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调查国内医院对眼科诊断用接触镜的消毒现状,评估其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10所医院进行调查,发现氯霉素滴眼液冲洗、75%乙醇搽拭和0.05%的二氯异氰尿酸钠( NaDCC)浸泡是目前我国临床最常用的眼科诊断用接触镜消毒方法。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眼科检查用接触镜,用上述三种消毒剂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消毒:1)擦拭;2)浸泡消毒5min;3)浸泡消毒10min,n=9.然后镜面采样,对细菌群落培养并计数以评估细菌量,观察消毒效果。同时评估消毒后镜头的清晰度。结果:细菌负荷量为1×108/mL×50μL/镜头等于5×106/镜头。 NaDCC或乙醇消毒显著降低了细菌量;擦拭消毒时,75%的乙醇和NaDCC的消毒效果与氯霉素滴眼液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不能达到临床消毒要求,仍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浸泡消毒效果与时间正相关,75%的乙醇和NaDCC浸泡10 min最有效,能完全达到临床消毒要求,氯霉素滴眼液浸泡10 min仍然不能达到临床要求。但乙醇会影响镜头的清晰度。结论:NaDCC浸泡消毒10 min 或更长时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眼科诊断用接触镜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职业自我效能的现状,分析不确定压力对护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2020年4月10—17日,选取浙江省4所高校1526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生一般情况问卷、护生职业自我效能问卷(PSQNS)及不确定压力问卷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护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526份,回收有效问卷1474份,有效回收率为96.6%。结果1474名本科护生PSQNS总分为(91.10±14.11)分,条目均分为(3.37±0.52)分,得分率为67.48%,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喜爱程度、不确定压力、在校学业成绩、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及家庭经济状况是本科护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33.4%的变异。结论本科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有待提升;护理教育者可以通过降低护生的不确定压力,提高其职业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产生的消毒液的杀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法,对其杀菌性能进行观察。结果该次氯酸钠发生器在设定条件下,可生产出含有效氯约3 895 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用含有效氯600 mg/L该次氯酸钠消毒液作用1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5.00;含有效氯350 mg/L的该消毒液作用15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5.00;同样条件下杀灭白色念珠菌对数值达到4.0,则需要含有效氯300 mg/L。结论该次氯酸钠发生器产生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及真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儿童眼外伤后自律性低、控制力差,为避免其“揉眼睛”造成二次伤害,常常需要将受伤眼睛暂时保护起来。另外,眼部手术后戴眼罩是非常必要的[1-3],因为人在睡觉时容易放松警觉,无意识地搓揉眼球,或因为睡姿不良,不小心挤压到眼部,造成眼球受伤。目前使用的眼罩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开发一种更为适用的新型眼罩十分必要,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医用护眼罩,并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号:ZL 201320764647.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直接湿片观察精子形态的应用价值。方法支原体感染不育症患者156份精液标本,用改良巴氏染色法,1000倍油镜观察精子形态,同时运用多功能超高倍显微镜直接湿片观察精子形态。结果两种方法对精子形态的评估经统计学分析,正常形态率和各种类型缺陷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直接观察精子形态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视野半侧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旁和黄斑区血管密度的改变及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野指标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应用Humphery视野计30-2程序检测为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POAG组)28例(28只眼),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31名(31只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及视野检查等,并收集了一般信息。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检测视盘旁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PC)和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的血管密度。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OAG组内视野缺损半侧与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POAG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7±12)岁;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分布、年龄、眼压、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和眼内灌注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AG组上、下半侧视野缺损者分别有19、9例。POAG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5.86%(34.92%~52.78%)、39.31%(32.55%~46.79%),均低于健康对照组[56.90%(51.69%~60.84%)、47.48%(37.95%~5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6,-5.86;均P<0.01)。POAG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84.4(62.1~97.1)、76.4(60.3~92.5)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110.6(95.7~131.6)、98.1(84.0~109.2)μm;Z=-6.57,-6.36;均P<0.01]。POAG组中视野缺损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4.12%(34.73%~53.20%)和36.81%(29.73%~47.82%),明显低于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血管密度[51.85%(38.64%~61.02%)、41.78%(33.93%~49.22%);Z=-4.62,-4.12;均P<0.01]。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Z=-5.08,-4.95;均P<0.01);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93.0(61.9~116.5)μm和86.3(67.2~98.2)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Z=-5.15,-5.35;均P<0.01);但二者间视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其中视野正常半侧对应区域的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也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提示POAG视网膜血管和结构的改变发生在视功能改变前。(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01-206)  相似文献   
17.
王晓蕾  王镇 《武警医学》2019,30(6):527-530
 目的 探究早期实施多元化护理对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1月龄以内的高危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高危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高危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护理。在矫正月龄6月龄和12月龄时,利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测试并比较两组高危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 6月龄时干预组的语言能、应人能和应物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粗动作和细动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龄时干预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6月龄时两组发育商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龄时干预组的发育商异常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多元化护理可以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降低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值得普遍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纯水系统的细菌污染情况及消毒方法的效果。 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江苏省某医院纯水系统细菌污染状况及其消毒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该医院纯水系统系由过滤除菌组件与紫外线消毒组件组合而成。该医院纯水系统采集的水中存在细菌总数超标情况,并检出多种条件致病菌。经采用浓度为3 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过滤膜和纯水箱内部30 min后,细菌总数明显降低,未检出致病菌。 结论 该纯水系统处理的水中日常存在细菌污染现象,原因是系统中过滤器更换不及时,定期消毒维护不够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纯水系统及管路定期监测和消毒。  相似文献   
20.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是近年肿瘤转移机制的一大研究热点,此文简要综述近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管分布、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生存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