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对火神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成效进行分析,为COVID-19收容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火神山医院2020年2月4日-2020年3月22日三个阶段的治愈率、死亡率、床位使用效率、病案质量、医务人员感染率、医患告知落实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累计收治3 040名患者,出院2 290例,整体治愈率达到98.10%;死亡病例57例,死亡率为1.90%。三个阶段治愈率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区别;医院整体床位使用率为83.34%,平均床位周转次数为2.27次,平均住院日为13.63天,平均病床工作日为40天。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床位使用率显著高于第一阶段(X2=63.050,P=0.000);甲级病案率为91.09%,乙级病案率为8.91%,三个阶段的病案质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X2=3.050,P=0.218);医嘱与医疗行为相符性抽查合格项目数为5 334,合格率为94.58%;全院医务人员感染率为0;医患沟通告知落实率为100%。结论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对提高火神山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其救治质量和效率上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整个医疗过程守住了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83.
前路融合内固定方式对颈椎曲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不同植骨融合内固定方式对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2002年12月施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伤病患者67例,将26例单节段减压内固定病例分为前路钢板 髂骨植骨融合组(A组,11例)及Cage植骨融合组(B组,15例);将41例多节段(双或三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病例分为钢板 髂骨植骨融合组(C组,19例)及钢板 钛网植骨融合组(D组,22例)。以D值法(颈椎侧位X线片上,C4椎体后下缘到齿突后缘与C7椎体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分别比较A、B两组及C、D两组在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方面的疗效。结果术后即刻A、B两组及C、D两组之间D值的增值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全部病例随访10~36个月(平均21.5个月),均获骨性融合。A、B两组及C、D两组之间末次随访时D值增值差异无显著性(P >0.05),各组内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D值增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 >0.05),多节段减压组(C D组)与单节段减压组(A B组)D值增值在术后即刻与随访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结论在均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减压融合的病例中,采用不同的前路融合内固定方式对恢复颈椎曲度无明显影响,由此推断正确掌握前路手术适应证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首要因素,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关键步骤在术中而非术后。  相似文献   
84.
USS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下腰椎骨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报告后路短节段USS椎弓根螺钉治疗L3-5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2~2004年,共救治下腰椎骨折57例,其中21例采用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L3骨折12例,L4骨折8例,L5骨折1例。所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均为AO-USS创伤系统。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病变节段前凸角;CT片测量椎管占位率;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以Charles等人的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120min;出血量100~600mL,平均350mL;术前Frankel评分3.7分,术后4.5分;术前椎节高度为正常椎体的30%~60%,术后恢复至70%~100%,平均87%,术前腰椎前凸角35.2°±8.3°,术后38.3°±10.2°。患者离床下地时间3d~2周,恢复工作时间3~6周,随访3~3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优9例,良9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USS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具有有效恢复椎节高度、腰椎前凸及椎管容积,有效防止后期出现腰痛及椎管狭窄症状,可早日下地活动及重返工作岗位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
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牛物力学评价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脊柱内崮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方法亦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提供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共同比较的基础,本文综述了脊柱生物力学评价方法的分类、概念及实验设计。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分为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实验三种。其常用评价指标包括强度、刚度及三维运动范围测量等。临床意义较大的是器械的刚度和运动范围。  相似文献   
86.
三种AO钢板在颈椎前路固定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比较三种AO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颈前路固定中的应用特点及效果.方法自1998~2003年,应用三种不同AO钢板手术治疗颈椎外伤及颈椎病共112例,按所使用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标准CSLP组、小型(亚洲人专用)CSLP组及CSLP-VA组三组,记录各组术中螺钉及钢板放置困难发生率.术后分别经3、6、12个月随访,观察钢板倾斜率、螺钉脱出率及骨不融合率.结果所有病例术中钢板螺钉均安装成功,CSLP组术中螺钉植入困难率为21%,较CSLP-VA钢板组(3%)大(P<0.05);钢板倾斜率为14%,较CSLP-VA组(3%)大(P<0.05);钢板放置困难发生率为8%,与CSLP-VA钢板组相当(P<0.05).结论CSLP-VA钢板螺钉植入方便,但如操作不熟练,易致钢板倾斜;CSLP-VA更适合上颈椎损伤,小型CSLP则更适合于单节段固定者.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0例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PETD并钙化物取出,其中L_5/S_1节段4例,L_4/L_5节段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和MRI检查,根据钙化物的形态和位置进行分型,对突出物与行走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Mac 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个月。术后复查腰椎CT示症状侧旁中央及神经根管部位的钙化物被完全切除,中央部及无症状侧仍残留部分钙化物。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的VAS评分为0~1分,术后Mac Nab标准评价为优。结论 PETD避免过度牵拉神经根,可降低术中发生神经损伤的概率,可切除神经根管处的钙化物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8.
正寰椎位于人类脊柱的最上段,因其结构特点而具有特殊的功能。寰椎骨折最早由Cooper报道于1822年,在其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虽然寰椎骨折发现较早,但对其较深入的研究只有100年左右的时间。长期以来,对于寰椎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一直存在争议。准确的分型与对骨折机制的把握有助于寰椎骨折的诊断,故笔者首先对寰椎骨折的分型以及致伤机制进行了复习归纳,着重对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elective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SCA-LP)治疗多节段颈椎行性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比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L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7月共114例行颈后路LP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2例、女52例,年龄58.27±7.36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2例、颈椎管狭窄症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7例。39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SCA-LP,33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完全保留对侧椎旁肌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muscle-preserved laminoplasty,MP-LP),42例患者接受了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LP。随访12~28个月(18.46±5.75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并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日。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6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23例,优10例,良1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对照组23例,优8例,良9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73.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8±2.5)d、(92.6±10.9)d;对照组分别为(18.7±3.6)d、(118.7±18.5)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创伤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