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86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124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白介素-13血浆浓度变化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3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白细胞介素-13基因多态性(Arg130Gln)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血清IL-13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13基因多态性.结果①哮喘组血浆IL-13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IL-13(Arg130Gln)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13参与了儿童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IL-13(Arg130Gln)突变与儿童哮喘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医院客户服务中心管理水平。方法采用计算机、网站、电话、短信、视频等多种技术,建立一体化的客户服务电子平台。结果实现市场调研、分析、宣传和客户服务系统化管理。结论解决了客户管理分散和人工操作的现状,提高了工作效率,增进了人性化服务,加强了客户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新生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10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7例严重感染新生儿及1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10含量。结果:严重感染新生儿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含量(43.17±19.36)pg/m l,较正常对照组新生儿(30.75±6.39)pg/m l增高(P<0.05);IL-1含量(30.55±7.17)pg/m l,较正常对照组含量(7.16±1.39)pg/m l明显增高(P<0.005);IL-10的含量(9.15±3.74)pg/m l较正常对照组(5.03±1.24)pg/m l明显增高(P<0.01)。结论:严重感染新生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10增高。说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与细胞因子释放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34.
43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LSAB法观察CD117、CD34、Vim、p53等标志物在43例GIST中的表达。结果GIST中CD117、CD34和Vim的阳性率分别为95.35%、67.44%和93.00%;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标志为部分病例灶状阳性。结论GIST的最好发部位为胃体,常形成肿块。组织学上类似平滑肌肿瘤或神经鞘肿瘤,CD117是较为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5.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蜜麻黄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并规范蜜麻黄炮制工艺.方法:以麻黄总生物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蜜麻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加炼蜜量为10%、润蜜时间0.5 h、炒制温度90±5℃、炒制时间11min,麻黄总生物碱含量理论预测值为1.849%,5个批次的验证试验结果为:1.89%、1.82%、1.84%、1.86%、1.85%.结论:本实验优化的蜜麻黄炮制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与复方土槿皮酊治疗足癣的临床对照,观察复方薰衣草酊对足癣等真菌感染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2例手足股癣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复方土槿皮酊涂抹,实验组用复方薰衣草酊喷洒。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结果①实验组治愈率(73.4%)高于对照组(36.2%),P<0.01。②实验组总有效率(89.1%)高于对照组(58.6%),P<0.01。结论复方薰衣草酊治疗真菌感染治愈率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加热温度及时间对丹参饮水提液中酚酸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丹参饮水提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经典恒温加速试验法考察各成分含量变化。【结果】3个成分中丹酚酸B的含量随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结论】丹参饮水提液中水溶性成分不稳定,檀香和砂仁会加快丹参的降解,提示在提取、浓缩等工艺中应注意加热温度及时间对其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内镜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Hp长期感染是否促进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形成与发展,对首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而不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120例Hp阳性患者和87例Hp阴性患者进行内镜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4.8年,随访次数2~10次,活检组织进行Hp检查、病理学检查和AgNORs,银染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p阳性患者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Ⅲ型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胃粘膜PCNA标记指数和AgNORs数也显著高于Hp阴性胃粘膜。表明Hp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粘膜细胞的过度增殖、更新加快,促进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9.
王振华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0):523-523
慢性便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应用伊托必利治疗 43例便秘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 :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便秘患者 43例 ,病程 6个月~ 10年。在过去 12个月中 ,至少有 12周每周排便少于 3次 ,伴有 1/4以上的排便费力 ,或大便硬结 ,或排便未尽感 ,或伴有与排便排气有关的腹痛或不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半月内均做结肠镜及其他相关检查 ,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能。将 43例患者分为 2组 ,甲组 3 3例 ,男性 4例 ,女性 2 9例 ,平均年龄 (3 5 .6± 14 .1)岁 ,均为便秘无便意患者 ,少数…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CT室进行增强扫描发生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病例资料,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碘造影剂种类、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系统、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500例CT增强扫描患者中,81例发生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6例,男女比例为0.76:1;涉及药品包括碘普罗胺、碘海醇、碘克沙醇、碘佛醇等常用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以碘普罗胺和碘海醇为多。皮试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27例,正常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54例。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多样,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损害;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无死亡病例。结论CT增强扫描应用碘造影剂时,用药前应重视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必要急救准备,用药时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时早期识别与干预,以提高碘造影剂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