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他汀类药品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血脂调节药。近年来,他汀类药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人数不断增加。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他汀类药品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包括严重的不良反应。通过介绍国外报道的他汀类药品的少见不良反应,以期能够引起临床重视,合理、安全使用该类药品。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纤维囊性乳腺病(FM)患者外科手术应激与高血压(PH)、胰岛素抵抗(IR)和脂联素(APN)的交互关系。方法选择FM患者24例,根据是否合并PH分为单纯FM组12例、FM合并PH组12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4天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APN水平,计算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并对各指标与血压、手术应激进行交互分析。结果与单纯FM组比较,PH合并FM组FPG、FIN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APN、HOMA-IR明显降低(P均〈0.01);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FPG、FIN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且PH合并FM组患者提高的幅度较单纯FM组高(P〈0.01)。单独效应和交互分析显示,血压和手术应激对FPG、FINS和HOMA-IR有交互作用(P均〈0.01),对APN无作用。结论血压和手术应激与FM患者IR有交互作用,与APN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3.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临床综合征。近20年来,随着对CHF认识的逐步深入,研究者提出了“神经内分泌模型”,认为CHF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具有心血管毒性的生物活性介质过度表达以及相应的具有心血管保护功能的生物活性介质减少的综合作用的有关,并且确定了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的药物联合应用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的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本文所论述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即是这一模型的临床应用。在现阶段这一联用被认为是颇有疗效的。但是,必须指出,任何单一的模型都是远不能够全面解释CHF发生和发展机制的,攻克CHF这一心脏病学的最后堡垒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不同起源部位和不同数量室性期前收缩(VPC)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按照VPC起源部位不同分为左室起源组和右室起源组;按照VPC的数目分为频发组与偶发组;分别计算各组HRT的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VPC的起源部位以右室流出道最多见;不同部位起源的VPC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起源部位VPC的HRT异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VPC组与偶发组HRT异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T与VPC的数量相关;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可能是VPC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既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又是生态遗传疾病[1].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盐的摄入量与血压密切相关.荟萃分析发现高盐摄入显著增加了高血压风险[3].大型研究证实减少盐摄入不仅可降低儿童血压还可降低成人与年龄相关的血压上升[4].中国食盐替代研究也证实使用食盐替代品可以显著降低血压[5].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血竭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然后对高脂模型大鼠进行血竭干预4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结果血竭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和LDL-C的水平,升高HDL-C含量(P<0.05);血竭中、高剂量组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P<0.05)。并对剂量具有依赖性,在剂量为300600mg时随剂量递增,血竭降血脂的作用越明显;同时随着剂量递增,血竭改善脂肪肝的作用也增加。结论血竭可以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脂代谢,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血竭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38.
39.
王若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625-626
室内传导阻滞和碎裂QRS波是反映QRS波时间和形态异常的两个心电学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本研究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了异常QRS波的概念, 相似文献
40.
青霉素与氨苄西林不宜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与氨苄西林 (即氨苄青霉素 )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对大多数G 球菌、G- 杆菌、G- 球菌、厌氧菌及少数G- 杆菌等有强大杀伤能力。它的特点是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 ;抗菌谱窄、对 β -内酰胺酶不稳定 ,不耐酸 ,易水解 ,可发生过敏反应。氨苄西林对绝大多数G 菌、G- 菌及厌氧菌等均有杀伤作用。它的特点是杀菌作用也强、抗菌谱广泛、对酸较为稳定 ;对 β -内酰胺酶不稳定 ,易水解 ;过敏反应如皮疹 ,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两者相似之处是均为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分子结构中含有 β -内酰胺环 ,均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