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天山雪莲花花药材主要黄酮类成分。方法:植化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结果:通过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HPLC)及核磁共振(NMR)等手段鉴定的总共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两类,即黄酮类结构和黄酮醇类型结构,包括6个黄酮及5个黄酮苷化合物。结论:为雪莲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支持,提示在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中可引入相关实验结果对天山雪莲花药花材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华医典》医案部分的不寐医案进行挖掘分析,探究清代医家不寐诊治的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医典》医案部分为清代医家诊治不寐的数据来源,对其进行不寐诊治的医家著作、高频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的频数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21.0对所筛选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122条医案,涉及医案著作32本,不寐诊治记载频数较高的清代医家为张聿青、邵兰荪、缪松心、叶天士、吴鞠通;122条医案中,涉及中药177味,中药使用总频次1 205次。经过筛选,得到50味不寐诊治的高频中药。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其药性多平、微寒;药味多甘、苦;归经以心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可得,茯神、酸枣仁为常见两味药药对,茯神、酸枣仁、远志为常见三味药药组;通过聚类分析可得7个药物组合,如生脉散加减、阿胶鸡子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归脾汤加减、涤痰汤加减、天王补心丹加减、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等。结论:清代医家诊治不寐注重虚实,虚证多选用补益气血,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品,辨证多以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多见;实证多见肝亢与痰热,故用药多配伍平肝潜阳、化痰理气之剂。  相似文献   
13.
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探讨中医药、针灸、康复等治疗老年性痴呆认知障碍的作用。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中医生理、病理机制特点,结合临床观察与治疗疗效的体会,提出补肾填精,益气活血;涤痰化瘀、开窍醒神;针灸康复、养髓增智的重要治疗方法。结果针对该病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中药、针灸、康复疗法的特长,进行有机的结合,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整体调节,其作用较单一治疗方法为优。结论中药、针灸、康复训练方法,对于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记忆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9岁,主因“间断活动时胸痛1年,加重2个月,发现左心室附壁血栓6d”入院.1年前患者从事农务劳动时间断出现胸痛,休息20 min左右可缓解.近2周一般家务劳动时胸痛症状反复发作,自觉活动耐力较前下降.6d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室心尖部运动减弱、局部变薄,可探及10.2 mm×10.5 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兔离体隐动脉环双相血管收缩反应模型,利用哌唑嗪和α,β-亚甲基ATP(α,β-meATP)对双相收缩成分的特性进行药理学分析。方法兔离体隐动脉血管环张力记录法及电场刺激诱发血管收缩法。结果本实验条件下的电场刺激(电压15V、波宽1 ms、刺激频率2~16 Hz、连续刺激时程32 s)可诱发兔离体隐动脉产生双相收缩反应,且具有频率(2~16 Hz)依赖性。电刺激隐动脉收缩反应的第1相不被α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0.1~10μmol·L-1)所阻断,P2X1受体激动剂α,β-meATP脱敏P2X1受体后完全抑制该相反应。0.1~10μmol·L-1哌唑嗪显著抑制8,16 Hz的第2相反应,P2X1受体脱敏剂α,β-meATP不影响8,16 Hz的第2相反应。联合应用α,β-meATP(3μmol·L-1)和哌唑嗪(1μmol·L-1)则完全阻断电刺激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哌唑嗪10μmol·L-1显著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A,0.01~30μmol·L-1)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而哌唑嗪1μmol·L-1对α,β- meATP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无显著性作用。α,β-meATP3μmol·L-1对NA(0.01~30μmol·L-1)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建立电场刺激诱发兔离体隐动脉环双相收缩反应模型,该双相反应的第一相仅与交感神经嘌呤能递质ATP的突触后效应有关,第2相反应由肾上腺素能成分和少量嘌呤能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16.
病例报告患儿男,11岁,山东人,因口唇、口腔粘膜、趾端青紫,面色发灰10余年长期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天心),为确定先天心类型至我院检查。患儿系第3胎3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母孕  相似文献   
17.
RNA干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宇  尹有宽  张继明 《肝脏》2005,10(1):48-50
RNA干扰技术(RNAi)是近两年来产生的新兴生物技术.RNAi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双链小干扰RNA(siRNA)结合核酶复合物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定位到同源mRNA转录体上并切割mRNA,进而破坏特定目的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使其功能沉默.由于siRNA作用的阶段是在目的基因转录成为mRNA以后,即转录后,所以RNAi引导的基因沉默又称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评估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左心房的容积和功能,为科学训练和医学监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名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年龄20.5±1.5岁,技术等级为国家二级运动员)为研究组,选取15名无运动习惯者为对照组(年龄21.6±2.8岁)。所有被检者行CMR扫描获得电影序列,由2名医师独立应用心血管分析软件测量心脏容积和功能,应用CMR特征追踪(CMR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测量左心房应变和应变率等参数,两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篮球运动员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RVEDV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增大(P<0.05),左、右心室射血分数(LVEF、RVEF)减低(P<0.05),左心房的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增大(P<0.05)。在左心房功能方面,左心房的总射血分数(LAT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主动射血分数(LAAEF)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篮球运动员的左心房总应变(εs)、被...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脑室镜下侧脑室造瘘术治疗透明隔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透明隔囊肿(SPC)的有效治疗方法,对13例SPC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脑室镜下侧脑室造瘘术治疗。术后11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改善;12例术后复查磁共振成像(MRI)示SPC技术前减小,最大横径平均减小12.6mm;无感染,出血、气颅等并发症发生。认为该术式是治疗SPC的有效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符合生理特点、疗效确切、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氟涂层镁铝合金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镁铝合金组(M组)、氟涂层镁铝合金组(F组)和阳性对照组(P组)4组。细胞毒性实验:将L929细胞在各组的DMEM浸提液中培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应用WST-1法测量光密度(OD)值。溶血实验:按GB-T16175-2008《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第13部分《溶血试验》进行实验。测量各样本的OD值,计算溶血率。豚鼠最大剂量致敏实验,按照GBJ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进行实验。观察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片后24、48、72h豚鼠皮肤致敏情况。结果各观察期F组的形态分级为0级,M组为4级。各组各观察期内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2.96,P=0.000)。第3天,实验组OD值均高于P组(1.050±0.065 vs 0.292±0.010)(P〈0.05)。第5天、第7天,F组与N组OD值(1.429±0.096 vs 1.622±0.156,0.928±0.040 vs 50.995±0.070)处于同一水平(P〉0.05),均高于P组(0.270±0.015,0.281±0.006)(P〈0.05)。M组溶血率为68.3%,F组为0.8%。24h、48h和72h后N组、M组、F组皮肤均无红斑。结论氟涂层镁铝合金体外实验显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