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与比较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入院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机械碎栓组和支架取栓组,各50例。机械碎栓组给予机械碎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支架取栓组则予以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神经缺损、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与生存质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血管总体再通率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碎栓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支架取栓组,BI指数高于支架取栓组(均P0.01);治疗后6个月,机械碎栓组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支架取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与支架取栓治疗比较,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2.
目的构建PCI患者家庭心脏康复干预方案, 为提高PCI患者家庭心脏康复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家庭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和课题组讨论的基础上, 基于授权理论构建PCI患者家庭心脏康复干预方案草案。2021年1—4月, 选取来自9所医院的18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 并按照专家函询意见对条目进行修改。结果 2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44%和100.00%, 专家权威系数为0.91,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8和0.255。最终形成的干预方案包括5个一级条目、19个二级条目、21个三级条目。结论 PCI患者家庭心脏康复干预方案具有可靠性、科学性, 对推进PCI患者家庭心脏康复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型、迁移和增殖信号传导机制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手术组(n=12),及ATRA治疗组(n=12)。三组均高脂饮食两周后,手术组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ARTA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灌胃,直至处死,其余操作同手术组。术后分别于14,28d随机处死。采取颈动脉标本,对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粥样硬化病灶中MAPK、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治疗组的内膜增生程度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治疗组增生内膜中MAPK、C—los表达水平较手术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ARTA能抑制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新生内膜过度增殖,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及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患者的特征及转归。方法 纳入3个中心自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诊断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患者67例,回顾其主要临床特征、实验室数据、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分析与缓解及死亡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 67例确诊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患者平均年龄为(36.1±16.3)岁,诊断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时结缔组织病的中位病程为8个月。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潜在的结缔组织病中56.7%为成人Still病,30.0%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有患者均有发热,82.1%有脾大。实验室指标异常以高铁蛋白血症最为常见(100.0%),其次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升高(93.2%)。成人Still病继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组谷丙转氨酶、D-二聚体、血清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组,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显著降低。所有患者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91.0%加用了丙种球蛋白, 64.2%加用环孢素A, 46.3%加用依托泊苷。治疗8周时完全缓解率为47.8%,治疗16周时死亡率为22.4%。与未达到完全缓解组的患者比较,达到完全缓解组的脾大发生率更低(71.9% vs.91.4%,P=0.037),血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更低。死亡患者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诊断年龄(P=0.014)、结缔组织病诊断年龄(P=0.017)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环孢素A显著降低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死亡风险(P=0.004)。结论 结缔组织病继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以成人Still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多见,二者实验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增长及血小板低是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使用环孢素A治疗可能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治疗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报道两例经硼替佐米治疗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和结论硼替佐米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我们对2例原发性浆细胞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的治疗过程中,发现硼替佐米可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血清中M成分及骨髓异常浆细胞数量。对于因浆细胞白血病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者,硼替佐米使用安全,并能改善肾功能。在硼替佐米的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6.
87.
88.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细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2008年7月-2011年7月住院患者临床分离出细菌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培养出细菌232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2.9%,革兰阳性球菌占37.1%。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来源:血29.4%,痰46.6%,尿10.3%;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来源:血14.0%,痰47.7%,尿10.4%。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达到9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9.0%,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4.3%,而丁胺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为100.0%。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和各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显示出很高的耐药性,但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较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只有71.4%,而对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0%。结论血液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部位。对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应及时留取标本寻找病原学证据,并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以便有效地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穿孔素基因缺陷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16例穿孔素基因缺陷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突变位点、突变类型、家族史、临床表现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中位发病年龄为17.5(4~42)岁。共发现16种突变:11种错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2种移码突变,2种整码突变。所有患者至少含有1个错义突变且为有害突变,其中c.1349C>T(p.T450M)和c.503G>A(p.S168N)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11例NK细胞活性下降,10例穿孔素蛋白表达下降,8例起病时合并EB病毒感染,2例有家族史,4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11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存活,未移植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4~18)个月,移植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结论应重视成年人中穿孔素基因缺陷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EB病毒感染可能是这类疾病的诱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患者的预后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0.
背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病,合理摄入各类膳食营养素对其防治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在CAD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膳食营养素是否通过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进而导致CAD,目前尚不清楚。目的 了解CAD患者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并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3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食物营养计算器软件V2.7.3精确计算患者平均每日22类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分析其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情况。结果 CAD患者的膳食纤维、叶酸、维生素C及钠摄入量分别为(17.21±6.59)g/d、(94.07±50.88)μg/d、(142.54±62.39)mg/d、(4.00±1.16)g/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C是脂质斑块〔OR=0.994,95%CI(0.990,0.998),P=0.003〕、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OR=0.988,95%CI(0.981,0.994),P<0.001〕及血栓〔OR=0.988,95%CI(0.983,0.994),P<0.001〕的保护因素;膳食纤维是巨噬细胞浸润〔OR=0.955,95%CI(0.920,0.992),P=0.016〕及TCFA〔OR=0.934,95%CI(0.900,0.970),P<0.001〕的保护因素;叶酸是TCFA〔OR=0.986,95%CI(0.978,0.993),P<0.001〕及斑块破裂〔OR=0.991,95%CI(0.985,0.997),P=0.005〕的保护因素;而钠是脂质斑块〔OR=1.597,95%CI(1.243,2.052),P<0.001〕、TCFA〔OR=1.617,95%CI(1.258,2.079),P<0.001〕、斑块破裂〔OR=1.359,95%CI(1.082,1.708),P=0.008〕及血栓〔OR=1.476,95%CI(1.077,2.022),P=0.015〕的危险因素。结论 CAD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不佳,膳食纤维及维生素摄入不足,而钠摄入量严重超标。维生素C、膳食纤维、叶酸及钠摄入量是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对CAD患者进行膳食营养指导有助于预防不稳定斑块的产生,改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