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5%~20%,常至失血陛休克,导致死亡。为抢救该类病人,提高患者生存率,总结回顾我院1998~2009年急诊入院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病人12例,其中行急诊手术8例,保守治疗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侵袭性骨肿瘤细胞凋亡及P53、P16、BcL - 2的表达的情况 ,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种共 12 3例侵袭性骨肿瘤中细胞凋亡及P53、P16、BcL - 2的表达情况 ,并统计其阳性反应率。结果 发现在几种骨肿瘤中P53、P16表达较普遍。BcL - 2的表达仅见于部分恶性肿瘤病例 ,良性肿瘤不表达。恶性骨肿瘤P53和BcL - 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良性肿瘤 ,差异有显著的意义 (P值 <0 0 1)。恶性骨肿瘤细胞凋亡及P16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低于良性肿瘤 ,差异有显著的意义 (P值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P53、P16的异常活动在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BcL - 2的表达可作为良、恶性骨肿瘤鉴别的一个参考指征。  相似文献   
53.
胃肠道类癌中MMP-2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2和p21WAF1/CIP1蛋白阳性表达与胃肠道类癌组织分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胃肠道类癌组织MMP-2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36例类癌组织中,MMP-2蛋白在低分化类癌组高表达,MMP-2和p21WAF1/CIP1蛋白在高分化类癌组高表达(P<0.05),随着肿瘤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1),MMP-2和p21WAF1/CIP1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 MMP-2和MMP-2和p21WAF1/CIP1在类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用于临床对病人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Ⅰ、Ⅱ、/Ⅱ。期单纯精原细胞瘤的远期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1986-2000年本院收治的Ⅰ、ⅡA/ⅡB期单纯精原细胞瘤107例,术后单纯放疗73例(68.2%),单纯化疗20例(18.7%),放、化疗联合10例(9.3%),未接受治疗4例(3.7%)。复发共7例,均予以化疗,残留者辅以放疗。结果:(1)Ⅰ期与ⅡA/ⅡB期单纯放疗的总生存率(OS)及10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100%(61/61)、95.1%(58/61)、100%(12/12)、100%(12/12),而单纯化疗患者分别为100%(14/14)、100%(14/14)、66.7%(4/6)、66.7%(4/6);(2)全组复发率为6.5%(7/107),再次治疗的治愈率为85.7%(6/7);(3)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3)。结论:(1)Ⅰ期及ⅡA/ⅡB期单纯精原细胞瘤术后可首选放疗;(2)为尽量避免放疗远期并发症,可选择部分病人行单独的腹主动脉旁野照射;(3)Ⅰ期也可单纯化疗;(4)复发病人经积极救治,仍可获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5.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umor associate macrophages ,TAMs)是肿瘤的炎症微环境与肿瘤细胞间的重要信使。它是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演变而来,主要通过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 CSF)趋化至肿瘤组织中。本文简述了TAMs通过影响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抑制免疫,调节基质,与干细胞相互作用等方面促进肿瘤的进展。分析表明靶向于TAMs的治疗策略是未来治疗肿瘤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56.
TS 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5-FU化疗临床预后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基因(thymidylate synthase,TS)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食管鳞癌组织TS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接受5-FU化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吸烟饮酒、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侵犯以及神经累及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肿瘤组织COX2(P=0.419)、p53(P=0.804)、PCNA(P=0.555)、VEGF(P=0.184)、MDR(P=0.593)、EGFR(P=0.482)、SSTR2(P=0.377)的蛋白表达情况均无显著相关性。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TS mRNA低表达者的总生存时间较TS mRNA高表达者明显延长(P=0.017)。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成为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独立的预测指标(P=0.029,95%CI:1.161-16.278)。结论:TS mRNA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患者5-FU化疗后总生存时间(OS)呈负相关。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以5-FU为基础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TS mRNA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改进弗式不完全佐剂诱导小鼠腹腔淋巴管瘤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20只C57BL/6小鼠中的16只按照小鼠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d1、d15(实验Ⅰ组)和d1、d8、d15(实验Ⅱ组)模式每次腹腔注射弗氏不完全佐剂与PBS以1:1体积比配制的乳悬液0.2ml。首次注射后约3个月,脱颈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腹腔内诱导形成的白色肿瘤样组织的生长部位,用游标卡尺记录大小,随后对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通过免疫组化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来进一步证实为淋巴管瘤。另外4只小鼠分别作为两组的对照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按照与实验组对应的注射模式腹腔注射0.2 ml PBS缓冲液。结果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小鼠腹腔内成瘤率均为100%。实验Ⅰ组每只小鼠腹腔成瘤总体积(227.82±124.87)mm3,明显小于实验Ⅱ组的(365.38±78.74)mm3(P<0.05)。实验Ⅰ组、实验Ⅱ组的肿瘤样组织均经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均强阳性的表达LYVE-1,证实为淋巴管瘤。对照Ⅰ组、对照Ⅱ组4只小鼠腹腔均未见任何新生物生成。结论利用C57BL/6小鼠腹腔注射弗氏不完全佐剂,以d1、d8、d1...  相似文献   
5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探讨其与化疗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8例NSCLC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并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与VEGF表达相关因素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在NSCLC中,血清VEGF阳性率为30.8%(24/78)。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化疗疗效密切相关,但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无关。VEGF阳性组的生存期与阴性组相比接近统计学意义(P=0.0741)。结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VEGF,可能有利于协助预测转移、评价化疗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荧光探针聚合酶链(castPCR)法检测初治肺腺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应用价值,及 EGFR 突变状态与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103例初治肺腺癌组织标本及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 castPCR 法检测 EGFR 基因突变(外显子19 del 2235-2249和 del 2236-2250、外显子20 T790M、外显子21 L858R)。结果:103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共有54例检出了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 EGFR 基因突变(突变率52.43%),其中敏感突变(外显子19和/或外显子21)45人(43.69%),外显子20突变11人(10.68%)。同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敏感突变与敏感突变、敏感突变与耐药突变共存的现象,其中外显子19和20共突变2人,外显子19和21共突变4人,外显子20和21共突变1人。结论:通过对103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 EGFR 基因突变状态的检测,初步论证了 castPCR 法在肺癌 EGFR 驱动突变检测方面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0.
患者,女性,70岁。右乳腺肿块半年余,近日来增大较快,于1996年3月10日入院。检查:双侧乳房不对称,右乳外形明显大于左侧,皮肤表面呈桔皮样外观,在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区触及2cm×2cm实性肿块,质地较硬,边缘不清,右腋下淋巴结未触及。临床按乳腺癌行根治术。术中所见:肿瘤位于乳腺组织内,与皮肤粘连,未累及胸大肌。 病理检查:切除带皮乳腺组织体积cm:20×10×7,切面可见一灰白色肿物,体积cm:3×3×2,肿物切面实性,灰白色,质脆,边界较清;送检腋下淋巴结10枚未肿大。光镜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