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61.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2 9岁 ,汉族 ,已婚。主因左手及左上肢间断抽搐 1周入院。患者于就诊 1周前的晚餐后 2小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手及左上肢抽搐 (手指呈爪状 ,伴随短暂意识丧失 ,持续约 10分钟 ,无舌咬伤及大小便失禁 )。以后除有 1次类似大发作外 ,主要表现为左手间断抽搐 ,3~ 5次 /d ,每次发作持续 0 5~ 1 0分钟。查体 :超力体型 ,心、肺、腹未见异常 ,束臂加压试验 (- )。化验检查血钙及肾功能 (含CO2 结合力 )均正常。脑电图及头颅CT均正常。门诊诊断为“局限性癫痫 ,原因待查”。入院化验发现血糖空腹 19 4mmol/L ,…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生细菌移位情况,分析其与阑尾组织中的NOS、血清中NO及IL-10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儿24例为阑尾炎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采集静脉血,术中吸取腹腔液体.选择肠旋转不良且无阑尾炎的患儿15例为肠旋转不良组,选择2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集血标本.检测全血细菌DNA,收集的腹腔液体和切取的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测定阑尾组织NOS的表达情况,检测血清中NO和IL-10的水平.结果 NO与NOS呈负相关,与IL-10成正相关.结论 小儿化脓性阑尾炎可出现肠道细菌移位与NO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3.
孙珍平  王瑞英 《河北医药》2013,35(12):1881-188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以多食、消瘦、畏热、激动、多汗、心悸等高代谢症候群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颈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象、昏迷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我国女性人群患病率达2%,且有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生、酒五味子对失眠小鼠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西泮组、生五味子组、酒五味子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甲状腺素溶液建立失眠小鼠模型,每天造模结束后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地西泮和生、酒五味子。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一般状态;记录小鼠总活动距离及直立次数;记录小鼠的脑电和肌电信号,分析睡眠觉醒期(wake)、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所占时间比;检测小鼠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T)]含量,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荧光强度;检测时钟基因Bmal1、生物钟基因Clock、周期基因Per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精神状态相对萎靡,饮食量和饮水量增加,体质量降低,毛发粗糙无光泽,昼夜节律出现不规律现象;总活动距离、直立次数显著降低;wake所占时间比显著上升,REM、NREM所占时间比...  相似文献   
65.
24小时QT变异度减低与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冠心病心肌梗死(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易导致心源性猝死(SCD),而心室复极延长可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新近研究显示QT间期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每日自发性波动范围较大[1]。据此推测QT间期在24小时中每小时均值的标准差———即QT变异度(Q...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为了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 N O) 在糖尿病人及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74 例糖尿病病人和30 例正常人血浆 N O 水平,同时测定甲襞微循环血流及经颅多普勒血流。结果 (1) 糖尿病组血浆 N O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 268 .67 ±783 .03)ng/ml 对(2 923 .00 ±544 .91)ng/ ml, P< 0 .01〕;伴血管并发症的病人较无并发症的病人血浆 N O 水平亦有减低〔(2 101 .04 ±780 .08)ng/ ml 对(2 767 .55 ±590 .15)ng/ml, P<0 .01〕,随着血管并发症的增多,血浆 N O 的水平也随之降低。(2) 甲襞微循环总积分糖尿病组较对照组增高( P< 0 .01) ;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P< 0 .01) 、颅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5 或 P< 0 .01) 。(3) 糖尿病病人血浆 N O 与微循环血流速度呈直线正相关(r = 0 .30 , P< 0 .01) , N O 与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 r= - 0 .75 ,r = - 0 .89 ,r = - 0 .89 , P< 0 .01) 。结论 说明 N O 在 D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血管成行术后再狭窄的预防。方法 以兔右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为实验模型,30只兔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n= 12)、损伤+ 药物治疗组(简称药物治疗组,n= 12)和假手术组(n= 6),术后14 天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药物治疗组右颈总动脉内膜平均厚度显著小于单纯损伤组(35.81±16.13 μm vs 72.14±14.66μm ,P< 0.01);药物治疗组右颈总动脉狭窄度显著小于单纯损伤组(21.74% ±8.99% vs 53.68% ±15.57% ,P< 0.01);药物治疗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小于单纯损伤组(0.230±0.047 vs 0.429±0.055,P< 0.01)。结论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特异抑制剂多粘菌素B联用Ca2+ 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能有效抑制受损血管内膜增生,对预防再狭窄可能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糖尿病并发肿瘤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糖尿病(DM)并发肿瘤患者38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和实验室资料 38例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35~73岁,平均(51.21±5.27)岁。DM诊断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Ⅰ型DM 3例,Ⅱ型DM 35例。其中35例检测了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为76%~94%,平均88%(正常值为55%~65%)。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ADP)浓度为0.064~0.0128μg/ml聚集(正常值为0.32~1000μg/ml聚集)。全部病例均测定了血常规,其中29例显示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均正常,眼底镜检查36例有眼底微血管病变,35例血流变测定显示有微循环异常。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常规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一步筛查出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360例,行OGTT2h血糖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无糖代谢异常组148例、糖耐量减低(IGT)组164例和糖尿病(T2DM)组48例。记录年龄、入院时血压、体质量指数、血脂、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MA)等参数。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MA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360例患者中检出IGT者164例(45.6%),T2DM者48例(13.3%);冠心病患者136例,检出IGT者80例(58.8%),T2DM者28例(20.6%);非冠心病患者224例,检出IGT者84例(37.5%),T2DM者20例(8.9%);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血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异常组(包括IGT组和T2DM组)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尿酸、hs-CRP、MA均高于无糖代谢异常组(P〈0.05或P〈0.01)。结论建议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应常规做OGTT,发现潜在的糖代谢异常,进行早期干预,以延缓糖尿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