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家庭心脏康复项目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心脏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CHF患者48 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12例):进行除运动锻炼治疗之外的常规心脏康复指导;医院功率车组(12例);家庭功率车组(12例):患者分别在医院和家庭内进行功率车锻炼;家庭普通运动组(12例):家庭内运动,运动方式可采用游泳、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方式。三组运动组患者采用12周运动锻炼为核心的整体管理。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心脏超声、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 6MWD)、Minnesota心力衰竭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等。结果 12周康复治疗后,医院功率车组、家庭功率车组和家庭普通运动组患者峰值摄氧量[(19.5±4.4)ml·min-1·kg-1、(18.5±3.1)ml·min-1·kg-1、(17.0±1.9)ml·min-1·kg-1比(13.2±2.0)ml·min-1·kg-1,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44.6±3.9)%、(44.3±8.7)%、(43.6±5.0)%比(37.8±5.7)%,P<0.05]和6MWD[(502.6±95.8)m、(482.1±54.5)m、(448.4±51.6)m比(383.5±77.1)m,P<0.05]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同时QoL评分[14.8±7.9、12.9±6.8、19.1±8.7比43.2±10.8,P<0.05]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显示,家庭普通运动组患者峰值摄氧量较医院功率车组降低(P<0.05)。治疗前后比较显示,12周康复管理后,医院、家庭功率车组和家庭普通运动组患者峰值摄氧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6MWD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家庭运动康复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包括功率车和普通运动,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家庭康复作为心脏康复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究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使用超速离心法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培养液中的外泌体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和大小,Western blot实验鉴定外泌体的标志蛋白。以外泌体与MCF-7细胞共培养48 h后的细胞为实验组,以未处理的MCF-7细胞为对照组。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乳腺癌源性外泌体对MCF-7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凋亡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能力的影响。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的形状为典型的杯托状或者凹的半球状结构,直径40~110 nm;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及CD81均明显表达;MTT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01);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外泌体刺激的乳腺癌细胞中,凋亡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乳腺癌来源的外泌体增加了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降低了E-cadherin表达,促进了乳腺癌EMT过程(P<0.05)。结论 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增强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乳腺癌EMT过程,并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表明肿瘤来源外泌体可能作为细胞间信号转导的介质,在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信息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叶酸对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素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104例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其中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4周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浅麻醉下建立大鼠急性宫颈扩张(UC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右颈动脉置管持续监测血压和心率.通过下腹部正中切口,以二细金属钩分别穿过双侧宫颈.一侧固定,一侧悬挂不同质量法码(25、50、75及100 g)实施UCD刺激.每次刺激持续10 s,间隔10 min.以每次扩张时与扩张前腹直肌肌电(EMG)曲线下面积(AUC)百分比作为刺激引起的内脏运动反应(VMR).结果:与扩张前基础值(100%±15%)相比,UCD引起刺激程度依赖的腹直肌EMG活动增加(P<0.05),分别为25g:(182±52)%,50g:(249±58)%,75g:(462±113)%,100g:(486±110)%;UCD不影响血压和心率变化(P>0.05).结论:大鼠UCD模型操作简单可行,可引起明确稳定的VMR.  相似文献   
25.
普卡必利(prucalopride,1),化学名称为4-氨基-5-氯-2,3-二氢-N-[1-(3-甲氧基丙基)哌啶-4-基]-7-苯并呋喃甲酰胺,是一种选择性、高亲和力的5-HT4受体激动剂[1-2].普卡必利由比利时Movetis公司研发,于2009年10月14日获得欧洲医药管理局批准上市,商品名为Resolor(...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观察口腔卫生知识与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我们分别于1994年9月份和1995年10月份对7~12岁小学生86名进行了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前后口腔卫生状况的调查。1调查方法:选择上颌前6颗牙齿,用干棉球拭干后徐显示剂(四氛四碘萤光亲)待全部着包后漱口1~2次,再按每个牙冠着色面积分为1、11、m度。显示剂着色面积占牙冠的1/3以下为1皮,占全冠面积1/3~2/3为11度,占牙冠面积的2/3以上为Ill度。将上颌前6颗牙的度数相加再除以6得出牙菌历指数。牙菌斑指数0~0.49为良好,0.50~0.99为一般.1.0~1.99较差.2.0以上为极差。口腔卫生…  相似文献   
27.
酶与离子选择性电极结合使选择性提高的工作是六十年代中期的创举。为了克服酶的热不稳定及制备困难,应运而生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组织电极。第一篇研究报道于七十年代末期问世,是动物组织切片与氨气敏电极结合的谷氨酰胺生物传感武。八十年代初期出现了植物组织切片与气敏电极结合的生物传感器。随着生物、医药学测量对象的复杂化,亟待开发简单、价廉、响应迅速、能够测定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生物传感器。生物体具有识别分子间细微差别的特征一选择性亲和力。如酶对底物分子的选择性催化,产生电极可以识别、响应的物  相似文献   
28.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过去分别以如下3种独立临床现象进行论述,即进行性虹膜萎缩、chandler 综合症和虹膜痣综合症。1983年Kolker 等认为这3种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Yanoff 首先提议用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这一统称。我院于1985年发现2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9.
作者应用CT于放疗和化疗前检查了11例炎性乳腺癌,1例为双侧。年龄26~81岁。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肝脏。测定双侧乳腺的皮肤厚度,同一层面上测定正常侧皮肤厚度。确定是否有肿瘤弥漫性浸润或肿块、钙化、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肿大。后者以大于或等于1cm为界。患侧乳腺皮肤以最大厚度为准,并以小于或等于0.7cm、0.8~1cm、大于1cm分为三组。正常侧皮肤厚度自细线状至0.3cm,平均0.2cm。所有患侧乳腺皮肤均比正常侧增厚,范围在0.7~3.0cm。明确每1例浸润特征是弥漫性、局部肿块还是肿块合并浸润。患侧与正常乳腺和皮下脂肪相比CT值增高,则认为是肿瘤浸润。2例肿块内示弥漫性钙化。9例淋巴结肿大中7例位于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