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低剂量64层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重复性.方法 43例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连续进行2次64层螺旋CT扫描,管电流分别为100 mAs和55 mAs,其余参数不变,由2名放射科医生测定钙化积分,计算前后2次扫描差值;同时测量升主动脉的CT值的均数及标准差.结果 2次扫描在观察者和观察者内部差值的绝对值多数在50以内(分别为81.4%和86.5%).低剂量扫描对不同测量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83和0.952);取平方根转换后均具有明显相关(r均为0.998).采用管电流55 mAs,所测均数与2倍标准差之和低于130 HU,可将辐射剂量降低0.6 mSv.结论 低剂量前门控64层CT钙化积分扫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图像满足测量需要,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2001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70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其中血管内治疗51例58枚椎动脉夹层动脉瘤。51例中,动脉瘤破裂出血32例,脑缺血19例。回顾性评估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脑血管造影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成功治疗所有58枚夹层动脉瘤,其中永久闭塞动脉瘤和(或)椎动脉9枚,单纯性弹簧圈栓塞5枚,单纯性支架治疗6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5枚,覆膜支架治疗3枚。术后即刻完全栓塞38枚,部分栓塞20枚。术后12个月复查47例53枚动脉瘤,46枚完全栓塞,部分栓塞中12枚达到完全栓塞,4枚保持稳定。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达100%,术后无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首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3.
髌韧带肿瘤是特殊部位的软组织肿瘤,治疗的过程髌韧带被切除,我们需要重建伸膝装置。我院收住髌韧带特殊部位肿瘤1例,在肿瘤切除后采用四层聚丙烯补片重建伸膝装置,结合其病史特点,通过回顾分析,针对其手术治疗措施进行相关探讨,总结相关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切换时机.方法 以49例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抗感染及综合治疗,呼吸泵衰竭改善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支持脱机;对照组以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 序贯组24例,对照组25例,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为(2.8±0.9)d和(20.5±6.5)d,住ICU的时间为(3.3±0.8)d和(22.3±8.5)d,VAP发生率为16.67%(4/24)和44.00%(11/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而两组再插管率为20.83%(5/24)和16.00%(4/25),病死率为12.50%(3/24)和28.00%(7/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COPD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患者,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时机,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以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的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随着透析条件的改善,慢性肾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骨关节病已经成为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与β2微球蛋白在骨、关节中的淀粉样沉积相关.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骨、关节病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6.
下肢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估下肢神经源性肿瘤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下肢神经源性肿瘤的MR表现,其中4例为神经鞘瘤(3例良性,1例恶性),1例为恶性神经纤维瘤;肿瘤分别位于小腿(2例)、腘区(1例)、大腿(1例)和股区(1例)。5例均行常规MR扫描,应用T1、T2加权序列作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2例良性神经鞘瘤应用T1WSE作增强扫描。结果 在T1WI2例良性神经鞘瘤呈等信号强度,1例良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和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呈不均质的低一中等信号强度。在T2WI5例肿瘤均呈不均质高信号。2例神经鞘瘤可见靶征,表现为瘤体中央为低信号区,其周围为高信号区,于T2WI显示清楚。结论 MRI有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外科治疗计划的制定。靶征对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是1种有价值的征象。  相似文献   
57.
对20例病理证实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MRI和CT表现的对比观察。MRI显示所有20个病灶,CT发现19个。增强前,在T_1加权像上,90%病变为低信号;CT片上,85%为低密度。增强后,MRI和CT各有45%的肿瘤显示更加清晰。MRI与CT相比,在判断垂体微腺瘤的位置、大小(5.1±2.0/5.2±1.9mm)、鞍隔上抬(15/16例)、垂体柄偏位(9/10例)以及有无垂体增大(16/17例)上,两者结果相似。明确有无鞍底骨质侵蚀CT明显优于MRI,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认为高分辨率CT是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对因ANFH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所得的38个股骨头标本行冠状位CT扫描,然后将标本锯成5 mm层厚的切片,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CT表现与大体切片、组织病理做对照研究。结果 ANFH病变均累及股骨头前上方承重区,CT能准确显示大体标本上股骨头坏死区、周围的增生反应区和病灶外正常区。大体标本上增生反应区呈棕褐色带分隔其内的黄色坏死区及其外的正常区;CT上增生反应区呈蜿蜒走行的硬化线(或带)包绕其内的坏死区。与病灶外正常区比较,20个股骨头坏死区呈等密度、14个呈等密度伴边缘低密度、4个呈均匀或不均匀性低密度。结论 CT能准确显示ANFH病灶的大小、形态和位置,ANFH特征性CT改变在增生反应区,其呈匍行的线状高密度硬化线(或带)分隔其内的坏死区及其外的正常区。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MRI在头颈及躯干部静脉血管畸形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MRI引导下对21例头颈及躯干部静脉血管畸形患者进行硬化治疗。治疗后随访12~36个月,分别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MRI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21例患者共行29次穿刺及硬化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29/2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3.3±6.9)个月,其中17例(17/21,80.95%)症状有所改善。13例患者在随访时接受MR检查,首次治疗到随访MR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9.0±4.2)个月。MRI见9例(9/13,69.23%)病灶缩小,其中6例(6/13,46.15%)病灶轻度变小,3例(3/13,23.08%)病灶明显变小,4例(4/13,30.77%)病灶体积无明显变化或增大。结论 MRI可以作为硬化治疗头颈及躯干部静脉血管畸形的影像学引导手段。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单个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 mm)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对72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77个动脉瘤进行单个弹簧圈栓塞,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2例,多发性动脉瘤13例。用3D-DSA选择工作角度测量动脉瘤大小(前后径、上下径、宽颈、最大径和瘤颈)。随访脑血管造影3~88个月(平均24.8个月)。结果对所有77个微小动脉瘤成功实施了单个弹簧圈栓塞,其中10个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9个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破裂出血7例,发生脑栓塞事件2例,术中弹簧圈移位2例。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42个,次全栓塞30个,部分栓塞5个。除2例死亡外,所有病例进行了至少2次复查(术后3和12个月),其中再通5个,对3个进行了再次栓塞,延迟性弹簧圈移位2例。12个月后复查造影示完全栓塞61个,次全栓塞14个。结论单个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可行、安全并有效,联合支架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其再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