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背景肝功能损伤情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中较为常见,具体原因不甚清楚.本研就回顾性分析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期望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肝功能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理2020-02-04/2020-02-29日于武汉火神山医院诊治的10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饮食情况和入院前服药情况等临床参数与各项肝功能指标表达的关系.结果在1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 54例为男性,其平均年龄为59.89岁±13.07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81%)、咳嗽(64%)、乏力(52%).在100例患者中, 38例患者观察到肝功能的异常,包括28例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10例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升高,20例有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γ-GGT)升高,7例有碱性磷酸酶升高, 6例有总胆红素升高, 15例有乳酸脱氢酶升高.男性患者更易出现ALT (P0.001)、AST (P=0.006)和γ-GGT(P 0.001)的升高.入院前抗病毒药或中成药应用与COVID-19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32.
牛胸腰椎椎体切除后不同内植物的极限力学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试牛胸腰椎椎体切除后不同内植物重建后标本的极限力学性能。方法:21具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髂骨植骨组、人工椎体替代组、髂骨植骨 前路钢板组、人工椎体 前路钢板组、髂骨植骨 椎弓根钉组及人工椎体 椎弓根钉等7组。测量各组的最大载荷及位移。结果:正常小牛胸腰椎标本的极限载荷最高。髂骨植骨组的承载能力最差,仅有原始标本的45%,单纯钛合金人工椎体组平均破坏载荷比髂骨植骨组高16%,附加前路钢板及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破坏载荷均高于单纯植入者。结论:不管是人工椎体还是髂骨替代其极限载荷及极限位移均小于原始标本,椎体重建的远期目标是融合而不是支撑。  相似文献   
133.
自1994年以来,我们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对其中32例加用了利尿剂,并与单用常规溶栓、去聚、防凝治疗对比,发现加用利尿剂对改善患肢肿胀症状有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4.
泌尿系结石好发于中青年人,近年来,发病人数逐渐增多,我科自1998-04~2000-04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8.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或胁腹痛、血尿等症状,已经B超和腹部X光平片检查确诊,其中肾结石38例,输尿管结石20例,膀胱结石2例。以结石最大横径计算,<5mm 35例、5-8mm25例、病程7d-20a。2 方 法  相似文献   
135.
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的稳定性及融合效果.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17例,术后定期摄颈椎X线片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手术节段稳定,术后3~4个月融合,椎间高度恢复满意.结论Syncage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重建椎间高度,适用于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相似文献   
136.
前路钢板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重建生理曲度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评价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对恢复及维持颈椎前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颈椎骨折脱位经前路减压、植骨,AO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病例,分别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随访时X线片,以Cobb角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或后凸),以D值(齿状突到C7后下缘连线与C4后下缘垂直距离)评价颈椎的前凸(或后凸)。对数据分别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9个月~3年随访(平均21.8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前与术后随访时Cobb角及D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Cobb角及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在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7.
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半个多世纪以来.手术治疗颈椎病在适用范围、手术技术、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对脊柱外科医师的资质考核制度,因而目前从事颈椎手术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越来越多基层医院的医生有机会和空间开展此项手术。由于对颈椎病认识不足、手术经验欠缺、围手术期处理不当.以及开展此项技术的配套条件如麻醉、护理力量欠缺等.因处理不当造成的颈椎手术后并发症及各种纠纷时有发生。加之,目前颈椎外科方面的诸多复杂问题及对新技术的认识等问题也亟待探讨。因此,有必要再次强调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颈椎退变对终板倾斜角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1~30岁正常人和51-60岁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各40例,将其颈椎侧位X线片扫描至计算机,使用Sigma Scan Pro5软件测量C3-C7终板倾斜角,比较其差异。结果51-60岁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C3-C,上、下终板倾斜角均明显大于21~30岁正常人组,且差别显著(P〈0.01)。结论C3-C2上、下终板倾斜角随颈椎退行性改变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9.
目的了解钛涂层、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及钛+HA复合涂层螺钉置入体内后,螺钉-骨界面在术后早期的骨整合情况。方法选取成年比格犬16只平均分为普通螺钉组、HA涂层螺钉组、钛涂层螺钉组及钛+HA复合涂层螺钉组(每组4只,雌雄各2只)。螺钉置入比格犬颈椎椎体3个月,之后取出椎体,进行脱水、包埋处理,进行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涂层-骨界面的骨整合情况。结果 HA涂层螺钉和钛+HA复合涂层螺钉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紧密,骨组织的接触率明显高于普通螺钉和钛涂层螺钉,其中HA涂层螺钉与周围骨组织的接触率最高。结论HA涂层螺钉与周围骨组织的接触率最高,这可以作为生物力学测试中HA涂层螺钉具有较高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界面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0.
可调控式颈椎融合固定器实验山羊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AC-AFF)的实验山羊颈椎模型,并与其他颈椎重建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动物进食及恢复活动的时间作比较.方法:18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施以AC-AFF、钢板 钛网、钢板 髂骨块植入,均切除一个颈椎椎体.详细记录每只山羊手术所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开始进食及活动时间,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的平均值.结果: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手术切口感染1例,为钛网 钢板组,使用青霉素5 d后痊愈;不全瘫2例,为植骨块 钢板组,前蹄不能站立,不影响跪姿进食,未予特殊处理,1周后开始站立,但行走蹒跚,2周后均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施行C3椎体切除4例(AC-AFF及钛网 钢板组各2例),其余均为C4椎体切除.统计学比较显示AC-AFF组手术时间最短(P<0.01),钛网 钢板组及髂骨块 钢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中出血量AC-AFF组与钛网 钢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髂骨块 钢板组出血量高于前两组(P<0.01).结论:AC-AFF较钛网 钢板及髂骨块 钢板操作简便,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动物并发症少,恢复进食及活动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