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估短效重组人胰岛素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及药效学.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肓、平行交叉研究,22名健康志愿者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平台基础上,分别前后接受皮下注射短效重组人胰岛素和优泌林R两次10 h钳夹试验,于给药前120、90、60、30 min及给药后0、10、20、30、4...  相似文献   
52.
病历摘要患者,女,38岁。因"面色苍白、乏力8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多次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波动于60~70g/L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估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方法:10例MDS患者中位年龄44岁,MDS-难治性贫血(RA)1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中危-Ⅰ],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RCMD)5例(IPSS中危-Ⅰ4例,中危-Ⅱ1例),MDS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均为IPSS高危)。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完全相合同胞移植7例,HLA匹配无关供者移植3例。预处理方案以白消安8~10mg/kg、氟达拉滨90~150mg/m2及全身照射2~3Gy为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和麦考酚酸酯。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检测采用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方法,对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粒细胞进行动态定量检测。结果:移植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都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10~14)d,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3(0~29)d。10例患者中8例发生急性GVHD,其中仅1例患者发生Ⅳ度急性GVHD,其余患者为Ⅰ度。中位随访22(3.6~70)个月,5例发生慢性GVHD。2例患者死亡,均在移植前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余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至今,血细胞数恢复正常,中位生存时间为27(15~70)个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为79%。结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DS或MDS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需要进行嵌合体的密切监测,根据供受者嵌合比例,尤其是T淋巴细胞嵌合比例给予个体化免疫抑制剂治疗,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APBSC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占50.94%,中位移植年龄34(12~57)岁,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占78.8%,年龄矫正的国际预后指数(aaIPI)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患者分别占21.2%、46.7%、15.1%、17.0%。采用统计学分析APBSCT治疗淋巴瘤的疗效及其对生存情况的影响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2例患者成功接受了APBSCT治疗,移植后完全缓解(CR)率65.4%;部分缓解(PR)率19.2%,总反应率(RR)84.6%(CR加PR);其中移植前达CR患者移植后100%CR,PR患者61.2%获CR;1例疾病稳定(SD)患者移植后获CR;17例疾病进展(PD)患者移植后35.3%获CR,17.6%获PR,总反应率为52.9%。中位随访14个月,3年预期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56%、50%。APBSCT能克服初诊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进展期病变、结外病灶>1、巨块病变、B症状、骨髓浸润所引起的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无法克服体能状态下降、移植前LDH水平升高、进展期病变对生存的影响。结论:APBSCT可提高淋巴瘤患者CR率,改善移植前未达CR患者的OS及EFS,移植前临床特征重新评估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激活的发生率、转归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类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与HBV激活的相关性.结果: 234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29例HBsAg阳性,205例HBsAg阴性.11例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无一例发生HBV激活;18例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7例(38.9%)发生HBV激活,其中3例(16.7%)死于肝功能衰竭.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激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P=0.026).205例HBsAg阴性患者中,只有1例同时伴有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HBcAb)阳性的患者发生HBV激活,其发生率明显低于HBsAg阳性患者(P=0.000).结论:HBsAg阳性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化疗后,HBV激活率较高且危害严重,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BV激活风险.以往感染过HBV的HBsAg阴性患者在接受免疫化疗后发生HBV激活的可能性较低,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罗莫司治疗激素依赖、耐药的皮肤和口腔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疗效。方法:观察34例激素耐药或依赖的患者。10例患者同时存在口腔和皮肤GVHD,11例患者仅表现为皮肤GVHD,13例患者仅表现为口腔GVHD;12例次在急性GVHD(aGVHD)时应用西罗莫司,28例次在慢性GVHD(cGVHD)时应用西罗莫司,其中6例患者分别在aGVHD及cGVHD时2次应用西罗莫司。结果:12例aGVHD应用西罗莫司患者总反应率为100%,在cGVHD应用西罗莫司的28例次患者中24例次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总反应率为86%。23例次口腔GVHD患者中,12例次达到完全缓解(CR),9例次达到部分缓解(PR),总反应率达91%。在21例皮肤型GVHD患者中,10例次aGVHD中有8例次(80%)达到CR,2例次(20%)达到PR;在17例次cGVHD中有10例次达到CR,4例次达到PR,总反应率为82%。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的12例aGVHD患者中,有9例(75%)患者在用药后2周内出现巨细胞病毒(CMV)-DNA阳性,8例(67%)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结论:西罗莫司治疗皮肤和口腔的激素耐药或依赖的GVHD疗效较好。早期应用需注意CMV血症及出血性膀胱炎的监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对大鼠胰岛瘤细胞(INS-1)增殖、凋亡、胰岛素分泌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0、40、80、160 ng/mL)VEGF对大鼠INS-1细胞进行处理,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INS-1细胞增殖,用Annexin Ⅴ及碘化丙啶(PI)双染试剂检测细胞凋亡;INS-1细胞经VEGF处理后做标准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 ELISA法检测胰岛素,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胰岛分泌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对Insul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VEGF对INS-1细胞作用24 h、48 h、72 h,其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当VEGF浓度为80 ng/mL和160 ng/mL时对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PSur)、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基因 (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 6.2, Kir6.2)的表达随VEGF浓度增高呈下降趋势,葡萄糖激酶基因(glucokinase,GCK)的表达先降低后升高,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Insulin蛋白的表达量随VEGF浓度增高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VEGF在高糖状态下对细胞凋亡和胰岛素分泌有抑制作用,为探索VEGF在糖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索白血病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ukemia cell-derived exosome,LEX)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敏DC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方法:超速离心分离纯化BCR-ABL阳性的白血病K562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XK562),采用免疫电镜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LEXK562中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BCR-ABL的表达,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LEXK562靶向结合DC的动力学,采用LDH释放法以及小鼠模型体内实验检测LEX及其致敏DC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结果:与其他细胞来源的胞外体相似,K562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XK562为直径50 ~ 100 nm的囊状结构,且表达K562细胞特异性的BCR-ABL和HSP70分子.LEXK562在体外可靶向结合DC,3~4h到达高峰,并能在DC中稳定存在72 h以上.LEXK562致敏DC(DC/LEXK562)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可有效杀伤K562靶细胞,效靶比为50:1时,其杀伤活性显著高于LEXK562诱导的CTL[(68.6±5.7)%vs(22.5±2.9)%,P<0.01];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白血病L1210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XL1210)免疫后小鼠接种L1210细胞的成瘤率明显高于LEXL1210致敏DC(DC/LEXL1210)免疫小鼠的成瘤率[(54.17±8.33)%vs(16.67±4.18)%,P<0.05].结论:LEX表达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LEX体外可靶向结合DC,其致敏的DC能诱导更强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比较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细胞嵌合状态监测中的意义。对38例接受异性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用STR—PCR和FISH定量测定移植后14、28天和3个月的骨髓或外周血细胞嵌合状态。结果表明,14天时STR—PCR和FISH同时检测的30例中分别有14例和8例达到完全嵌合(CC,P〉0.05)。28天时两者同时检测的31例中分别有26例和15例达到CC(P〈0.01)。3个月时两种方法共同监测的24例中分别有22例和17例达到CC(P〉0.05)。连续监测3个月以上的28例患者中14倒发生移植物被排斥或复发,其中9例由FISH首先检出(P〈0.05)。结论:FISH检测比STR—PCR更为准确地反映移植早期造血细胞嵌合状态,有助于监测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60.
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104例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是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 ,具有高度异质性。从国内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 ,NHL发病的高峰在 2 0~ 40岁 ,约占5 0 % ,而在西方国家 ,NHL的发病中位年龄一般在 60~ 70岁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医疗保健状况的不断改善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明显延长 ,NHL患者病例数也可能随之增高。我们对我院近 10年来收治的NH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并对老年患者和青壮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比较。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1~ 1999年本院共收治NHL患者共 2 0 9例 ,其中 60~ 86岁老年组患者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