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2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联合应用Fogarty导管(2F)取栓术治疗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8年4月至2013年12月单纯采用CEA或术中联合Fogarty导管(2F)取栓术治疗的12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颈内动脉起始处节段性闭塞.7例患者采用单纯CEA手术,3例行CEA联合Fogarty导管(2F)取栓术,2例再通失败后行颈外动脉CEA+颈内动脉起始处缝扎术.评估其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中,术中颈内动脉即刻通畅10例,再通成功的比例为10/12.术后3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给予严格控制血压、适当脱水后症状逐步缓解;无脑出血、脑梗死、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术后随访5~ 64个月,无新发脑梗死患者;10例再通成功者均未出现再闭塞,1例出现轻度狭窄;2例偶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但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2例开通失败的患者,1例症状缓解,1例仍有TIA.结论 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CEA或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要全面的术前评估及谨慎地选择患者.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取栓联合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其中采取先行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后行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手术策略的患者43例(由远及近组),采用先行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后行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手术策略的患者12例(由近及远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术中1次取栓成功率,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90 d 良好预后率(mRs≤2)、死亡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及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术。由远及近组患者1次取栓成功率高于由近及远组[67.4%(29/43)vs 33.3%(4/12)],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短于由近及远组[(68.77±17.65)min vs (100.08±38.3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术后24h、术后7d NIHSS评分、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颅内动脉机械取栓同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前循环串联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采取由远及近的手术策略比由近及远手术策略有更高的1次取栓成功率,且能更快地获得血流再通。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脑瘤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脑瘤卒中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均急性发病 ,CT表现为局部高密度 ,可合并周围结节或囊性占位及灶周水肿。均早期行血肿清除 ,肿瘤完全切除 12例 ,部分切除 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Karnorfsky 80分以上5例 ,70~ 80分 2例 ,60~ 70分 4例 ,60分以下 2例。结论 :由于脑瘤卒中 ,颅内压急剧升高 ,临床症状加重 ,易误诊。CT表现为出血征象与肿瘤征象并存。早期手术清除血肿 ,降低颅内压 ,并在术中行快速冰冻 ,病理学检查 ,有利于确定手术方式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4.
45.
头颈部外伤是常见的急诊病症 ,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颈内动脉狭窄甚至闭塞 ,最近我们确诊 1例 ,并行动脉内溶栓 ,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王某 ,男 ,4 6岁 ,车祸伤后昏迷 ,当地治疗病情加重转至本院。入院检查 ,伤后原发昏迷 ,意识障碍 ,伴大量呕吐胃内容物 ;右颈、颞侧皮肤挫裂伤 ,约 3cm× 4cm ;右侧瞳孔 0 .4 5cm ,对光反射消失 ,左侧瞳孔 0 .3 0cm ,直接对光反射存在 ,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右耳孔及双鼻孔见血迹 ,无活动性出血 ,刺激右下肢有屈曲动作 ,左下肢反应差 ,右上肢肌力略高 ,双侧巴氏征阳性 ;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 相似文献
46.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经过较为复杂,有些患病情虽较轻,但可突然恶化,部分呈渐进性发展,特别是老年患,多无典型脑出血症状,容易漏诊。我院自1998年2月-2003年12月收治自发性小脑出血患60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40例1型糖尿病儿童心理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12~16岁1型糖尿病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为该年龄段儿童糖尿病的身心护理及教育提供有益的依据。方法应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CBCL)对浙江地区40例12~16岁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心理行为评定,以53例同质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2~16岁糖尿病男童和女童行为问题总分均明显高与健康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女童与对照组比较,“攻击”和“残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糖尿病男童与对照组比较,“攻击性”和“交往不良”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12~16岁糖尿病患儿存在某些特征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标准式与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方法 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0侧,标准术式25侧,外翻术式65侧,分析两种术式的特点,评价其应用价值及疗效.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动脉阻断时间为:标准式为13.4 -48.2 min,外翻式为14.5 - 31.2 min.术后患者均复查颅颈CTA,必要时复查颅脑CT,显示手术侧颈动脉形态正常.采用标准式中2例2侧术后出现术侧脑梗死灶,另有2例2侧术后11个月出现吻合口区域粥样斑块形成、再狭窄;外翻式中1例1侧术后14个月出现再狭窄;8例8侧颈内动脉狭窄伴扭曲者采用外翻式后扭曲消失.结论 标准式及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以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卒中.两种手术方式各有特点,应根据手术者的习惯、熟练程度以及患者病变、影像、解剖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远外侧手术入路中枕骨髁切除范围与外科术野扩大的关系. 方法收集颅底保存完好的干燥颅骨标本1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成人带颈部的头颅标本16例02侧).测量枕骨髁切除1/3、1/2时所扩大的视角.将该入路的解剖学资料应用于临床,治疗21例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 结果枕骨髁的切除:枕骨髁的后内侧阻挡术野,故需切除枕骨髁时应切除其后内侧,切除1/3约4~5mm时,术野扩大14~16°;切除1/2约7~8 mm时,术野扩大17~19°.切除颈静脉结节,有利于枕骨大孔腹侧中下斜坡的显露. 结论枕骨髁的磨除范围限于其后内侧1/3至1/2即可充分显露枕骨大孔区腹侧肿瘤.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远外侧手术入路中枕骨髁切除范围与外科术野扩大的关系. 方法收集颅底保存完好的干燥颅骨标本1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成人带颈部的头颅标本16例02侧).测量枕骨髁切除1/3、1/2时所扩大的视角.将该入路的解剖学资料应用于临床,治疗21例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 结果枕骨髁的切除:枕骨髁的后内侧阻挡术野,故需切除枕骨髁时应切除其后内侧,切除1/3约4~5mm时,术野扩大14~16°;切除1/2约7~8 mm时,术野扩大17~19°.切除颈静脉结节,有利于枕骨大孔腹侧中下斜坡的显露. 结论枕骨髁的磨除范围限于其后内侧1/3至1/2即可充分显露枕骨大孔区腹侧肿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