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3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04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0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其主要临床及病理生理特征为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血栓的主要来源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51例IPF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IPF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临床以上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干咳、肺部听诊有爆裂音和杵状指为突出表现,胸片/胸部HRCT显示双下肺外带弥漫网状结节影,肺功能改变有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Ⅰ型呼吸衰竭。4例肺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本组病例中约1/5患于住院期间死亡,中位存活时间为18个月。结论 IPF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胸片/胸部HRCT、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特征性表现,并除外其它ILD,确诊还需肺活检示UIP病变。  相似文献   
133.
呼吸肌疲劳与撤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 2 0年来 ,随着呼吸生理学及其实验手段的发展 ,人们已较清楚地认识到 ,作为呼吸运动动力泵的呼吸肌出现疲劳 ,特别是吸气肌疲劳 ,是呼吸衰竭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 ,在各种与呼吸功能不全有关的疾患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神经肌肉疾病等的治疗中 ,对呼吸肌肌肉功能的评价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人的呼吸肌由膈肌、肋间肌和腹肌 3部分组成 ,另外还有辅助呼吸肌 ,包括胸锁乳突肌、颈部、背部及肩带肌肉 (斜角肌、斜方肌等 )。按功能分类 ,呼吸肌可分为吸气肌 (膈肌、肋间外肌、胸锁乳突肌等 )和呼气肌 (肋间内…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分析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的关系,并探讨EOS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对治疗方案调整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轻-中度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5例(轻度32例,中度33例),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1年,随访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高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诱导痰EOS计数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记录哮喘控制测试得分。同时测定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诱导痰EOS计数、FEV1%、PEF%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结果共有63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全程。治疗1~3个月时患者肺功能恢复较快,治疗半年后肺功能仍有缓慢改善。在治疗第3个月时,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下降[治疗前(61±25)nmol/L,治疗3个月后(32±1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32,P〈0.05);治疗6个月时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降至(22±12)nmol/L,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63,均P〈0.05);哮喘组EOS计数为(0.093±0.023)×10^9/L,治疗3个月后为(0.032±0.011)×10^9/L,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年内痰中EOS计数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1、3、6、9、12个月随访时FEV1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r1=-0.537,r3=-0.658,r6=-0.623,r9=-0.537,r12=-0.597,均P〈0.05)。哮喘控制测试得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3、6、9、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0.05)。结论诱导痰EOS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可以较为敏感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可作为评价疗效及调整治疗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5.
建设学院型医院已成为我国现阶段许多大型三甲医院的战略目标。学风优化对于医院实现从临床型医院向学院型医院的转变既具有基础重要性,又具有战略指导性。学院型医院学风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崇尚学问研究、鼓励学术创新、倡导学术自由、长于思想交流、勇于追求改变、保持学术谦逊、重视学术品质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加重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探讨NPPV治疗CHF的机制。方法应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8例CHF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所有患者均经面罩接BiPAP Vi-sion呼吸机,采用CPAP进行治疗。CPAP的压力水平设定为5 cm H2O,观察时间为2 h,动态观察在CPAP治疗前30 min、1 h、2 h和停用CPAP治疗后1 h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变化。心排出量用热稀释法测定。结果CPAP治疗1 h和2 h的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SV)和氧输送(.DO2)均较CPAP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CPAP的治疗效应在治疗时间内基本保持稳定。停用CPAP治疗1 h后,上述指标又下降到CPAP治疗前水平。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pH、Pa-CO2、PaO2和氧耗量(.VO2)无明显变化(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各时相D.性相关(P<0.05)。结论CHF加重期患者应用CPAP可改善左心功能,增加心排出。CHF加重期患者存在组织水平缺氧,CPAP治疗可通过增加D.O,改善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又称外源性u-PA)不同用药方案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内源性纤溶的影响。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碘(^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按随机原则将70只大鼠分成三大组:①假手术组;②PTE溶栓治疗对照组,含4个亚组:PTE 2 h组,PTE 1 d组,PTE 3 d组和PTE 5 d组;③PTE后3 d溶栓组,含2个亚组:多次用药组和单次用药组。用药后2 h处死大鼠,取血、肺及心脏,测量每分钟γ放射性。以10%甲醛固定肺组织,制成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PTE 2 h、1 d、3 d及5 d组血管栓塞部位内皮细胞u-PA、u-PAR、PAI-1 mRNA及t-PAmRNA的表达均阳性,假手术组均为阴性。定量分析示:①PTE 2 hu-PA及u-PAR mRNA表达最低,3 d最高(P均=0.000),5 d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及0.642)。②PTE 2 h PAI-1的mRNA表达最低(P均=0.000),PTE 1 d与3 d、5 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及0.757)。③各组间t-PA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P=0.127)。④经相关分析,PTE 2 h、1 d、3 d及5 d组u-PAR mRNA与u-PA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00,P=0.024;r=0.658,P=0.039;r=0.666,P=0.035;r=0.774,P=0.009)。多次用药组血管栓塞部位u-PA mRNA表达及溶栓率明显高于单次用药组及对照组(P均〈0.001),单次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0)。多次用药组u-PAR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与单次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外源性u-PA的溶栓效果及对PTE内源性纤溶的影响与不同的用药方案有关。外源性u-PA可作用于u-PA系统,促进内源性u-PA及u-PAR的合成,加强纤溶作用。  相似文献   
138.
139.
目的 评价临床评分、D-二聚体、下肢超声、心脏超声单项试验及其联合试验对可疑肺血栓栓塞症(PrE)的诊断与排除诊断价值.方法 以139例确诊PTE患者为诊断组,入院时疑似但经检查排除PTE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评分及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分别计算单项试验及其并、串联后诊断试验中常用的评价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Geneva评分高度可能阳性似然比>10,对PTE有确诊意义.半定量Latex法或定量Latex法检测D-二聚体阴性似然比均>0.1,不能排除急性PTE;多项并联试验阴性似然比均<0.1,结果 阴性即可排除PrE.Geneva评分高度可能并联下肢超声、心脏超声串联下肢超声Youden指数均>0.6,对PTE诊断有较大的提示作用.多项并联或串联试验均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或特异度.结论 Geneva评分客观性较强,高度可能对PET有确诊价值.多项诊断试验并联结果 阴性时排除PTE较为可靠.根据诊断目的 灵活运用Geneva评分、D-二聚体、下肢超声、心脏超声及其并、串联试验,可降低PTE的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细小动脉内血栓形成情况。方法以49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尸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03例同期非肺心病、非DIC尸检病例作为对照组。对肺组织及其他脏器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重点观察肺细小动脉中血栓情况。结果肺心病组中44例存在多发性肺细小动脉血栓,发生率为89.8%;其中合并较大肺动脉内血栓者9例,发生率为18.4%;细动脉内血栓占全部血栓的80%。对照组中仅3例可见肺细小动脉内血栓,发生率为2.9%。所有检出血栓均与血管内膜紧密粘连,提示为原位血栓形成。存在肺细小动脉血栓病例的其他脏器均未见血栓。统计分析显示肺心病组肺细小动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栓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发性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极为突出和常见的病理学改变,为临床上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