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含有的5q-复杂核型骨髓病态及非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来源。方法:对1例含有5q-复杂核型的MDS患者及4例核型正常的缺铁性贫血者(对照组)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Wright-Giemsa染色,并行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统计其病态和非病态造血细胞的荧光信号。结果:MDS患者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者占85.9%,在非病态造血细胞中源于异常克隆者占35.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MDS非病态造血细胞中,在原始红、早幼红、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依次为71.4%、53.3%、26.3%和11.8%;在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中的比例依次为66.7%、46.2%、33.3%和15.8%。异常克隆在非病态造血细胞由幼稚至成熟各阶段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DS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病态造血细胞。在红系、粒系非病态细胞中,随着细胞分化成熟,异常克隆细胞的比例降低,提示异常克隆细胞成熟分化受阻。  相似文献   
22.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又称Ki-1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亚型。ALCL占淋巴瘤的2%~8%,国内少见报道。近2年来我院通过免疫组化诊断2例ALCL,分别用CHOP方案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  相似文献   
23.
患者 ,男 ,6 9岁。因咽部异物感伴轻度疼痛 10d于 2 0 0 2年 6月 11日入院。患者无发热及吞咽困难 ,无骨骼疼痛。曾经抗生素治疗无好转。 1996年 12月曾在外院确诊“早期左上肺鳞癌”后行左上肺切除术 ,术后化疗 4个疗程 (方案不详 ) ;2 0 0 0年 12月发现左上颌窦肿物 ,在外院经穿刺病理检查 ,诊断“左上颌窦癌”(病理类型不详 ) ,行局部放疗合并化疗 5个疗程 (方案不详 ) ,病灶消失。无毒物接触史。体检 :体温 37℃ ,一般情况好 ,肝、脾及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骨骼无压痛。耳、鼻未见异常 ;咽部无充血 ,右侧扁桃体Ⅱ度肿大 ,表面呈结节状、…  相似文献   
24.
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 98例拟评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受检者进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的护理 ,认为对受检者在钳夹实验前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钳夹实验过程中严密 (每 10min)监测血糖 ,并使取血肢端持续保温是关键 ;钳夹实验结束时在停止泵入胰岛素后逐渐减少葡萄糖输入量 ,是防止输入的高浓度胰岛素在体内产生迟发效应而致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5.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发展已成为肿瘤治疗发展的典范.早期仅考虑消除病灶的观念已被综合治疗和平衡各种治疗所代替.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在分析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初始治疗反应,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明确是否能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获知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指导个体化治疗,可避免放疗引起的后期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26.
C反应蛋白在恶性血液病感染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体温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04年5月-2005年5月收治入选的已行CRP检查的119例恶性病患者按照病原学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CRP浓度及体温的比较.结果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CRP浓度及体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RP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体温AUC为0.864,CRP浓度对于感染的鉴别值为54.5 mg/L,其敏感性分别为87.8%,特异性分别为75.2%,体温对于感染的鉴别值为38.3℃;其敏感性分别为83.7%,特异性分别为73.2%;CRP联合体温对于感染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75.6%.结论 CRP和体温可以做为血液恶性病患者感染的良好辅助诊断指标,尤其是CRP联合体温,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27.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INT细胞毒检测,研究造血生长因子(rhHGF)对抗白血病药物细胞毒性的影响,并探讨HGF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种抗白血病药物柔红霉素(DNR)、三尖杉酯碱(H)、足叶乙甙(VP16)对白血病细胞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GMCSF、IL3均能增加VP16、DNR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GMCSF能提高H的细胞毒性作用,而对正常骨髓细胞,3种rhHGF均不能增加3种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变异性较大的克隆性造血系统疾病,多死于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病程长短不一.随着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发展和方法上的改进,为探讨包括MDS在内的各种造血异常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手段.MDS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研究概况1.粒单祖细胞的异常生长:对MDS造血细胞体外培养研究最多的是粒单祖细胞(CFU-GM),其结果在总体上是相似的.大多数MDS患者,CFU-GM的生长与正常造血细胞相比有明显的异常,只是各家报道这些异常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主要包括CFU-GM形成率减少或缺乏,集落与集簇的比值变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1 260例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菌株的构成及药敏特点。结果共检出阳性菌1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58.6%),革兰阳性菌72株(41.4%)。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3.8%)、大肠埃希菌(9.2%)、铜绿假单胞菌(6.9%)、缓症链球菌(6.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9%)。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耐药率高(60.0%);非发酵菌除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88.2%)以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24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60.0%);未检出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粒缺伴发热的骨髓衰竭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杆菌和非发酵菌常见,且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葡萄球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0.
颜式可  蔡琦  王椿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0):715-715
患者女 ,5 6岁。因左腹部肿块 3周伴乏力、消瘦 ,于 1997年 8月 15日入院。入院后查血象WBC 12 1× 10 9/L ,Hb 10 1g/L ,RBC 3 37× 10 12 /L ,血小板 (BPC) 4 2 4× 10 9/L ,血象中可见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及幼红细胞。B超示脾肿大 ,多次骨髓穿刺稀释。骨髓活检为骨髓纤维组织增生 ,网状纤维染色(+)。诊断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先后给予维甲酸、罗钙全、羟基脲治疗。 2 0 0 1年 6月 12日因脾进行性肿大伴腹胀第二次入院。入院体检 :体温正常 ,中度贫血貌。肺部正常 ,肝肋下刚触及 ,脾肋下 2 5cm ,双下肢无水肿。血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