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7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目的探讨HCV感染诱导的自身免疫现象对PEG-IFNα-2a治疗的反应性及自身抗体水平在PEG-IFNα-2a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PEG-IFNα-2a诱发的自身免疫现象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ELASA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4例慢性丙型肝炎(CHC)合并自身抗体患者、41例CHC不合并自身抗体患者进行PEG-IFNα-2a治疗前后自身抗体的发生率以及其与PEG-IFNα-2a治疗应答的关系分析。结果 65例接受PEG-IFNα-2a治疗后未出现自身抗体者对干扰素的应答相对较好,治疗前合并自身抗体的CHC患者对PEG-IFNα-2a的应答相对较差。自身抗体检出率在PEG-IFNα-2a治疗后有所升高,但治疗结束6个月后下降,且低于治疗前的阳性检出率。治疗前ANA、SMA阳性或治疗后出现ANA、SMA抗体者的应答率低。LKMA1、TMA、TGA与治疗应答率无明显关系。结论 CHC合并自身抗体患者对PEG-IFNα-2a治疗的应答率低于不合并自身抗体的CHC患者,PEG-IFNα-2a治疗过程中出现或升高的自身抗体可在治疗停止6个月后下降或消失。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8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72例CHB患者,其中包括35例肝硬化患者,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连续治疗10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及HBV标志物.根据12周和24周时的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3 log_(10)拷贝/ml和≥3 log_(10)拷贝/ml两组,比较其在治疗108周时的疗效.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替比夫定治疗4周时,HBV DNA不可测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37.5%和33.3%,至108周时达到87.5%和91.7%.46例HBeAg阳性患者治疗108周时HBeAg消失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1%和23.9%.12周时HBV DNA水平<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108周时的HBV DNA不可测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HBV DNA≥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χ~2值分别为7.96和3.94,P值均<0.05).24周时HBV DNA<3log_(10)拷贝/ml的患者,108周时的HBV DNA不可测率高于HBVDNA≥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χ~2=10.13,P<0.05),耐药发生率低于HBV DNA≥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χ~2=4.82,P<0.05).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108周时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Child A级患者比例明显增加(χ~2=5.83,P<0.05).结论 替比夫定可强效、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长期治疗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者的耐药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证实,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编码IL28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不但与HCV感染后能否发生自发性清除相关,而且也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慢性HCV感染的疗效密切相关,故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就这些重要的发现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4.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进行性感染性疾病。1例肛周脓肿并发腹壁及腹膜后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通过急救护理、创面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预防交叉感染等方面的护理,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与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HCV通常只在人和高级灵长类动物中形成自然感染,因此极少有研究建立HCV长期感染的实验室模型,HCV感染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也因此受到限制.近年来,转基因技术为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转基因细胞系,嵌合体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在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的价值已得到证实.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CV转基因模型中HCV蛋白相关的可能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NOD2/CARD15基因与我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对45例克罗恩病NOD2/CARD15基因野生型和C2104T(4外显子处)、G2722C(8外显子处)和3020insC(11外显子处)三个主要碱基突变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序.另对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名健康献血者、2例克罗恩病患者的21名家系成员、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31名家系成员也进行了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全部被调查人群中均未发现有NOD2/CARD15基因突变者,均携带野生型NOD2/CARD15基因.结论 在西方国家中与克罗恩病显著相关的NOD2/CARD15基因突变与我国汉族炎症性肠病人群无明显相关性,该基因可能不是我国汉族炎症性肠病人群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97.
胃肠动力障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人们发现FD胃排空延缓发生率为33.5%~70.9%,B超下能观察到胃排空的延缓和收缩活动的紊乱,同时一些促胃肠排空药物的使用,也能改善胃排空的功能,减轻相关症状,由此证实FD与胃肠动力障碍存在着确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8.
通便口服液治疗便秘60例疗效观察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红艳,陈捷南,张国欣,胡晓晨,王江滨,苗林指导:张亭栋我院自1993年12月以来,应用自制通便口服液治疗便秘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性28例...  相似文献   
99.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含铋制剂或抑酸剂(一般为PPI类药物)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同类药物交叉使用,除不良反应外,人群耐药性也不断增加。面对坳治疗上的困境,微生态疗法为坳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嗜酸乳杆菌是人体消化道中重要微生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生长抑素受体(SSI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包括5个亚型SSTR1-5,各亚型通过不同的传导途径发挥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人类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可表达多种SSTR,且大多情况下同时表达两种以上的SSTR,其中以SSTR2和SSTR5最为常见,同一肿瘤不同分期状态下SSTR的表达状态也有所不同。SSTR5^ C末端缺失长度与抗细胞增殖作用成正比。临床应用与不同亚型SSTR具有高亲和力的生长抑素类似物有助于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