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患者系一47岁女工,经医院确诊原发性癫痫已十余年,脑电图符合癫痫改变,近年来病情加重,有时一日发作数次。本次发作始于1980年10月29日,30小时内周身反复抽搐20余次,针灸及苯巴比妥钠肌注等均无效。次日入院时病人呈癫痫持续状态,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尿便失禁。遂用治痫片、安定、复方冬眠灵、水合氯醛等,未使抽搐减轻。入院后8小时给予东莨菪碱0.3mg静注;2小时30分后又将山茛菪碱10mg加入静点中,抽搐次数开始减少;第12小时再次肌注东莨菪碱0.3mg,抽搐基本停止。次日又继续山茛菪碱静点和东莨菪碱肌注,午后病人逐渐清醒,但出现一些精神症状。第三天又用药一日后停用东莨菪  相似文献   
32.
Quadrant通道下TLIF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原皮肤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治疗RLDH患者22例,年龄为35~65岁,平均51.2岁。病变节段L4/5 16例,L5/S1 6例。其中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10例,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8例,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4例。均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行微创TLIF术。采用JOA(29分法)功能评分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1年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采用Suk法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2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22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37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8±1.4分,术后1年JOA评分为24.5±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善率评估临床效果,其中优20例,良2例。随访期内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5~12个月,平均9.3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后路原皮肤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术是一种微创治疗RLDH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CTS)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尸体标本上,观察胸骨颈静脉切迹(SJN)平面重要结构解剖及毗邻关系。结果:(1)70%的SJN水平向后对应的椎体水平为T2~T2/3。(2)70%的主动脉弓(AA)顶点位于T3椎体水平。63.33%的上腔静脉(SVC)起点位于T3椎体水平。AA顶点与SVC起点分别距椎体前正中线(PVM)的距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分别与PVM的夹角α为(31.58&#177;1.02)&#176;和β为(16.55&#177;0.46)&#17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熟悉胸骨颈静脉切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相关解剖有助于在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中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4.
颈胸段脊柱椎体周围重要脉管结构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选择合理的前方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上,观察颈胸段脊柱周围重要脉管的解剖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①胸导管在T5水平由椎体右侧越中线向左移行,在T4椎体左前方上行到T2水平,再行向左上方,80%在C7~C7/T1水平呈弓状注入左静脉角或锁骨下静脉内侧段。②70%的主动脉弓顶点对应T3椎体水平。胸主动脉中轴线到椎体前正中线(PVM)距离在T4水平大于在主动脉弓顶点和T5水平。③63%的上腔静脉(SVC)起点对应T3椎体水平。SVC起点到PVM及SVC中轴线分别在T4、T5水平到PVM的距离逐渐增大。左右头臂静脉与PVM的夹角分别为:59.35°±5.40°和33.62°±5.59°。左侧大于右侧(P<0.05)。奇静脉在SVC的注入点87%位于T3/4~T4水平。结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变节段选择合理的颈胸段脊柱前方手术入路,上位椎体应选经左侧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或偏左侧部分劈开胸骨柄入路,下位椎体应选择右侧经胸腔入路或偏右侧劈胸骨入路。  相似文献   
35.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中很常见,治疗方案较多,不同的治疗方案直接影响患者今后腕关节的功能,本院2006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3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分别运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切开复位T型钢板固定、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治疗,现分析3种不同固定方法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萃取液ig对小鼠和大鼠的毒性.方法:小鼠ig复方丹参萃取液7d,计算最大耐受量;长期毒性试验用大鼠连续ig 180天,观察其体重、食量及粪便等一般临床体征,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并对主要器官或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小鼠灌胃最大耐受时为10g/kg,相当临床用量的971倍;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中,中、高剂量组ALT、ALP升高,光学显微镜病理切片发现,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害.其它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未发现其它受检脏器与受试药物有关的明显毒性病理改变.停药30d后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组织学趋向正常,表明对肝脏的毒性是可逆的.结论:长时间给予复方丹参萃取液(0.195g/kg)无毒副反应,提示该药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7.
PLIF和ALIF对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PLIF和ALIF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0具小牛腰椎标本,随机选5具为对照组,将10具标本分为L4/L5PLIF和ALIF单纯融合组及附加内固定组,比较L3/L4节段的应变、强度和位移。结果两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比对照组,应变和位移都增加,强度降低(P<0.01),两组间以ALIF组变化最大,PLIF最小(P<0.05);在内固定前后配对比较,附加内固定后应变、位移增加,强度降低(P<0.05)。结论PLIF和ALIF单纯融合及附加内固定有增加上位节段退变的趋势,以ALIF较为明显。附加内固定后比单纯融合有增加退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背景:椎间融合术按照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和椎间孔入路椎问融合术.3种融合术术中切除的结构不同,融合器置入的部位不同,其腰椎即刻稳定性也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设计:对比观察.材料:腰椎标本来自新鲜小牛15具.方法:模拟临床手术建立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3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先将所有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试,然后将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标本,制成单纯椎间融合组,分别采用3种椎间融合术测试后,在此基础上再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测试.主要观察指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3种模型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前后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行3种单纯椎间融合后,腰椎的稳定性能明显下降,附加了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腰椎的各项稳定性指标均增强,包括扭转力学指标也得到了很大增强,有效增加了腰椎的刚度.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各项稳定性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即刻稳定性能在3者中最有优势.后路椎间融合术的刚度明显强于前路椎间融合术,应变和应力也较前路椎间融合术有优势,但是其扭转稳定性却不如前路椎间融合术.结论:行单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较正常对照组均宵明显下降,在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能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能.在3种椎间融合术中,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的腰椎即刻稳定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从正常人至脑卒中发病前后不同时期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 (CVHI)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东北、华北等地区 35岁及以上 2 5 355例脑血管病研究队列人群 ,55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选自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CVHI检测为基线调查或脑卒中发病 1周内的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正常人群、高危人群、脑卒中前超高危个体以及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等 5组。比较分析各组人群的CVHI变化规律。结果 上述 5组人群的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 (Vmin)均值依次为 1 1 .39± 3 .2 7、9.66± 3 .1 8、6 .71± 3 .30、4 .1 3± 1 .2 7、6 .78± 3 .0 9;平均血流速度 (Vmean)和最大血流速度 (Vmax)为依次降低的变化趋势 ;而外周阻力 (RV)依次为 62 .35± 2 1 .1 1、82 .32± 31 .1 6、1 2 2 .72± 52 .73、1 37.46± 49.56、1 1 5 .89± 55 .51 ,特性阻抗 (Zcv)、脉搏波波速 (WV)、动态阻力 (DR)和临界压 (CP)等指标为依次升高的趋势。 5组CVHI积分的异常 (<75分 )发生率分别为 1 3 .3 %、34 .7%、74.1 %、1 0 0 %和 66 .7%。结论 从正常人到脑卒中高危人群及脑卒中发病的不同临床阶段 ,脑血管血流速度呈现下降趋势 ,外周阻力等指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对缺氧海马神经元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的影响,探讨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保护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记录正常培养10d左右的海马神经元和经缺氧处理的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观察0.1%和0.5%的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对NMDA电流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培养10d左右的海马神经元相比,经缺氧处理的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明显增大,而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可快速,可逆地抑制经缺氧处理的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结论: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对缺血缺氧引起的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活性过度增强有抑制作用,提示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具有保护因NMDA受体过渡激活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