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7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41.
头孢匹胺钠与加替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头孢匹胺钠(Cefpiramide)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块状物。为第3代头孢菌素,其化学结构、抗菌活性和对β-内胺酶的稳定性与头孢哌酮相似。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又名利欧,为微黄绿色澄明液体。是继氟诺沙星、氟罗沙星之后研制开发的第4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临床中应用广泛。我们已知氟罗沙星与头孢哌酮钠存在配伍禁忌,但头孢匹胺钠与加替沙星在药物配伍表中无法查到。目前我科常用这2种药并发现此2种药物存在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2.
目的了鳃糖尿病是否为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58例(23~87岁)结直肠癌患者糖尿病合并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与糖尿病类型无关,相对危险度(0R值)为3.58;有糖尿病家族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者结直肠癌发生危险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其OR值分别为2.53和3.30;糖尿病病程在10~20年组并发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最高;与非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者相比,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几率更高,其OR值为2.37。结论糖尿病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家族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糖尿病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合并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243.
除自身免疫性肝炎外,病毒性肝炎也可并发自身免疫现象,而且几乎所有嗜肝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及EB病毒(EBV)都被认为可以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肝炎病毒诱导的自身免疫反应除可导致肝脏的免疫病理损伤外,还可诱发肝  相似文献   
24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3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P感染状况与年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和分型的关系。结果HP感染率随年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HP感染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56.2%)、乙型肝炎肝硬化组(69.9%)、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75.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P〈0.01),各组与慢性胃炎组(57.9%)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合并肝癌组HP感染率均高于肝炎组(P〈0.05)。不同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C基因型和D基因型HP感染率分别为61.3%、63.3%和50.0%,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且HP感染率随着肝病病变程度的进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245.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LA -DRB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应答率的相关性。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 2 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组的HLA -DRB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DRB1 0 4和DRB1 13等位基因出现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DRB1 0 7阳性者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应答率较高 ,而DRB1 0 4阳性者应答率较低。患者性别、HCV基因型、宿主HLA -DRB等位基因三种因素均与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 ,DRB1 0 7等位基因及Ⅳ型HCV感染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最大。病毒与宿主在影响抗病毒治疗应答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46.
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组织高度表达。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通过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与SSTR特异性结合,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可与靶向肿瘤表面高密度的SSTR结合的特性所开发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生长抑素受体介导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等技术,对表达SSTR的消化道肿瘤及其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其他常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并能对此类肿瘤进行治疗及监测疗效,故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47.
例1 患者男,37岁,因间断腹痛、腹泻10余年,头晕、乏力伴面色苍白5年、加重1个月入院。该患者于入院前10年开始出现间断性右下腹痛及腹泻,大便每日1~5次不等,无黏液及脓血,无里急后重感,无发热。入院前5周患者渐感头晕、乏力及面色苍白,检查发现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型,口服维甲酸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于入院前2周突然出现剧烈腹痛。体检:慢性痛苦病容,胸膝卧位,体温36 .5℃,血压110 / 80mmHg(1mmHg=0 .133kPa) ,心率80次/min ,面色、口唇及甲床重度苍白,右下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  相似文献   
248.
胃食管反流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通过食管下端括约肌频繁逆流到食管内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而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两种疾病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两者的关系多年来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到近年 ,随着有效的抑酸药物和便携式pH测试仪的出现 ,对这方面的研究才取得重大进展 ,并逐渐认识到胃食管反流可能是哮喘的一个激发因素[1 3 ] ,我们对目前哮喘和胃食管反流之间联系的机制、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一、胃食管反流导致哮喘的机制1.迷走神经介导的反射 :气管支气管树与食管有相同的胚胎起源 ,远端的食管是由胚…  相似文献   
249.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内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检测,分析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组织应用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及微需氧分离培养。结果 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DNA中,有25例发现了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而23例正常肝组织仅有3例阳性,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对两组患者肝组织微需氧分离培养均未发现可疑菌落生长。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组织中存在螺杆菌感染。螺杆菌在原发性肝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0.
HCV相关肝硬化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后的最佳选择可能是肝移植。移植后免疫调节药物尤其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能是加速HCV复发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在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同时兼顾HCV感染的控制是目前须要探讨的问题。总结了目前HCV相关肝移植术后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情况,分析表明,在HCV相关肝硬化肝移植术后进行合理的免疫抑制和抗病毒治疗对于预防HCV复发、延长移植物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突然改变免疫抑制方案,如快速撤药或改变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或类型都有可能导致HCV的复发,类固醇激素缓慢进行性减量和硫唑嘌呤维持治疗也许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