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比较研究松杉灵芝水溶性多糖(Fl_0-b)及其甲酸修饰产物(FI_0-b-H)对人炎症性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法研究FI_0-b和Fl_0-b-H对人组织瘤细胞(THP-1)和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的各种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 α,6,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对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FI_0-b和FI_0-b-H(浓度分别为4,40,400 mg/L)显著抑制LPS 10 mg/L协同PMA 200 nmol/L诱导的THP-1细胞和PBMC细胞产生IL-1α和TNF α的量.当低浓度刺激剂(LPS 1mg/L协同PMA 200 nmol/L)刺激THP-1细胞时,FI_0-b-H明显提高白介素-8的产生;但当高浓度刺激剂(LPS 10 mg/L协同200 nmol/L PMA)刺激THP-1-细胞时,FI_0-b-H却明显抑制白介素-8的产生.FI_0-b-和FI_0-b-H对THP-1细胞白介素-1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表达有显著作用.结论:与FI_0-b相比,FI_0-b-H在人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活性.松杉灵芝菌丝体水溶性多糖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2.
黄山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梅  王本祥  吴立军 《中草药》2000,31(10):732-733
黄山药 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为我国特有的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区 ,根茎含薯蓣皂苷元 1 .7%~2 .3% ,生药能祛风除湿 ,清热解毒 ,可治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牛马炭疽病[1] 。我们对其甾体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 ,通过硅胶柱色谱及 HPLC分离鉴定了 5个化合物 :progenin( ) ,progenin( ) ,薯蓣皂苷 (dioscin, ) ,纤细皂苷(gracillin, ) ,pseudoproto- dioscin( )。其中 ~ 为已知化合物 , 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1 仪器和材料熔点仪用 Yanoco MP- 53显微熔点测…  相似文献   
63.
败酱是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它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据考证,《本草纲目》所记载的败酱是白花败酱。关于败酱名称的由来,陶宏景解释为:“根作陈败豆酱气,故以为名”。自古以来,全国各地所使用的败酱,原植物来源十分复杂。《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的败酱原植物为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与白花败酱P.Villosa Juss。的全草。黄花败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吉林省,虽有丰官的野生资源,但长期以来未能充分利用。研究黄花败酱及其相关药材的生产利用,对指导临床用药,对开发天然药物资源,无疑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4.
人参皂苷Rg_1和Rh_1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 Rh1及其前体 Rg1的整体及离体抗肿瘤作用。方法 :整体实验 4种小鼠移植性肿瘤 :小鼠宫颈癌 - 1 4( U14 )、艾氏腹水癌 ( EAC)、肉瘤 - 1 80 ( S180 )和肝癌腹水型 ( Hep A)腋部皮下接种 ,于接种 1 0 d内 ,每天给药 1次 ,计算各给药组肿瘤抑制率。离体抗肿瘤实验用 3种瘤株 :A375 - S2、T98G 和 He La。结果 :人参皂苷 Rg1( 2 0 0 mg·kg-1,灌胃 )和 Rh1( 4 0和2 0 mg· kg-1,腹腔注射 )对 U14 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P<0 .0 1 ) ;人参皂苷 Rh1在较高剂量( 4 0 mg·kg-1)时 ,对 EAC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 P<0 .0 1 )。但人参皂苷 Rg1和 Rh1对 S180 和 Hep A无抗肿瘤作用。离体实验证明 ,Rg1对 He 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Rh1高剂量组( 1 0 0 mg· L-1)对 3种肿瘤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人参皂苷 Rh1较其前体 Rg1具有更强的整体和离体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5.
鹿茸磷脂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多次灌服鹿茸磷脂200~800mg/kg对青年小鼠(一月龄)脑和肝MAO-B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MAO-A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对MAO-B。给老年小鼠(18月龄)长期灌服鹿对磷脂600mg/kg可明显抑制脑组织MAO活性,并能显著增加脑内5-羟色胺和多巴胺含量。体外实验证明鹿茸磷脂对MAO-B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或温孵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而对MAO-A的抑制不明显。另外,鹿茸磷脂对MAO-B呈竞争性抑制,对MAO-A则呈混合型抑制。  相似文献   
66.
“Gan Fu Kang”,a 10:1 mixture of saponins ofRadix Ginseng and Radix Bupleuri was found toprevent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injected CCl_4 inmice.Mouse hepatic parenchymal cells damaged byCCL_4 demonstrate quantities of vacuoles 500-3000nmin diameter in the cytoplasm,swollen endoplasmicreticulum,expanded intervals of nuclear membrane(up to 100-300nm)and confused this is not a word;however the noun form of whatever this is belongshere of the cytoplasm.If mice were fed “Gan FuKang”before CCl_4 injection,most hepatic parenchy-mal cells remained normal although some wereslightly damaged,such as a number which contennedvacuoles.Since “Gan Fu Kang”reduces the injuryof liver cells caused by CCl_4,it may be a usefulmedicine in protecting liver cells.  相似文献   
67.
白边岛衣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边岛衣多糖腹腔注射200mg/kg(1/5LD50)能显著抑制小鼠肉瘤180、艾氏腹水癌和宫颈癌-u14等肿瘤的生长,但不能延长白血病L7217小鼠的存活时间,50mg/kg和100mg/kg(1/10和1/20 LD50)能增加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68.
肝复康对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复康是由人参茎叶皂甙和柴胡皂甙组成的复力制剂。苏联临床认为人参对于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近年药理学研究证明,人参可提高肝脏解毒和排泄机能,对肝脏的RNA和蛋白质合成均有刺激作用。Hahn和王本祥等分别报告人参皂甙对四氯化碳和硫代乙酰胺引起的家兔和小鼠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柴胡是治疗肝病复方大(小)柴胡汤的“君”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柴胡皂甙具有抗炎和抑制四氯化碳等化学物质引起肝损伤作用。人参皂甙和柴胡皂甙虽均具有保肝作用,但两者的作用原理并不完全相同。我们设想若将它们组成复方,可能使两者的保肝作用互相协同,使治疗肝炎的效果增强。现将肝复康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影响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70.
人参皂甙Rb1的肠内菌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离体及整体实验观察了人和大鼠肠内菌对人参皂甙Rb1(G-Rb1)的代谢.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和电喷雾质谱(ESI-MS)检测G-Rb1及其代谢产物.结果:离体实验表明,G-Rb1容易被大鼠和人消化道菌群代谢,随着代谢时间的延长,相继出现Rd, Rg3/F2, Rh2/C-K和Ppd 4种代谢产物.给大鼠ig G-Rb1 500 mg.kg-1后收集4 h和6 h粪,提取G-Rb1的代谢产物,证明粪中存在Rd和Rg3/F2两种代谢产物.结论:G-Rb1可被人和大鼠肠内菌代谢,其代谢模式为G-Rb1→Rd→F2→compound K(C-K)→20(S)protopanaxadiol(P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