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3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01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0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为制定正确的诊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3年至2011年临床诊断或经尸体解剖诊断的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病例.结果 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73±12)岁.伴休克11例,伴晕厥7例,呼吸骤停1例;肺动脉血栓栓塞部位均位于肺动脉主干、骑跨于主肺动脉分叉处或左、右肺动脉干,伴有双侧、多叶段肺动脉栓塞;均有右室增大,卵圆孔开放5例,右心房、右心室血栓3例,左心房血栓3例,卵圆孔骑跨栓3例.体循环动脉栓塞最多见的是脑动脉栓塞(5例),其他有下肢动脉、肾动脉、肝脾动脉及冠状动脉栓塞.临床诊断5例,溶栓治疗3例,均治愈;血栓清除术1例,治愈;单纯抗凝治疗1例,死亡.7例在发病2~6 h死亡,经尸体解剖诊断.结论 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临床并非罕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死率高,应加强诊断意识.临床诊断后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生存率,有溶栓禁忌证及血流动力学持续不稳定可考虑手术清除血栓.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加重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探讨NPPV治疗CHF的机制。方法应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8例CHF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所有患者均经面罩接BiPAP Vi-sion呼吸机,采用CPAP进行治疗。CPAP的压力水平设定为5 cm H2O,观察时间为2 h,动态观察在CPAP治疗前30 min、1 h、2 h和停用CPAP治疗后1 h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变化。心排出量用热稀释法测定。结果CPAP治疗1 h和2 h的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SV)和氧输送(.DO2)均较CPAP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CPAP的治疗效应在治疗时间内基本保持稳定。停用CPAP治疗1 h后,上述指标又下降到CPAP治疗前水平。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pH、Pa-CO2、PaO2和氧耗量(.VO2)无明显变化(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各时相D.性相关(P<0.05)。结论CHF加重期患者应用CPAP可改善左心功能,增加心排出。CHF加重期患者存在组织水平缺氧,CPAP治疗可通过增加D.O,改善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   
113.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IE)是公认的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的首选治疗措施.目前美国San Diego医疗中心的深低温停循环术式(DHCA)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又称外源性u-PA)不同用药方案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内源性纤溶的影响。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碘(^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按随机原则将70只大鼠分成三大组:①假手术组;②PTE溶栓治疗对照组,含4个亚组:PTE 2 h组,PTE 1 d组,PTE 3 d组和PTE 5 d组;③PTE后3 d溶栓组,含2个亚组:多次用药组和单次用药组。用药后2 h处死大鼠,取血、肺及心脏,测量每分钟γ放射性。以10%甲醛固定肺组织,制成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PTE 2 h、1 d、3 d及5 d组血管栓塞部位内皮细胞u-PA、u-PAR、PAI-1 mRNA及t-PAmRNA的表达均阳性,假手术组均为阴性。定量分析示:①PTE 2 hu-PA及u-PAR mRNA表达最低,3 d最高(P均=0.000),5 d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及0.642)。②PTE 2 h PAI-1的mRNA表达最低(P均=0.000),PTE 1 d与3 d、5 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及0.757)。③各组间t-PA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P=0.127)。④经相关分析,PTE 2 h、1 d、3 d及5 d组u-PAR mRNA与u-PA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00,P=0.024;r=0.658,P=0.039;r=0.666,P=0.035;r=0.774,P=0.009)。多次用药组血管栓塞部位u-PA mRNA表达及溶栓率明显高于单次用药组及对照组(P均〈0.001),单次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0)。多次用药组u-PAR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与单次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外源性u-PA的溶栓效果及对PTE内源性纤溶的影响与不同的用药方案有关。外源性u-PA可作用于u-PA系统,促进内源性u-PA及u-PAR的合成,加强纤溶作用。  相似文献   
115.
116.
目的 评价临床评分、D-二聚体、下肢超声、心脏超声单项试验及其联合试验对可疑肺血栓栓塞症(PrE)的诊断与排除诊断价值.方法 以139例确诊PTE患者为诊断组,入院时疑似但经检查排除PTE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评分及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分别计算单项试验及其并、串联后诊断试验中常用的评价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Geneva评分高度可能阳性似然比>10,对PTE有确诊意义.半定量Latex法或定量Latex法检测D-二聚体阴性似然比均>0.1,不能排除急性PTE;多项并联试验阴性似然比均<0.1,结果 阴性即可排除PrE.Geneva评分高度可能并联下肢超声、心脏超声串联下肢超声Youden指数均>0.6,对PTE诊断有较大的提示作用.多项并联或串联试验均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或特异度.结论 Geneva评分客观性较强,高度可能对PET有确诊价值.多项诊断试验并联结果 阴性时排除PTE较为可靠.根据诊断目的 灵活运用Geneva评分、D-二聚体、下肢超声、心脏超声及其并、串联试验,可降低PTE的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细小动脉内血栓形成情况。方法以49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尸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03例同期非肺心病、非DIC尸检病例作为对照组。对肺组织及其他脏器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重点观察肺细小动脉中血栓情况。结果肺心病组中44例存在多发性肺细小动脉血栓,发生率为89.8%;其中合并较大肺动脉内血栓者9例,发生率为18.4%;细动脉内血栓占全部血栓的80%。对照组中仅3例可见肺细小动脉内血栓,发生率为2.9%。所有检出血栓均与血管内膜紧密粘连,提示为原位血栓形成。存在肺细小动脉血栓病例的其他脏器均未见血栓。统计分析显示肺心病组肺细小动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栓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发性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极为突出和常见的病理学改变,为临床上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18.
肺通气/灌注显像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价值及国人肺动脉血栓栓塞后肺血流灌注受损情况和受累肺段、肺叶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描述性研究方法,将明确诊断为PTE的519例患者分为大面积、次大面积PTE组(249例)和非大面积(不含次大面积)PTE组(270例)。对519例急性PTE患者均进行了肺V/Q显像,其中有773例次与CT肺动脉造影(CTPA)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疗前行肺V/Q显像和CTPA的PTE患者中,PTE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3.3%和89.3%(P〉0.05);急性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6.9%和100%(P〈0.001);急性非大面积PTE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8.2%和77.5%(P〈0.001)。肺V/Q显像示病变分布的特点为: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背段多于前段。肺V/Q显像与CTPA的符合率比较:肺高于肺叶,肺叶高于肺段,溶栓组高于抗凝组。结论 肺V/Q显像在急性PTE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独特的价值,与CTPA联合应用,可起到决定性的诊断作用。PTE患者肺内血栓的分布特点符合“浓度守衡定律”。  相似文献   
119.
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临床疑诊程度的大小以及在这种疑诊程度上对诊断性检查所做出的解释,心电图(ECG)检查简单方便,通常是首选的检查方法。由于大多数ECG表现都是瞬间的,存在动态演变,因此认识和理解这些异常改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提高对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60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分布在呼吸系统(36.7%)、消化系统(26.7%)、泌尿生殖系统(10.O%)、血液系统(8.3%)和神经系统(5.0%)等,以肺(30.O%)、胃(8.3%)、胰腺(6.7%)、肝脏(5.O%)等脏器多见.18例肺癌中,12例(66.7%)为腺癌.47例(78.3%)为进展期肿瘤.30例(50.0%)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中上肢3例(10.0%),下肢24例(80.0%),其他部位5例(16.7%,有2例并存上下肢DVT).有2例(3.3%)合并股动脉栓塞.PTE发生于肿瘤确诊前(平均5.5个月)5例(8.3%).PTE发生于肿瘤围手术期22例,其中17例(77.3%)发生于术后2周.15例(25.0%)PIE患者无明显症状,49例(84.5%)患者动脉氧分压降低.死亡13例(21.7%),其中6例猝死;恶化8例(13.3%);好转39例(65.0%).结论 P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最常见于肺癌,尤其是肺腺癌.PTE常合并有DVT,以下肢多见.FIE好发于老年人、肿瘤进展期及围手术期,与长期卧床、化疗、中心静脉置管等因素相关.肿瘤患者术后2周内的FIE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可不典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首发信号,不明原因的FIE和(或)DVT应警惕潜在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