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2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3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52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填塞病变侧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11例,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4例。结果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14例,残留少量眼上静脉引流1例(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显示残留瘘口消失)。术后眼部症状加重1例,经对症治疗术后6d症状逐渐改善;展神经麻痹1例,自行恢复。随访3~28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Onyx经静脉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12.
3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技术在颅内椎动脉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支架治疗的颅内椎动脉动脉瘤,其中椎动脉梭形动脉瘤10例,全部一期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8例,单纯支架技术4例,支架技术二期联合弹簧圈技术治疗4例.结果 16例造影随访3~24个月全部治愈,无复发及狭窄.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结论在治疗椎动脉梭形及夹层动脉瘤时应区别对待,血管内支架辅助GDC技术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14.
炎症、免疫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免疫反应与急性冠脉练舍征(ACS)的病理生理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炎症的某些血清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等,已与其它传统危险因素一起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危险分层,抗炎策略开始应用于ACS病人的治疗,但临床评价不一。 相似文献
315.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8岁.因胸闷、心慌、气急于2006年3月2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心界向右侧扩大,心率较快,80~100次/min.心前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ECG:电轴右偏.右心增大.彩超检查显示右心增大明显.室间隔增厚,房室间隔回声完整。右心房内可见一活动度较大、曲线样伸展的条索状强回声, 相似文献
316.
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超微结构逆转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enalapril和fosinopril对SHR心肌超微结构的逆转作用。方法:将10月18只SHR随机分为Enalapril(SHRE)、Fosinopril(SHRF)和生理盐水(SHRC)三组,给药剂量为10mg/kg/d腹脸内注射8周。测定血压、心室重量指数,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两药物组心室肥厚均不同程度消退,部分逆转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而且Fosinopril 相似文献
317.
目的 探讨使用新型国产非黏附性液体胶EVAL(山东赛克赛斯公司)栓塞脑和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方法 从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经微导管技术庇用EVAL胶栓塞20例脑AVM,3例脊髓AVM.畸形团的位置:8例位于大腩重要功能区,8例位于大脑深部组织区,4例位于小脑半球.颈、胸、腰髓畸形团各1例.畸形团的大小:直径<3 cm 7例,3 cm~6 cm 10例,>6 cm 6例.结果 3例畸形团完全消失,5例畸形团消失在90%以上,11例消失50%~90%,4例消失在50%以下.栓塞后2例有短暂神经功能障碍.微导管均成功撤出.结论 非黏附性EVAL胶不粘管,可较多地注入畸形团内,用于栓塞脑和脊髓AV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