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3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04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0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分析总结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特点,增加肺移植管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2017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完成的50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肺移植手术临床资料,受者中位年龄63岁(27~71岁),男性43例,女性7例;单肺移植31例,双肺移植19例。38例供者中位年龄37岁(16~55岁),捐献前氧合指数中位数为444 mmHg(313~600 mmHg,1 mmHg=0.133 kPa)。供受者ABO血型均相合。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术式、体质指数、原发病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是否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受者围手术期死亡比例,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α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受者术后1年生存曲线,并采用Breslow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50例肺移植受者中,40例围手术期应用ECMO中位辅助时间为2.0 d(0.3 d~13.0 d)。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中位时间为2 d(1~16 d),ICU停留中位时间为4 d(1~60 d)。50例受者中有8例于围手术期死亡,存活时间1~49 d。双肺移植和单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死亡比例分别为31.6%(6/19)、6.5%(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访至肺移植术后1年,50例受者存活39例。单肺移植受者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双肺移植,分别为87.1%和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原发病以及有无ECMO支持的受者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例肺移植受者中10例发生供者来源感染;9例术后出现气道并发症,均表现为支气管狭窄,其中2例合并吻合口瘘。 结论选择合适时机行肺移植,并对受者进行围手术期全面综合评估和管理,才能使受者最终受益。  相似文献   
32.
目的: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治疗中评估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OCT)的可行性,并探讨其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切除术的黄斑前膜、黄斑裂孔、黄斑劈裂及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等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患者。所有患眼术中均行iOCT检查,定性评估术中视网膜变化,包括术中微损伤、手术技术准确性及裂孔边缘改变等,探讨其术中应用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例(29眼),男9例,女20例;年龄(58.8±10.3)岁;眼轴长度(28.9±2.0)mm。其中,黄斑前膜14眼,黄斑裂孔8眼,黄斑劈裂4眼及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3眼。iOCT显示:7眼(7/29)确认术中存在微损伤或异常情况,其中神经纤维层异常6眼,内层视网膜抬高1眼;黄斑前膜患眼中4眼(4/14)确认剥膜后前膜残留;黄斑裂孔患眼中3眼(3/8)剥膜后观察到孔缘形态改变;黄斑劈裂患眼中均未观察到剥膜后全层黄斑裂孔的发生,其中1眼术前未明确的黄斑裂孔经iOCT确认;术中行保留中心凹内界膜或内界膜翻转覆盖术式的3眼在iOCT图像中均得到确认。结论:iOCT有助于术中实时评估剥膜的完整性、术中微损伤情况及手术技术的精确性,帮助主刀医师提高黄斑裂孔的诊出率,并可在术中观察到黄斑裂孔剥膜后孔缘形态的特殊改变,提示iOCT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刘毅  王辰  杨媛华  王军 《心脏杂志》2007,19(2):237-240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促进生理和病理状况下血栓溶解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结构、功能、活性调节、信号通路和溶栓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牛慧敏  李运莉  王辰  翟芬 《抗感染药学》2019,16(7):1110-1114
目的:建立苯磺酸氨氯地平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甲酯与苯磺酸乙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Plus-C18(Ⅱ)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磷酸三乙胺缓冲液(pH=3.0)-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甲酯与苯磺酸乙酯定量测定。结果:苯磺酸甲酯和苯磺酸乙酯吸收峰与氨氯地平能达到有效分离;苯磺酸甲酯浓度在0.102 9~1.633 9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3.6%;苯磺酸乙酯浓度在0.103 3~1.656 1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2.7%;共检测6批苯磺酸氨氯地平原料,且均未检测出苯磺酸甲酯与苯磺酸乙酯的量。结论:本法专属性强,准确度与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苯磺酸氨氯地平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甲酯与苯磺酸乙酯的控制。  相似文献   
35.
恶性肿瘤与血液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恶性肿瘤之间存在一定生物学关系。恶性肿瘤中以产生黏液的腺癌伴发血栓栓塞症的几率最高。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将恶性肿瘤伴发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归纳为Virchow三联征,即静脉血液瘀滞状态、血管损伤及血液成分的异常。肿瘤相关凝血的激活影响肿瘤生长、微血管形成和转移过程,反过来这些过程增加血栓形成几率。纤溶系统的激活亦促进肿瘤的浸润、增殖、微血管形成过程,其作用超过了纤溶系统受损造成的血液高凝状态。因此抗凝及针对凝血、纤溶系统各个环节的治疗可能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播散过程。  相似文献   
36.
[目的]总结并分析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近10年内发生的大地震伤员的受伤类型及特点,为建立有效的地震医疗救援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经查阅文献与现场收集最近10年内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大地震的特点及伤员的受伤类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伤员受伤特点及医疗救援关注点。[结果]近10年内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并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震级均在5. 7级及以上,地震伤员受伤类型以骨折、软组织挫裂伤、颅脑损伤及挤压综合征为主,地震伤员大都存在合并症。九寨沟地震主要为高处跌落物砸伤,其他地震伤员受伤的主要原因为建筑物倒塌压、埋及高处跌落伤。[结论]应根据地震特征、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及伤病员受伤类型进行预判,并采取恰当的、科学的医疗救援措施,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将地震造成的影响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甲型 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12月中国426家医院确诊的重症甲型 H1N1流感住院患者中≥65岁的217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诊病例定义为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并符合甲型 H1N1流感重症诊断标准。基于各变量有完整记录的病例数来计算各变量数据百分比。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72.9±6.2)岁。82.0%的患者合并1种或以上基础疾病。患者发病到首次就诊的中位时间是24 h,到实验室确诊中位时间是102 h。发热(87.6%)和咳嗽(91.7%)是突出的临床表现,91.6%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存在肺炎,56.4%的患者氧合指数≤300。入组患者中,死亡34例(15.7%),其中15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患者与存活者相比,在合并重要基础疾病、入院时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胆红素、氧合指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甲型 H1N1流感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出现呼吸、心率增快、肝功能异常、血小板下降等情况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8.
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498 名,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牙周炎组分别为77 人(15.5%),143 人(28.7%),278 人(55.8%).牙周检查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牙周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牙槽骨吸收水平.通过支气管舒张剂吸入试验测定受试者肺功能水平.结果:COPD组的AL、PLI及牙槽骨吸收水平显著高于非COPD组.其中不同程度牙周炎组之间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F=3.59,P=0.028)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F=4.84,P=0.00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预计值"及"FEV1/FVC"与牙周检查指标(AL,PLI,牙槽骨吸收水平)之间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COPD与牙周检查指标(AL,PLI,牙槽骨吸收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间质改变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病过程,方法 对1975 ̄1996年间41例COPD合并肺心病尺检例进行肺间质变化的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定理分析。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凝血纤溶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北京朝阳医院2006—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住院患者38例,并选择同期47名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入选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因子X、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imer),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测定AECOPD患者血气分析、血常规、血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ECOPD患者vWF、TF、凝血因子Ⅹ、D-dimer及tPA显著升高(P<0.01);TM及蛋白C显著下降(P<0.01)。而两组的AT-Ⅲ、TFPI及PAI-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ECOPD患者存在显著凝血纤溶功能失衡状态,在诊治AECOPD患者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存在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要注意监测相关凝血纤溶指标,对防治AECOP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