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allo-HSCT治疗的患者10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CMV-DNA,并根据其结果抢先治疗CMV相关疾病,分析抢先治疗对于阻止CMV血症发展为CMV相关疾病的意义.结果 103例患者中检测出63例次(51例)CMV-DNA阳性,CMV血症发生率为49.5%,经抢先治疗19例发生CMV相关疾病,发生率为18.4%.60例次CMV血症经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治疗转阴,1例不可评价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60/62).CMV相关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17/19),2例患者因CMV相关肺炎伴急性GVHD而死亡,CMV相关疾病的直接死亡率为1.9%(2/103).结论 在不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前提下,CMV血症和CMV相关疾病发生率未见升高.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大部分CMV血症患者发病,并能有效控制CMV相关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的多种异常表达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创面愈合中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与创面愈合相关的miRNA的研究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miRNA在创面愈合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调控炎症、血管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及再上皮化。结论 糖尿病创面迁延不愈可能与创面局部miRNA的表达异常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与柔红霉素联合阿耱胞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G-CSF次数、红细胞平均输注量、血小板平均输注量、血液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G-CSF使用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及血小板平均输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相当,但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的心脏毒性较小,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和阴性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分析影响IAA产生的有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h血糖监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IAA、血脂、肝肾功能。根据IA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抗体阳性组(3l例)和抗体阴性组(31例)。记录两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血糖水平的标准差、早餐后血糖波动、午餐后血糖波动(PPGEAL)、晚餐后血糖波动、平均餐后血糖波动(MPP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并通过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方式、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及高血脂病史预测胰岛素抗体产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上述指标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抗体阳性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标准差,MAGE,LAGE,PPGEAL均大于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O.031,0.010,0.021,0.030);但两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与IAA产生的风险性有关。结论IAA阳性较IAA阴性T2DM患者的日内血糖波动幅度更大,两组日间血糖波动幅度无明显差异。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与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具相关性,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产生胰岛素抗体的风险性是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的5.525倍。  相似文献   
95.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又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组起源于骨髓细胞的恶性肿瘤,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同时又具有各自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的特征.AML可能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当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鉴别诊断后,就可确定AML的治疗方案.一般把AML的治疗分为两个阶段:诱导治疗和缓解后治疗.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匹格列酮片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用匹格列酮组 (PIO- mono)和匹格列酮加磺脲类药物组 (PIO- SU) ,进行为期 12周的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血糖、糖化白红蛋白 (Hb A1 c)、血清胰岛素及 C肽、血脂、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PIO- m ono组 Hb A1 c、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6 4 %、 2 .1mmol/ L、 5 .2 mm ol/ L (P<0 .0 1) ,PIO- SU组分别下降了 1.0 6 %、 2 .3mmol/ L、 5 .4 m mol/ L (P<0 .0 1) ,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血糖水平下降的同时 ,两组空腹及餐后血清胰岛素及 C肽水平均有轻度下降 ,血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 ,HDL - C升高。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未观察到肝肾毒性反应。结论 国产匹格列酮片每日 30 mg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有效降低 Hb A1 c和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 ,并能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和改善脂代谢紊乱 ,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采用S999方案中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白血病 ,评价其疗效并观察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等并发症。方法  1999年 9月~ 2 0 0 2年 9月间 ,共完成allo PBSCT治疗成人白血病 5 0例 ,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2 8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1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9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 :格拉诺赛特 (G CSF) 5 μg·kg- 1 ·d- 1 × 5d ;移植预处理主要采用环磷酰胺 (CTX) +足叶乙甙 (VP16) +全身照射 (TBI)方案 :CTX 5 0~ 60mg·kg- 1 ·d- 1 × 2d ;VP162 0mg·kg- 1 ·d- 1 × 2d或 5 0mg·kg- 1 ·d- 1 × 1d ,TBI 6.5~ 8.0Gy单次照射或l2 .0Gy分 3次照射 ;GVHD预防采用常规环孢素A(CsA)+短程氨甲喋呤 (MTX)和霉酚酸脂 (MMF)联合CsA +MTX两种方案。结果 本组患者除 1例移植早期因并发真菌感染而导致败血症死亡外 ,余 49例均获得完全供体型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至 0 .5× 10 9/L及血小板恢复至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14d( 10~ 2 2d)及 19d( 10~ 68d)。 49例移植成功者发生急性GVHD 16例 ( 3 2 .7% ) ,其中Ⅲ~Ⅳ度 5例 ( 10 .2 % )。 3 6例生存 6个月以上者发生慢性GVHD 2 4例( 66.7% ) ,其中广泛性 5例 ( 13 .9% )。MMF +CsA +M  相似文献   
99.
肺切除支气管残端双层连续缝合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切除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技术,从而减少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68例各式肺切除时,支气管残端采用3-0涤纶带针纺织线双层连续水平交叉褥式及垂直交叉缝合。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无脓胸、长期咯血、咳脓痰、顽固性咳嗽或咳出线头等并发症。结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支气管残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年龄≥60岁的老年AML患者53例,原发性AML44例和继发性AML 9例.AML分别采用亚常规标准剂量蒽环类药物或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Ara-C)或小剂量的高三尖杉酯碱和Ara-C作为诱导方案.结果发病时以发热和贫血症状最多见,以M5亚型常见,颅内出血是导致老年AML早期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总的完全缓解(CR)率43.4%,亚标准剂量方案治疗AML的CR率明显高于小剂量HA的疗效,但继发性AML患者无1例获CR.结论对原发性AML老年患者尽可能地采用亚标准剂量的诱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