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又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组起源于骨髓细胞的恶性肿瘤,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同时又具有各自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的特征.AML可能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当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鉴别诊断后,就可确定AML的治疗方案.一般把AML的治疗分为两个阶段:诱导治疗和缓解后治疗.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采用S999方案中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白血病 ,评价其疗效并观察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等并发症。方法  1999年 9月~ 2 0 0 2年 9月间 ,共完成allo PBSCT治疗成人白血病 5 0例 ,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2 8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1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9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 :格拉诺赛特 (G CSF) 5 μg·kg- 1 ·d- 1 × 5d ;移植预处理主要采用环磷酰胺 (CTX) +足叶乙甙 (VP16) +全身照射 (TBI)方案 :CTX 5 0~ 60mg·kg- 1 ·d- 1 × 2d ;VP162 0mg·kg- 1 ·d- 1 × 2d或 5 0mg·kg- 1 ·d- 1 × 1d ,TBI 6.5~ 8.0Gy单次照射或l2 .0Gy分 3次照射 ;GVHD预防采用常规环孢素A(CsA)+短程氨甲喋呤 (MTX)和霉酚酸脂 (MMF)联合CsA +MTX两种方案。结果 本组患者除 1例移植早期因并发真菌感染而导致败血症死亡外 ,余 49例均获得完全供体型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至 0 .5× 10 9/L及血小板恢复至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14d( 10~ 2 2d)及 19d( 10~ 68d)。 49例移植成功者发生急性GVHD 16例 ( 3 2 .7% ) ,其中Ⅲ~Ⅳ度 5例 ( 10 .2 % )。 3 6例生存 6个月以上者发生慢性GVHD 2 4例( 66.7% ) ,其中广泛性 5例 ( 13 .9% )。MMF +CsA +M  相似文献   
94.
肺切除支气管残端双层连续缝合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切除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技术,从而减少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68例各式肺切除时,支气管残端采用3-0涤纶带针纺织线双层连续水平交叉褥式及垂直交叉缝合。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无脓胸、长期咯血、咳脓痰、顽固性咳嗽或咳出线头等并发症。结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支气管残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年龄≥60岁的老年AML患者53例,原发性AML44例和继发性AML 9例.AML分别采用亚常规标准剂量蒽环类药物或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Ara-C)或小剂量的高三尖杉酯碱和Ara-C作为诱导方案.结果发病时以发热和贫血症状最多见,以M5亚型常见,颅内出血是导致老年AML早期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总的完全缓解(CR)率43.4%,亚标准剂量方案治疗AML的CR率明显高于小剂量HA的疗效,但继发性AML患者无1例获CR.结论对原发性AML老年患者尽可能地采用亚标准剂量的诱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6.
目的针对近期收治的1例罕见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necrobiosis lipoidica diabeticorum,NLD)左小腿皮肤溃疡患者,检索当前最佳证据,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3期)、PubMed(1966~2006.7)、EMbase(1974~2006.7)、CBM(1978~2006.7),按证据级别高低查找相关证据,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到153篇文献,无临床指南和系统评价,也无临床对照研究。有关临床治疗的文献共有30篇,共包括17种治疗措施。在这些治疗措施中,延胡索酸酯类、口服己酮可可碱、局部应用生长因子以及外科皮瓣移植等效果相对较好,副作用发生较低。根据患者意愿和我院实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脂、抗血小板治疗及局部清创换药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该患者溃疡处实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局部治疗,319天后患者小腿溃疡痊愈,随访157天,未见病灶复发。结论常规治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局部治疗是治疗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小腿皮肤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Kasumi-1细胞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研究随后出现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针对AML1-ETO融合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并用电穿孔方法将AML1-ETO siRNA转染Kasumi-1细胞,以非特异性的siRNA转染细胞作阴性对照;电转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载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绿色荧光以确定电转效率;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ML1-ETO siRNA的抑制效应;并应用CCK-8实验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碘化丙锭(PI)法测定细胞周期DNA含量.结果 电转增强EGFP的转染效率可达44.5%;电转AML1-ETO siRNA可以有效抑制AML1-ETO融合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电转AML1-ETO siRNA 72 h后细胞增殖率[(47.90±0.02)%]低于对照组[(66.90±0.08)%](P<0.05);PI染色显示AML1-ETO siRNA转染细胞72 h后,G1期细胞比例为38.3%,对照组为31.6%,而处于G2/M期细胞分别为1.8%和2.4%.结论 化学合成的特异性siRNA能抑制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siRNA介导的AML1-ETo融合蛋白表达减少阻滞Kasnmi-1细胞在G1期,进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费用情况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 方法 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中提取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该院内分泌代谢科出院或转他科诊治后出院的住院病例资料,内容包括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出院诊断、住院费用及是否在院登记医保等。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出院记录的各项诊断进行疾病分类,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数据,并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 2011年该科因糖尿病伴急性并发症住院患者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11.9%(166/1 396);伴慢性并发症者占67.1%(930/1 396),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最多。② 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依次为高血压、血脂异常、骨质疏松症。③ 2011年糖尿病住院患者中位住院天数13天(9~17天),人次中位住院总费用为6 578.88元(4 186.93~10 953.89元)。④ 随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数量的增多,住院总费用和住院天数均增加。⑤ 糖尿病足病住院者225人次,中位住院天数为18天(13~29天),人次中位住院总费用为16 672.19元(10 903.93~28 530.37元);其住院总费用及住院天数均高于非足病患者。结论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科的重要病种,疾病负担重,其住院费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并以糖尿病足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接受含培门冬酶化疗方案治疗的结果.结果 28例患者中位年龄36岁,治疗前疾病状态为部分缓解(PR)4例,疾病稳定(SD)6例,疾病复发或疾病进展(PD)18例,治疗后患者完全缓解(CR)5例,PR 15例,SD 4例,PD 4例,总有效(CR+PR)率为71.4%.16例T细胞性淋巴瘤患者治疗有效率达81.3%(13/16).1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有效率达60.0%(6/10).治疗前无骨髓浸润者或无乳酸脱氢酶升高者治疗有效率更高.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凝血异常.结论 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方案可作为拯救性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造影特点。方法纳入104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且接受动脉造影(DSA)检查者。其中50例患者同时进行双下肢踝肱指数(ABI)测定。根据DSA测量的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血管狭窄程度≤50%)和病变组(血管狭窄程度>50%或完全闭塞),比较两组ABI平均值水平及ABI<0.9时各段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分析各段狭窄病变与ABI关系,并讨论病变特点的临床意义。结果 104例患者DSA结果显示各段动脉病变主要以斑块为主,51%~74%和75%~99%程度的狭窄病变在肾动脉中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2.1%和5.8%,而闭塞病变在椎动脉中发生率最高,达到27.9%。任一动脉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组(n=30)ABI平均值水平较正常组(n=20)低(P=0.000),椎动脉和肾动脉病变组(各17例)平均ABI值较正常组(各33例)低(P分别为0.003,0.02),且ABI<0.9时,病变发生率较高(P分别为0.008,0.047),锁骨下动脉病变组(8例)与正常组(42例)比较,平均A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全身多处动脉病变,主要以斑块形成、狭窄或闭塞病变为主。ABI<0.9时,应注意同时存在全身多处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