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用苯那普利治疗99例伴有蛋白尿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时间为3个月。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16内含子的I/D多态性,比较苯那普利治疗前后各基因型患者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的差异。结果 苯那普利治疗3月后,DD、DI型组的尿蛋白定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Ⅱ型组(P〈0.05)。结论 苯那普利可改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且与患者ACE基因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p-ERK1/2在血管紧张素-(1-7)(Ang-(1-7))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G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的GM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ng-(1-7)与Ang-Ⅱ共同培养,采用结晶紫计数法检测GMC数目变化;western blot检测GMC中p-ERK1/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Ang-(1-7)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II诱导的GMC数目的增加和GMC内p-ERK1/2蛋白的表达。结论ERK通路参与了Ang-(1-7)抑制Ang-II诱导的G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灵芪蠲肝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组、灵芪蠲肝液3个剂量组,肝苏颗粒阳性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用40%的四氯化碳油液3mL/kg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10周。实验开始时,正常对照组除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40%的四氯化碳油液3mL/kg,4周后各用药组开始给药,10周后麻醉大鼠,心脏取血,测定肝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取肝制备10%肝匀浆,测定其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羟脯氨酸(HYP)水平,并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大鼠肝纤维化损伤时,ALT、AST活性及血清NO、HA、LN、PCⅢ、CⅣ和MDA含量及肝匀浆MDA、HYP明显增加。而ALB、SOD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灵芪蠲肝液可降低ALT、AST活性及血清NO、HA、LN、PCⅢ、CIV和MDA含量及肝匀浆MDA、HYP水平。而提高ALB、SOD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查发现灵芪蠲肝液能减轻肝脂肪变性,减少纤维组织的增生。结论灵芪蠲肝液对四氯化碳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ERK1/2/c-Fos通路在血管紧张素-(1-7)[Ang-(1-7)]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株(G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GM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ng-(1-7)与Ang-Ⅱ共同培养,用结晶紫计数法检测GMC数目;Western blotting检测GMC中p-ERK1/2和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Ang-(1-7)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GMC数目的增加和GMC内p-ERK1/2和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ERK/c-Fos通路参与Ang-(1-7)抑制Ang-Ⅱ诱导的G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WST法检测培养系膜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细胞内信号传递分子Smad3/7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Ang-(1-7)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GMC增殖(P<0.05);同时, Ang-(1-7)对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内Smad3, Smad7基因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Ang-(1-7)对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内信号传递分子Smad3/7的表达.  相似文献   
76.
参麦对缺血再灌注性鼠肾小管细胞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肾小管细胞损伤作用的观察。方法 :采用离体培养的鼠肾小管细胞株 ,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 ,酶组化法观察细胞膜和线粒体中ATP酶和LDH含量的变化 ,用生化法检测小管细胞内SOD活性和MDA含量 ,结果 :不同浓度的SMI对肾小管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在SMI浓度为 5 0 μg·ml 1时 ,促增殖作用最强 ;SMI能显著提高IR后小管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存活率 ;缺血培养 4小时后 ,MDA含量明显增高 ,ATP酶、LDH含量明显降低 ,SMI降低IR培养的小管细胞MDA含量 ,增强SOD活性 ,ATP酶、LDH含量。结论 :SMI具有促进鼠肾小管细胞增殖和减轻肾小管细胞IR损伤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增强SOD的活性、加速OFR的清除 ,增强细胞抗氧化的能力 ,减轻膜的脂质过氧化 ,抑制ATP酶含量的减少 ,进而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77.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重症肝炎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测定对重症肝炎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了 44例不同预后的重症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结果 :重症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成负相关性 (r=- 0 .0 1 ,P >0 .0 5 ) ;2 0例死亡患者TBA为 1 84.3± 83.2mmol/L ,2 2例存活患者TBA为 1 2 7.8±5 0 .3mmol/L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性。结论 :TBA是继PTA后又一灵敏的反映重症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索最佳HBV 前C区反义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电穿孔转染 2 .2 .1 5细胞的转化条件。方法 :构建含HBV 前C区反义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后 ,通过控制质粒DNA浓度、电压、电容、时间、温度等实验条件进行电转染观察转染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在电压 2 1 0V、电容 975uF、温度 4℃、DNA终浓度在 0 .1 2 5μg/μl至0 .75μg/μl之间时 ,细胞转染生长情况最佳。结论 :上述优化实验条件 ,可明显提高HBV 前C区反义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电穿孔 2 .2 .1 5转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从细胞蛋白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黄芪对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损伤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影响〔是否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方法以HK-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20%窒息血清作为攻击因素,攻击前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黄芪预处理组,在攻击后15min,1、2 h分为相应时间的血清攻击组和黄芪预处理组后攻击组。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NF-κB核转位以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观测NF-κB抑制亚基I-κBα量的变化。结果攻击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芪预处理组NF-κB核转位和I-κBα量无改变;而攻击后各组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NF-κB核转位显著增加和I-κBα量显著减少,以攻击后1 h最明显;各时点黄芪预处理组后攻击组与空白攻击组比较,NF-κB核转位显著减少和I-κBα量显著增加。结论黄芪预处理能够抑制窒息后血清所致后续NF-κB激活。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减轻缺氧/复氧性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液体石蜡覆盖法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和丹参组,每个组均设立7个时间点:缺氧4,12,24 h和缺氧24 h后复氧4,12,24,48 h,其中丹参组设立4个浓度亚组(生药浓度):0.05%,0.10%,0.15%,0.20%。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MTT法进行活细胞计数,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缺氧处理后,损伤组在各时间点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在缺氧24 h达最低值;与损伤组比较,在丹参各组中,HK-2细胞数量较多,其中以0.10%丹参组细胞数量在各时间点均为最高。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LDH,TNF-α水平升高,在缺氧24 h/复氧4 h达最高值;与损伤组相比,丹参组在缺氧/复氧过程各时间点中LDH,TNF-α水平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HK-2细胞缺氧/复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丹参注射液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59-5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