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雷帕霉素转换治疗在肝癌肝移植中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帕霉素(rapamycin,商品名sirolimus(R),RAP)与其它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及他克莫司等神经钙调素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不同,不引起肾小球滤过率的减少及肾功能损害.所以,肝移植术后由于CNI引起肾功能损害者,可以单独或加用RAP以改善肾功能.RAP在体内、体外被证实具有抗肿瘤作用,这种特性为肝癌肝移植术后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我院于2003年11月开始在部分肝癌肝移植病人中使用了RAP.本文回顾分析了16例使用RAP病人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2.
患者男 ,38岁 ,左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5年 ,内瘘狭窄 3月 ,介入治疗失败并致内瘘闭塞 2d来诊手术。手术于左肘 ,间置 6mm× 7cmGore tex人工血管完成前臂肱动脉头静脉人工血管内瘘术。术中见人工血管“出汗”明显。术后 2 4h皮片引流出约 2 0 0 0ml清亮无色液体 ,术后4 8h引流自行停止。术后左肘局部渐隆起 ,不伴红肿 ,患者无寒战发热。术后 15d突发内瘘杂音震颤消失。急诊手术 ,经原手术入路撑开切口立见涌出浆液性液约 2 0ml(积液细菌培养阴性 )。内瘘解除压迫后恢复通畅。继续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后左肘包块增大明显 ,需穿…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经保守治疗缓解后再发患者的腔内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8例行腔内治疗的症状性ISMAD一期接受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14岁,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再发,临床影像学表现较前均明显加重。5例患者腔内治疗成功,共植入11枚支架;3例患者导丝无法选入远端真腔,腔内治疗失败,其中2例转为保守治疗,1例转为开腹手术。围手术期间5例患者成功接收腔内修复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腔内治疗失败者2例出现腹膜刺激症状,其中1例因腹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另1例接收开放手术治疗恢复远端血供后临床症状消失;1例患者存在持续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症状,经药物治疗后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腔内修复5例中,2例SMA夹层重构差(假腔部分血栓化,远端真腔有狭窄,分支显影稀疏),1例部分重构,2例完全重构;开放手术治疗者恢复良好,慢性SMA缺血症状消失;保守治疗者仍残留慢性SMA缺血症状,但较入院时改善。结论:症状性ISMAD保守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概率,复发后病变较初发时明显加重,腔内手术难度和失败率增加,并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发病24h内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1O月急诊行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0例临床资料.本组腔内修复术均在胸痛症状出现后2.4h内完成;采用全身麻醉,在x线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放置在夹层第l裂口位置;其中1例第1裂口位于腹腔干对侧缘,运用开窗支架技术实施腔内修复术.术后1周、1、3、6、12个月行螺旋CT检查,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内漏、支架移位和内脏血供等.结果 30例支架均成功释放,无支架移位,无中转开胸手术,即刻造影I型内漏4例(13.4%),近端球囊扩张后3例消失,1例小于10%;所有患者真腔供血均得到改善.术后30 d死亡1例(3.3%),可能缘于术后夹层破裂;30例术后随访1-19个月,平均(12 4-8)个月,术后6个月发现1例(3.3%)I型内漏;无其他新发内漏出现.随访期间死亡1例(3.3%),该患者术后2月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死因不明.结论 24 h内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可明显降低急性起病期患者死亡率,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5.
血管移植物感染的外科诊治15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人工血管移植物和支架型血管移植物感染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985-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15例血管移植物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同期共施行血管重建手术1316例,其中发生血管移植物感染15例,发生率为1.14%。13例发生在手术后4个月以内(86.7%);2例发生在手术后4个月以后(13.3%)。血管移植物感染的临床表现为移植物外露伴伤口溢脓、发热或败血症、腹股沟区肿胀或窦道形成、吻合口大出血、移植物和/或远端肢体动脉搏动消失、远端肢体坏疽。外科治疗包括:(1)完整取出感染的血管移植物、清创引流术加局部抗生素溶液灌洗;(2)完整取出感染的血管移植物、清创引流加截肢术;(3)完整取出感染的血管移植物、清创引流加近远端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重建术;(4)单纯清创引流术加局部抗生素溶液灌洗。15例中11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血管移植物感染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死亡率和截肢率高,早期诊断、外科积极处理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6.
血管内膜增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自 90多年前Carrel和Guthrie[1 ] 首次报道静脉移植于动脉发生吻合口内膜增生以来 ,血管内膜 (过度 )增生 (VIH)的研究从未间断。VIH是动脉重建手术后 2~ 2 4个月内发生狭窄或者闭塞的主要原因。一、血管内膜增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增生内膜由 2 0 %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 60 %~ 80 %的胞外基质构成。其他成分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是否内皮化主要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和时间[2 ] 。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动脉再狭窄和血管移植后的吻合口再狭窄的过程相似 ,而始动因素和发展速度可能不同。VIH的过程有三个高峰 :(1…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HIV—Tat—CLIO标记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rMSCs,将其分为HIV-Tat-CLIO标记组和非标记组。MTT比色测定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周期和凋亡程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标记后细胞分化情况,并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HIV-Tat-CLIO标记MSCs后,A570波长的光吸收值无明显变化;细胞表面CD34、CD45和CD90分子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处于S期的MSCs数量(S%)、DNA合成前期细胞所占百分比(G1%)、增殖指数PrI值(S G2M)%以及细胞凋亡情况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HIV-Tat-CLIO标记对大鼠MSCs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影响,标记后的干细胞可以正常增殖、分化及运动迁移。  相似文献   
98.
患者 男性,50岁。4年前因顽固性高血压发现双侧肾动脉狭窄.其中左侧肾脏狄窄度较重,肾脏明显萎缩,同位素检查证实该侧肾脏已经基本丧失功能;右侧肾脏功能相对较好。于本院血管外科行左侧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加支架术(PTA+Stent)。植入支架为球扩式血管内支架,5mm×18mm。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在无降压药物控制的情况下,血压由22.3/14.9kPa(1mmHg=0.133kPa)降至17.3/11.3kPa。[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
患者男,37岁,因右上腹部疼痛2周于2006年9月2日入院。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部疼痛,疼痛呈钝性,程度较重。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肝动脉瘤,直径3 cm。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3 cm×2 cm大小搏动性肿块,质地硬,肿块对应位置腹壁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我院CT下的血管成像检查(CTA)提示肝总动脉瘤,直径3.2 cm (图1)。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0.
劈离式肝移植与活体供肝肝移植部分缓解了供肝的缺乏,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但肝静脉流出道重建是部分供肝肝移植的难点.肝静脉流出道阻塞,门静脉过度灌注会引起移植肝充血,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移植肝功能丧失.活体右半供肝肝移植术后流出道阻塞的发生率为0~4%[1],大多数发生在术后2个月或以后,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的急性流出道阻塞极少[2].我院有2例患者在部分供肝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肝静脉流出道阻塞.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