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2篇 |
内科学 | 8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116篇 |
预防医学 | 71篇 |
药学 | 28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是指年龄与智龄达到5岁的儿童,不能从睡梦中自觉醒来排尿而发生不自主地把尿液排泄在床上的一种现象。笔者于2007—2009年对121例PNE患儿采用生理-心理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秀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67-286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5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病情,正确的体位,穿刺部位的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腰池引流的护理,康复期的指导等等。结果 56例中8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3例术后破裂再出血也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1例在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瘤体破裂再出血死亡。1例手术结束回病室后十分钟发生动脉瘤再出血死亡,50例恢复良好。结论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现患率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测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717人,实际调查712人,实查率为99.3%;发生医院感染23例、24例次,现患率为3.23%,例次率为3.37%;感染最高的科室为ICU,占2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手术切口、泌尿道,分别占66.66%、12.50%、8.3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85%,用药送检率为33.56%。结论现患率调查可真实反映医院感染实际情况,应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及重点人群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新入院精神病患者心理社会反应,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01年4月-2005年5月间住入我科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10例,采用我院整体护理模式中统一使用的《新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中的“心理社会”项目进行分析。结果角色适应、经济负担问题、自理能力、是否受歧视,以及对亲人的牵挂是目前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主要顾虑;入院时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抵触、镇静、焦虑、恐惧、抑郁;110例患者中有50例希望与更多的人交往,40例不愿与人交往,20例感到孤独;20%患者对周围人持敌视态度;28%的患者家庭对患者过于溺爱;12%患者家庭不愿对患者负责任。结论影响精神病的社会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社会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山东省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皮功能,探讨机体内皮功能失调与克山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57人、病区健康人34人,分别采集清晨空腹血检测ET、NO、NOS、iNOS及cNOS含量及活性。结果(1)克山病患者ET水平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心功能越差,ET升高越明显(P<0.01);(2)NO和NOS含量,潜在型、慢型克山病均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慢型高于潜在型(P<0.01);iN-OS含量克山病患者也高于病区健康人(P<0.05);慢型克山病高于潜在型克山病(P<0.05)。结论ET、NO水平的变化可能作为一种中间环节参与了克山病的发病机制;心功能不同,血浆ET、NO升高的程度也不同;ET、NO可作为克山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本科男护生学业困境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贵州省某高校260名本科男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2.3%的男护生存在学习困境,其中41.1%的男护生重修课程,47.7%的男护生缺乏学习动力及兴趣,34.2%的男护生觉得课程学习难度高,10.0%的男护生没有学业目标,18.8%的男护生因学习而情绪低落,7.8%的男护生有退学意向。各年级男护生缺乏学习动力及兴趣、因学习情况感到情绪低落、有退学意向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年级(OR=6.789,95%CI 2.047~22.524)、入学原因为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好(OR=0.409,95%CI 0.168~0.994)、身边男同学对护理学专业态度(OR=1.484,95%CI 1.009~2.182)、就读护理专业面临传统观念与社会偏见的压力(OR=4.997,95%CI 2.365~10.561)、计划从事非护理专业相关职业(OR=2.006,95%CI 1.000~4.028)是本科男护生学业困境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本科男护生学业困境情况严峻,其中课程学习难度高、没有学业目标是各年级男护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传统观念与社会偏见和职业否定是其学业困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同伴教育是促进男护生形成正性专业认知,降低学业困境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护理本科学生对危重症病人病情的评估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危重症监测能力,开设了《危重症监测技术》这门课程,旨在评价该课程在护理本科生中开展效果。[方法]该课程采取理论教学、PBL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对37名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于教学效果所有学生均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掌握危重症护理知识,提高急救意识、急救技能、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帮助很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急救综合能力,有助于沟通及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本科生中开展危重症监测技术的课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