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司寒凤 《光明中医》2021,(7):1067-1069
山豆根与北豆根是2种药名类似的中药,但实际二者在性状、药理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由于二者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避免使用时出现误用、错用,其二者的鉴别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文章对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方法进行简单分析,从本质上对而二者区分,以便临床对山豆根、北豆根更加准确使用.  相似文献   
32.
血管内栓塞治疗15例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回顾近十年来收治的15例假性动脉瘤,分析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15例病人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3.9岁(9-57岁)。外伤性9例,夹层所致4例,手术所致2例。颈内动脉11例,椎3例,颈外动脉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合并假性动脉瘤4例。影像学特点清嵝不位于血管分叉处,形状不规则,瘤底部常用“小壶”影。全部病例均采用局麻下经股动脉或颈动脉Seldinger′s穿刺,在系统抗凝情况下栓塞动脉瘤。结果 15例假性动脉瘤中保留载瘤动脉4例。全部病例栓塞后动脉瘤均消失。半年后血管造影随访复查未见动态瘤复发。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而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球囊意外脱落栓塞大脑中动脉急诊治疗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10岁。 4年前开始出现左眼视力下降 ,全脑数字减影发现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瘤 ,动脉瘤直径约 10mm的梭形动脉瘤。行Matas试验 6个月后 ,交叉压迫试验显示代偿良好 ,实验性闭塞左侧颈内动脉后 ,以球囊闭塞颈内动脉。在准备放置第二枚球囊时 ,病人出现烦躁、言语不清 ,透视发现球囊意外泄漏 ,移位至左侧大脑中动脉根部。用血管内取物器试图将球囊取出 ,未成功。行脑血管造影 ,发现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通过吻合向大脑中动脉区供血。术后当天送ICU监护 ,并注射尿激酶 10万单位。第二天开始行高压氧治疗。术后 2天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治疗,此外给予两组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上机12 h、24 h的血气分析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上机时间显著缩短,对照组的气胸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存活率、肺出血、IVH及BPD的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上机12 h后及24 h后血气分析显著优于对照组,吸氧浓度及氧合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5.
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外伤性、直接颈动脉海绵窦瘘(CCF)A型,经动脉入路采用可脱性球囊技术可治愈大多数病例,但在经动脉途径治疗失败后,经静脉途径可能成为最佳治疗选择。而对于自发性、间接颈动脉海绵窦瘘(CCF)B,C,D型,经静脉途径已被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CCF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可脱性球囊系统是血管内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材料,主要应用于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栓塞、颅内大血管永久闭塞和颅内动静脉瘘的栓塞等,使用中要求可脱性球囊系统具有较好的顺应性、安全性,球囊解脱后要求球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组织相容性。从2001年5月至2003年4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应用可脱性硅胶球囊系统(detachable silicone balloon,DSB)栓塞颅内血管病变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好媳妇秘诀     
自幼就知道我的妈妈是我们那个万人大厂中数得着的好媳妇,于是,我一直以为以自己“知书达理”和“家学渊源”,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媳妇的——对这个我是很有信心的。没想到成了家以后才发现,一切并非想的那么简单:婆婆家的人  相似文献   
38.
聚氨酯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型栓塞材料聚氨酯(PA)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可行性,评价其引起的病理改变.方法体外实验测定PA/DMSO的物理性质如沉淀时间、粘质度和密度等.体内实验以猪自然存在的颅底血管网(RMB)为AVM的模型.PA/DMSO溶液栓塞后不同时期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并获取标本行光镜检查.结果在20℃和37℃条件下,实验所用PA/DMSO溶液的沉淀时间分别为(13.50±O.150)s和(13.48±0.143)s(P>0.05),温度对其无影响.PA栓塞后动物无不良临床反应或死亡.通过微导管注射PA/DMSO无困难,未发生微导管粘附于血管壁的情况,PA在RMB内的弥散和铸型良好.造影复查未见血管再通.主要病理改变为血管内弹力层的断裂或消失以及炎性反应.结论PA作为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可达到永久栓塞的目的.其病理反应不引起不良症状,临床上可以接受.为较理想的AVM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39.
深夏潜规则     
寒糖  安利 《东方养生》2006,(7):126-130
这个夏天,让一切都随意而自然, 深深地潜入, 在静谧的海底无言地观赏斑斓的珊瑚和奇异的鱼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0.
尿道粘膜脱出症,又称Prolape of urethra。其定义即:尿道粘膜脱出外翻于尿道口之外谓之。该症全部发生于女性。尿道粘膜脱出症是罕发病,国内有报道,1970年前国外仅报道400例。该症多发在儿童时期,尤其5~9岁发病率较高,再者发生于绝经期的妇女,但更少见。作者35年临床实践中,曾在1964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