经上干出总腱环后行于上直肌与视神经之间,并分支入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动眼社会下干分出内直肌支、下直肌支和下斜肌支。内直肌支经视神经下方向内前斜行至内直肌。下直肌支有2~5条分支,入肌点多在肌的后1/3部。下斜肌支沿下直肌的外上方前行入下斜肌,是动眼神经分支中行程最长的一支。结论 经颅开眶,在上斜肌与上睑提肌、上直肌之间的间隙入路手术时应注意保护滑车神经。肌锥内后部手术在保护好视神经、眼动脉及其分支等结构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护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早产儿呼吸暂停病因 ,病因构成及其发生的基本规律 ,从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8月在本科早产儿病房住院132例 (不包括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早产儿为调查对象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时间、伴随疾病及有关围生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结果1 1 一般资料 男 98例 ,女 34例 ;出生体重 :~ 10 0 0 g15例 ,~ 12 0 0 g 34例 ,~ 140 0g 48例 ,~ 16 0 0 g 30例 ,~ 180 0 g 5例 ;胎龄 :~ 2 8周 4例 ,~ 32周 90例 ,<37周 38例。1 2 围生期不利因素 羊水胎粪污染 5 4例 ,前置胎盘 8例 ,胎膜早破 12例 ,四胞胎 …  相似文献   
99.
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西北部 ,属城乡结合区域 ,全区面积约 5 0 3万m2 ,常住人口 5 3万 ,每天平均流动人口 2 0~ 30万人 ,有特殊行业 3 70 0个。据调查该区有德国小蠊、日本大蠊2种 ,常年均有活动 ,且分布范围较广 ,故于 1999~ 2 0 0 1年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蜚蠊综合防制。1 防制措施  (1)在摸清蜚蠊活动和滋生情况的基础上 ,加强综合治理 ,改善环境 ;(2 )结合爱国卫生月 ,开展突击活动 ,发动群众堵洞、抹缝 ,清除蜚蠊滋生环境 ;(3)区爱卫会统一部署 ,组织全方位的药物杀灭 ;(4)专业人员采用药激法和粘捕法 ,对防制前后的蜚蠊密度及侵害情…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对肝肾阴虚型外阴白斑患者采取祛白膏联合聚焦超声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肝肾阴虚型外阴白斑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聚焦超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祛白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皮肤弹性、皮肤色泽、病变面积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瘙痒积分(0.51±0.13)分、皮肤弹性积分(1.18±0.23)分、皮肤色泽积分(1.67±0.21)分、病变面积积分(1.91±0.3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3±0.15)、(1.56±0.17)、(2.00±0.28)、(1.16±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肾阴虚型外阴白斑患者采用祛白膏联合聚焦超声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