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9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研究高游离脂肪酸(FFA)血症所致大鼠机体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机制.经研究证实大鼠高FFA血症不仅使组织活性氧簇生成增加[(886±105 vs 427±42)mmol/L,P<0.05],同时损伤机体抗氧化能力,细胞内还原捌谷胱甘肽生成减少[(272±47 vs 561±36)μmol/L,P<0.05],导致氧化应激,从而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2.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4个临床中心观察吡格列酮(104例)和二甲双胍(104例)治疗12周对2型糖尿病的闻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药物均使空腹和餐后血糖、HbA_(1c)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疗效相似。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在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前后行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对于预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价值,并将结果 与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2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NHL患者在ASCT前后均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CT检查,ASCT后随访时间均>1年.分别计算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CT检查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性,采用X2检验比较两者的结果 ,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行PFS分析.结果 ASCT前,18F-FDG显像的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85.7%(12/14)、73.3%(11/15)和79.3%(23/29),高于CT检查的55.6%(10/18),45.5%(5/11)和51.7%(15/29);而在ASCT后,18F-FDG显像的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92.3%(12/13)、75.0%(12/16)和82.8%(24/29),也分别高于CT检查的62.5%(10/16),53.8%(7/13)和58.6%(17/29);18?F-FDG显像和CT两者评价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84和4.077,P均<0.05).ASCT前后18F-FDG显像阴性与阳性病例的PFS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839和20.219,P均<0.005),而同期CT检查的阴性与阳性病例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68,P=0.116).ASCT前后,18F-FDG显像阴性和阳性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7%(13/15)、87.5%(14/16)和28.6%(4/14)、23.1%(3/13).结论 ASCT前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均具有预测NHL预后的价值,且均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allo-HSCT治疗的患者10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CMV-DNA,并根据其结果抢先治疗CMV相关疾病,分析抢先治疗对于阻止CMV血症发展为CMV相关疾病的意义.结果 103例患者中检测出63例次(51例)CMV-DNA阳性,CMV血症发生率为49.5%,经抢先治疗19例发生CMV相关疾病,发生率为18.4%.60例次CMV血症经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治疗转阴,1例不可评价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60/62).CMV相关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17/19),2例患者因CMV相关肺炎伴急性GVHD而死亡,CMV相关疾病的直接死亡率为1.9%(2/103).结论 在不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前提下,CMV血症和CMV相关疾病发生率未见升高.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大部分CMV血症患者发病,并能有效控制CMV相关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5.
赵初娴  王椿 《世界临床药物》2006,27(5):278-281,285
真核细胞内大多数蛋白质降解过程的调控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进行的。该过程分为两个步骤:①蛋白质的泛素化:一个或多个泛素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目标蛋白质上;②多泛素化的蛋白质被26S蛋白酶体降解成寡肽。26S蛋白酶体是一个多亚单位的蛋白酶复合体,它可分为一个19S具  相似文献   
186.
目的评价速愈乐TM愈伤敷料[Bismuth Subgallate/Borneol(SuileTM),BSB]治疗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为两个中心、随机、阳性敷料[清得佳(Intrasite gel,IG)水凝胶]的开放性对照(2∶1)试验。2005年9月-2006年11月,共纳入Wagner 2~3级DF溃疡患者35例,其中试验组(BSB组)25例,对照组(IG组)1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在DF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敷料局部治疗。观察期间每周测量溃疡面积,观察创面出血情况,询问患者接受程度,同时记录不良事件至溃疡愈合或第12周试验结束。结果除BSB组3例和IG组2例敷料脱落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试验。意向性治疗分析显示:BSB组患者溃疡完全愈合19例(76%),显效3例(12%),有效1例(4%),无效2例(8%);IG组完全愈合8例(80%),有效1例(10%),无效1例(10%)。符合方案分析显示:BSB组患者溃疡完全愈合19例(86%),显效3例(14%);IG组8例均完全愈合(100%)。两种分析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溃疡面积变化趋势一致,各时间点两组间的止血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更倾向于接受BSB敷料(P<0.05)。未出现与两种敷料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BSB愈伤敷料治疗DF溃疡疗效及安全性与IG敷料相当,可为DF局部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7.
体内靶向树突状细胞的腺病毒通用肿瘤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细胞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RT)重组腺病毒,并将其以甘露聚糖进行表面修饰,以探索构建一种新型的体内靶向树突状细胞(DC)的通用型肿瘤抗原. 方法将编码hTRT的cDNA序列自pBABE-PURO-hTERT质粒亚克隆至腺病毒质粒pAdTrack-CMV中,将后者与骨架质粒pAdEasy-1经电冲击共转化宿主菌BJ5183进行同源重组.经过克隆筛选获得正确的重组腺病毒质粒后,将其线性化转染293细胞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将重组腺病毒扩增纯化,以甘露聚糖进行表面修饰.最后将甘露聚糖修饰后的腺病毒免疫小鼠. 结果重组腺病毒能在293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腺病毒转染后的细胞通过PCR及免疫印迹能测到hTRT的表达.重组腺病毒经过甘露聚糖修饰后,经高碘酸席碱染色呈阳性.重组腺病毒能在小鼠体内靶向脾脏DC细胞. 结论成功构建能体内靶向DC细胞的hTRT重组腺病毒,为通用型肿瘤疫苗的研发作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8.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外科措施及时处理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保留肢体,减少伤残。方法2004年7月-2007年7月,内外科协作治疗36例DF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3~82岁,平均57岁。糖尿病史3个月~27年,平均12年;DF病程1个月~2年,平均7个月。Wagner分级:1级3例,2级12例,3级10例,4级7例,5级4例。踝及跟部溃疡9例,足内侧溃疡14例,足外侧溃疡8例,窦道形成5例;溃疡范围4cm&#215;2cm~18cm&#215;9cm。所有创面分泌物均培养出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围手术期对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抗感染,改善患者营养状况。1级DF扩创后植皮尽早修复创面;2级DF清除沿深筋膜与肌间隙蔓延的深部脓肿;3级DF对窦道扩创、清除死骨与破坏关节,采用邻近筋膜瓣填塞消灭死腔,对溃疡形成者扩创后采用邻近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4级DF切除坏疽足趾后残端创面行皮瓣移位修复;5级DF通过介入与血管外科治疗,再通闭塞、狭窄的血管,改善肢端血供,再进行低位截肢。采用单纯植皮治疗15例,筋膜瓣移位修复5例,皮瓣移位修复12例,经介入与血管外科治疗后二期行低位截肢治疗4例。结果2例术后因足部、肺部、泌尿道感染控制不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患者保肢成功,成功率达94.4%。植皮治疗术后皮片存活率达86.1%;2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植皮修复创面;1例2~5跖趾关节解脱患者术后残端创面不愈合,再次Syme截肢治疗。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个月。3例原位溃疡复发,5例其他部位新发溃疡,余患者病足均能满足站立、行走功能要求。结论外科治疗是DF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针对各级DF的特点进行积极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减少截肢率。  相似文献   
189.
赵旻  王椿 《上海医药》2014,(11):3-5,10
许多肿瘤的发病都与表观遗传学异常相关。由于可以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DNA甲基化在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去甲基化药物已成功地用于治疗某些血液系统肿瘤、特别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本文主要介绍去甲基化药物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0.
目的 探讨住院糖尿病足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足溃疡诱因.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入院的住院糖尿病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血糖控制情况及足溃疡发生诱因.结果 共纳入1 022例住院糖尿病足病患者,其中男679例,女343例;平均年龄(6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