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并发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sation,UAE)治疗。结果:11例患者均迅速有效控制阴道流血并减少术中出血,全部保留子宫。结论: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术+刮宫术是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方法:整群选取药师深入普外科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前后的颈胸组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对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考查临床药师的工作效果。结果: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率由100.00%下降为46.30%(P<0.05);用药频次由1.65次/例下降为0.67次/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由0.00%上升为69.44%(P<0.05);围手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988.17元下降为118.50元。结论: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有效地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图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位于腹主动脉旁、1例位于盆部腹膜后,病例均为局限型,平扫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缘清晰软组织肿块,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直径在3cm~7cm之间,增强扫描病变在动脉期和延迟扫描均持续高度强化,强化程度呈与邻近的腹主动脉或髂血管同步的特征。利用VR重建技术直观显示肿块,并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血管。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巨大淋巴细胞增生症。结论局限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增强扫描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分型,并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并对照分析正常对照组MRA。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分六型,A型(椎动脉硬化型);B型(椎动脉受压型);C型(椎动脉迂曲型);D型(椎动脉发育异常型);E型(混合型);F型(椎动脉正常型)。该研究组共发现椎动脉纤细病例62例,占所有病例的47%(62/132)。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MRA表现以混合型为多,椎动脉发育异常是其发病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为规范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 Ⅰ类切口手术(以下简称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我院于2008年8月发布了关于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实施细则,自执行以来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总体情况较前期有了明显的改善[1-2],但期间发现了5例疑似切口感染病例,包括甲状腺手术2例,乳腺手术3例.现参考相关规定[3-6],综合国内及我院相关专家意见,对5例患者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从中找出原因,及时完善实施细则相关内容,以期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6.
姜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407-1408
剖宫产由于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腰酸背痛、感觉不舒服。对我院12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采取随意卧位进行了观察,其目的探讨产妇主观舒适度、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产妇泌乳时间,从而达到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并且也能增加母乳喂养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5例患者使用种植支抗压低上颌前牙区,改善露龈笑,减少深覆颌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自攻型种植钉植入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的牙槽间隔,利用链状皮圈垂直牵引.结果:5例患者的上颌前部牙槽高度都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压低3.5~4.5mm.结论:骨性结合的种植体能够提供绝对的支抗力,实现前牙的压低,相比以往使用的支抗,种植体能够提供更稳定的力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应用MicroCT、光学显微镜评价国产CDIC和ITI纯钛种植系统与周围骨组织整合的差别。方法:拔除狗的第一、第二磨牙,4个月后应用国产CDIC和ITI种植体植入,同体对照,术后4月、12月处死动物,分别取含种植体的组织块,MicroCT成像建立三维模型后,不脱钙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行光学显微镜对比观察。结果:①.两组种植体均被机体耐受,周围的骨组织均未发现炎症细胞和巨大细胞②.MicroCT、光学显微镜观察均显示ITI比CDIC种植体新骨形成早、量多,一年之后两者骨组织形成量没有显著差别。③MicroCT和光学显微镜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微结构的研究结果具有正相关性。结论:使用国产CDIC种植系统与ITI种植系统骨结合基本相同,在临床上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MicroCT分辨率高,能够建立高清晰三维图像,是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研究的一种准确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9.
应用Micro CT进行下颌骨骨板厚度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MicroCT测量下颌骨牙根尖到颊侧骨板的解剖距离。方法:应用Micro CT(Skyscan1072,Antwerpen,Belgium)及cutome软件分析下颌骨三维骨结构。结果: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到颊侧骨板的平均距离为8.51mm,近中根距离7.34mm,融合根7.19mm。下颌第一磨牙近中和远中根到颊侧骨板的距离分别为5.18mm和4.09mm。当出现有2个远中根时,远中舌侧根到颊侧骨板的厚度约9.52mm。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到颊侧骨板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68mm和3.02mm。前牙牙根到颊侧骨板的距离2.07mm~2.48mm。男性下颌骨颊侧骨板厚度大于女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ro CT是一种快速、准确、不损伤样本内部结构的有效的评价方法。牙根尖到下颌颊侧骨板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为牙根尖手术和牙种植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Neck design对牙根形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种植体功能性负载后对种植体表面在边缘骨水平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嵌入式种植一期手术,不行引导骨再生术。种植术后按时间段(3,6,12个月)进行影像学观察。结果:Ankylos种植系统(1.32±0.24mm)3个时段出现轻微的骨吸收,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aumann种植系统(0.76±0.19mm)与Osstem种植系统组(0.21±0.12mm)3个月时段骨吸收量显著减少,但3~6个月与6~12月时段骨吸收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种植系统组在上、下颌植入部位的边缘骨吸收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颈部设计的牙根形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宏观表面结构种植体系统比精密颈部与微观表面结构的种植系统边缘骨吸收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