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3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1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具有正常通气功能肺泡的明显减少和病变的不均一性,使其在应用机械通气时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VALI)。对VALI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是对ALI/ARDS患者合理应用机械通气的基础。大量研究表明,过大的潮气量使肺泡的过度牵拉和过小的呼气末肺容积致终末气道和肺泡的反复开闭都会产生VALI,因而给予小潮气量通气(6~8ml/kg)与合适的呼气末正压(PEEP)以避免吸气末肺容积过大和呼气末肺容积过低,是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主要内容和防止VALI的关键。尽管最近…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51例IPF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IPF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临床以上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干咳、肺部听诊有爆裂音和杵状指为突出表现,胸片/胸部HRCT显示双下肺外带弥漫网状结节影,肺功能改变有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Ⅰ型呼吸衰竭。4例肺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本组病例中约1/5患于住院期间死亡,中位存活时间为18个月。结论 IPF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胸片/胸部HRCT、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特征性表现,并除外其它ILD,确诊还需肺活检示UIP病变。  相似文献   
63.
有创-无创序贯撤机过程中呼吸与循环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了解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过程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以评价该方法实施中的生理学效应。方法:选择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12例,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分别于“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有创机械通气条件下,拔管后无创机械通气3h及鼻导管吸氧1h的条件下测定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结果:有创机械通气改为无创机械通气后,呼吸、循环各项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撤机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能够平衡地接受由有创性机械通气向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的转换。  相似文献   
64.
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与病理生理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thromboembolism ,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 ,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PTE与DVT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thromboembolism ,VTE)。一、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理基础是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和血液高凝状态。凡可引起以上任一病理基础的临床病理生理改变均可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1] …  相似文献   
65.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能保留正常的吞咽、进食、咳嗽、说话功能和上气道的生理温化、湿化和免疫功能,无人工气道相关合并症,并且可以间断、长期或家庭使用,其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NIV可以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负荷、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泵功能,对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1,2]。1无创通气在稳定期COPD患者的应用不管是应用负压通气,还是近年来应用正压无创通气(NPPV),有关NIV对稳定期COPD患者影响的研究结果都不一致,甚至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3,4]。但通过仔细对…  相似文献   
66.
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是一种较新的溶栓剂,为重组单链糖蛋白产物。目前,ru-PA用于治疗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研究尚不多见。我们拟通过经颈外静脉注入^125I-标记的加热血栓,建立大鼠PTE模型,对比ru-PA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不同方案的溶栓效果以及对全身纤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细胞因子在气道的持续存在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恶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缺氧又是COPD患者病情进行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介导大鼠气道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肺血管结构重建.体外及动物实验均表明,氨溴索可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本研究意在观察氨溴索对慢性缺氧大鼠血液及肺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影响,探讨治疗肺纤维化的新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6周龄SD大鼠的骨髓MSC。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第1—5组经气管注入5.0mg/kg博来霉素0.3Tnl,第1和第3组分别于博来霉素注射第1天和第7天经尾静脉注入雄性大鼠MSC液0.2ml(细胞数为2.5×10^6个);第2和第4组分别于博来霉素注射第1天和第7天经尾静脉注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0.2ml;第5组作为模型阳性对照,注射博来霉素后未给予其他处理;第6组作为模型阴性对照,经气管注入等量生理盐水0.3ml代替博来霉素,未给予其他处理。于实验第28天统一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提取肺组织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电泳法检测雄鼠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以判断外源给予的MSC是否在雌性大鼠肺组织中存在。结果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和第7天给予MSC干预治疗后的大鼠肺脏病理改变均较对照组减轻,肺纤维化程度评分分别为(1.0±0.2)分、(2.5±0.5)分和(1.6±0.5)分、(2.3±0.8)分;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83±17)μg/mg、(96±20)μg/mg和(123±32)μg/mg、(127±34)μg/mg,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较第7天给予MSC其作用更明显。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给予MSC组的大鼠肺组织可以检测到sry基因。结论外源给予的MSC可以减轻肺纤维化的形成,在肺损伤早期给予MSC干预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对股骨头坏死及骨折愈合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股骨颈骨折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回顾性对照研究(case-controlled trial,CCT),截止到2014年4月。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4篇文献纳入标准,其中RCT 5篇,CCT 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率与两种术式有显著差异(OR=0.57,95%CI:0.38~0.86,P=0.008),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没有显著差异(OR=1.17,95%CI:0.79~1.75,P=0.43)。结论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率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750 mg注射液5 d短程疗法与500 mg注射液7-14 d常规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本临床试验为随机对照、开放、非劣效性多中心临床试验。CAP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左氧氟沙星750 mg组治疗5 d或500 mg组治疗7-14 d ,两组均接受静脉给药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微生物学检查等,比较两组安全性和疗效差异。结果10个研究中心共入选病例241例。其中全分析集(FAS )223例,包括750 mg组111例,500 mg组112例。符合方案分析集(PPS)211例,包括750 mg组107例,500 mg组104例。安全性分析集(SS)241例,包括750 mg组121例,500 mg组120例。FAS 750 mg组疗程中位数为5.0 d ,500 mg组疗程中位数为9.0 d。750 mg组总剂量中位数为3750 mg ,500 mg组总剂量中位数为4500 mg。FAS第4次随访750 mg组有效率为86.2%,500 mg组有效率为84.7%,两组综合疗效评价相比为非劣效。FAS 750 mg组可进行微生物疗效评价者共40例,获病原菌41株,500 mg组可行微生物疗效评价者共49例,获病原菌51株,两组细菌清除率均为100%。另外,750 mg组和500 mg组的非典型病原体的临床有效率均为100%。对750 mg组安全性观察结果显示,临床不良反应最常见为注射部位瘙痒、疼痛和充血等,其次为失眠、恶心、皮疹等。较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为中性粒细胞比率降低、白细胞总数降低、ALT升高、AST升高等。以上不良反应多属轻微,患者可耐受,与500 mg组相比,因药物中止试验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安全性相仿。结论左氧氟沙星750 mg注射液5 d短程疗法治疗CAP与左氧氟沙星500 mg注射液7-14 d常规疗程相比,其临床和微生物疗效相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均较轻微,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