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3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01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0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临床疑诊程度的大小以及在这种疑诊程度上对诊断性检查所做出的解释,心电图(ECG)检查简单方便,通常是首选的检查方法。由于大多数ECG表现都是瞬间的,存在动态演变,因此认识和理解这些异常改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提高对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60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分布在呼吸系统(36.7%)、消化系统(26.7%)、泌尿生殖系统(10.O%)、血液系统(8.3%)和神经系统(5.0%)等,以肺(30.O%)、胃(8.3%)、胰腺(6.7%)、肝脏(5.O%)等脏器多见.18例肺癌中,12例(66.7%)为腺癌.47例(78.3%)为进展期肿瘤.30例(50.0%)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中上肢3例(10.0%),下肢24例(80.0%),其他部位5例(16.7%,有2例并存上下肢DVT).有2例(3.3%)合并股动脉栓塞.PTE发生于肿瘤确诊前(平均5.5个月)5例(8.3%).PTE发生于肿瘤围手术期22例,其中17例(77.3%)发生于术后2周.15例(25.0%)PIE患者无明显症状,49例(84.5%)患者动脉氧分压降低.死亡13例(21.7%),其中6例猝死;恶化8例(13.3%);好转39例(65.0%).结论 P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最常见于肺癌,尤其是肺腺癌.PTE常合并有DVT,以下肢多见.FIE好发于老年人、肿瘤进展期及围手术期,与长期卧床、化疗、中心静脉置管等因素相关.肿瘤患者术后2周内的FIE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可不典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首发信号,不明原因的FIE和(或)DVT应警惕潜在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3.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若未及时诊断、积极干预,大多数患者预后极差。如何早期诊断、规范治疗PH仍然是广大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PH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在此基础上,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不断更新。这些指南或专家共识对于促进对PH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4.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失败预测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失败的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NPPV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PPV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在NPPV前、NPPV2 h后及NPPV24 h后的主要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等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失败原因并寻找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共89例患者入选,其中16例患者NPPV失败。失败组NPPV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显著低于成功组(P<0.05)。与NPPV前比较,成功组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心率(HR)在NPPV2 h后和NPPV24 h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失败组pH和HR无明显变化(P>0.05),PaCO2在NPPV24 h后有显著改善(P<0.05)。但与成功组比,改善幅度缩小。排痰障碍致呼衰加重是NPPV失败的主要原因,失败组中有11例患者均因此给予气管插管。多因素分析发现,NPPV前N≥0.90、NPPV前ALB<28 g/L以及出现不良反应为排痰障碍为NPPV失败的高危因素。结论 NPPV可作为无绝对禁忌证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呼吸支持方式。对于肺部感染较重、出现排痰障碍或营养状况较差患者,NPPV失败的危险性较高;对于在短时间应用NPPV后pH、PaCO2、血流动力学状况无明显改善或改善幅度较小患者,或Hb水平较低患者,NPPV失败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125.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特征的潜在的致命性疾病,进展快,预后差,多数患者在确诊后数年甚至数月内死亡,其预后与病因、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反应性、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测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期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肺功能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本院健康呼吸中心就诊的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33例(哮喘组)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6个月,测定肺功能(FEV1、FEV1/FVC、PEF),诱导痰中EOS计数,记录哮喘控制得分(ACT)及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哮喘组在治疗开始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重复测定。且以10名健康者做为对照组,同期测定上述观察指标。同时记录吸入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共有33例完成6个月或更长的随访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后1个月,FEV1值明显改善[分别为(2.53±0.46)L,(2.89±0.62)L,P〈0.01];3个月后上述变化更为显著达(3.19±0.47)L,与治疗1个月后相比发生显著变化(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EOS显著升高达(0.156±0.047)×10^6(P〈0.05),激素吸入治疗过程中可见显著性变化,3个月降至(0.072±0.015)×10^6,6个月后痰中EOS计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58,P〈0.05)。吸入治疗后ACT评分明显改善,从治疗前(8±5)分增加至治疗后2个月(15±6)分,治疗后3个月到(20±4)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哮喘组中共有12例患者(36.36%)获得完全控制。结论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哮喘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痰EOS计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应至少连用6个月或以上。  相似文献   
127.
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二者常同时存在,后者先于前者发生,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现通过阐述二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联系,为临床医生树立同一个呼吸道,同一种疾病理念。  相似文献   
128.
静脉血栓栓塞症大鼠血栓和血管内膜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大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模型,观察股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m)时血栓和血管内膜的变化.方法 健康清洁级SD大鼠78只,3~6个月龄,雌雄各半,随机分为DVT组(18只)、DVT-PTE组(54只)及对照组(6只).DVT和DVT-PTE组大鼠均采用显微血管夹阻滞左侧股静脉血流的方法制备DVT模型.DVT组在DVT建模后第1、4、7天分别处死大鼠6只,共3组(D1、D4、D7),行左股静脉病理学检查;DVT-PTE组大鼠在DVT建模后第1、4、7天分别取出左股静脉血栓,注入右股静脉,制备DVT-PTE模型,PTE建模后第1、4、7天分别处死3组大鼠,共9组[D1P1、D4P1、D1P7、D4P1、D4P4、D4P7、D7P1、D7P4及D7P7],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1)DVT建模后第1天,模型成功率100%(24/24);大体观股静脉血栓阳性率在第7天[42%(10/24)]明显低于第1天(X2=19.765,P<0.01).DVT模型成功率在D1、D4、D7组分别为100%(18/18)、83%(15/18)、44%(8/18),其中D7组明显低于D1(X2=13.846,P<0.01)和D4(X2=5.900,P<0.05)组.(2)光镜检查:DVT后第1、4、7天,股静脉内分别见红色、混合和机化血栓.以DVT建模后第4、7天的栓子栓塞肺动脉,栓子溶解性降低,D4Pn和D7Pn组[73%(11/15)和100%(8/8)]大体观肺脏血栓阳性率明显高于D1Pn组[39%(7/18)](X2=3.915,P<0.05;X2=8.474,P<0.01).D1P7、D4P4、D7P4和D7P7组非栓塞肺动脉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3)电镜检查血管肇改变:①D1组股静脉内皮细胞间连接断裂,内弹力板裸露;D4组股静脉内皮细胞肿胀、核增大,部分内皮细胞和内弹力板消失;D7组股静脉血管壁结构消失.②以DVT建模后第1、4天的栓子栓塞肺动脉,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第1天发生肿胀、增生、核增大;第4和7天内皮细胞增生,内弹力板增厚,成纤维细胞增生.而以DVT建模后第7天的栓子栓塞肺动脉,在第1天即出现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和内弹力板消失较为明显,第4和7天中膜增厚,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论 大鼠DVT-PTE模型肺动脉血栓的阳性率和转归受DVT不同时间栓子的影响;VTE时受累股静脉和肺动脉可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和内弹力板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9.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其主要临床及病理生理特征为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血栓的主要来源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相似文献   
130.
三种临床评分方法对急性肺栓塞预测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CT肺血管造影(CTPA)为金标准,评价临床普遍应用的三种国外急性肺栓塞评分方法 的预测效能,探讨适用于我国人群的评分方法.方法 连续纳入570例(男321例,女249例,年龄18~75岁,平均55岁)行CTPA检查的临床疑似急性肺栓塞的住院或门诊患者.分别采用Wells、Geneva和改良Geneva评分法评价每例患者,并预测其急件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先由2名中年资影像学医师分别独立盲法评价CTPA,评价结果 不一致时由1名高年资医师决定.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价二种评分方法 的预测价值.结果 570例中169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肺栓塞.三种临床评分方法 两两一致性榆验结果 显示K值为0.269~0.374,P<0.05;其中Geneva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的一致度较好.三种评分方法 两两存在正相关关系,Geneva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密切.Wells评分、Geneva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对评估APE的评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8%、53.3%和61.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80.6%和80.0%.三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Wells评分0.823,Geneva评分0.677,改良Geneva评分0.661,三者比较,除了Geneva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52,P>0.05)外,其余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535,4.285,均P<0.01).结论 三种临床评分方法 均可以对急性肺栓塞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但是Wells评分的预测价值最高,比较适合于我国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