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承辉 《华夏医学》2005,18(4):680-683
肺癌的介入治疗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因其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而日益广泛用于肺癌的治疗。现仅就各种介入治疗方法临床应用进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2.
综合性医院急诊脑血管意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脑血管意外的防治和加强学科建设提供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方法对急诊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性别、年龄、所处行政区、就诊时间、抵院方式、去向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全年有946例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男女之比为1.53∶1,年龄为57.93±19.23岁。高发年龄组为60岁~、70岁~两个组。冬春季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利用市“120”急救中心或医院救护车来诊者占52.64%。脑梗塞占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的56.98%。收住院率占82.98%。结论①急诊患者是脑血管意外住院病人的主要来源,脑血管意外是神经科疾病的主要病种。②普及公众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加强院前急救与转送工作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院前成年患者死亡原因变化的趋势。方法:对资料完整年龄>18岁院前死亡患者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由外伤致死所占的比例呈相对下降趋势,依次为车祸59.50%,刀伤21.00%,高处坠落伤11.50%,电击伤4.70%,溺水3.40%;由非外伤引起死亡的比例呈相对上升趋势,依次为猝死57.03%,脑血管急症18.21%,心血管急症12.72%,呼吸系统急症6.56%,恶性肿瘤5.49%。结论:猝死和外伤仍是主要的院前死亡原因,普及急救知识和及时急救是降低院前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年龄组的AMI患者在性别、患病率、症状、梗死范围、冠脉造影等方面的异同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MI不同年龄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病年龄上60岁以下青壮年仅占27.2%,老年人占72.8%;症状方面青壮年人中79.6%有典型胸痛症状.远高于老年人中的50.2%.老年人多部位AMI占34.6%,明显高于青壮年人的10.2%;二组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以男性为主,青壮年AMI多有典型胸痛症状,而老年人以多部位AMI所占比例较多,50~79岁年龄段是AMI发病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有助于AMI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5.
院前急救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的MEWS现场评分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结果院前急救患者中病死率小于5%的均是MEWS评分较低的0~3分分值组的患者,占81.67%,其中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治疗的占0.79%,病死率为1.59%。而病死率大于5%的4~13分的分值组患者占18.32%,收住重症监护病房抢救治疗的占36.59%,病死率为31.81%,两组患者在反映病情轻重的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百分比及病死率方面相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MEWS评分≥4分是区分病情危重度和收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及预测病人死亡危险的分界值。结论 MEWS评分是院前急救患者即时病情评估的较好方法和工具,能对院前急救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类,对患者潜在的死亡危险有一定预测价值,是院前急救快捷、客观、实用的病情评估方法和模式,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杨家有  王承辉  阮海林 《广西医学》2013,(12):1684-1685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对患者院前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呼吸功能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和处理。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轻度昏迷241例占66.4%;中度昏迷90例占24.8%;重度昏迷32例占8.8%。单纯的轻、中度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呼吸功能无明显改变;而重度损伤患者中,继发呼吸功能改变者24例,占重度损伤患者的75.0%;窒息14例,脑疝形成继发中枢性呼吸衰竭者7例,直接损伤脑干呼吸循环衰竭现场死亡3例。结论单纯的轻、中度急性颅脑损伤对患者院前呼吸功能并无明显的影响,而重度急性颅脑损伤则对患者呼吸功能有显著影响,是院前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院前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治窒息和脑疝形成,保障呼吸道通畅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承辉 《华夏医学》2003,16(4):473-474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急性期及同龄健康者血浆总甲状腺素 (T4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游离甲状腺素 (FT4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及促甲状腺素 (TSH)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急性期患者血浆 T4 、T3、FT3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 ,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明显下降 (P<0 .0 5 )。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期体内血浆 FT4 、T4 、T3、FT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1 ) ;随心功能分级增加 ,血浆 FT4 、T4 、T3、FT3水平进一步降低 ,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功能恶化程度呈正相关 (P<0 .0 5 ) ,而 TSH较对照组增高 (P<0 .0 5 ) ;该类患者应用甲状腺激素治疗对改善心功能 ,减轻临床症状是否有益还需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持续腹痛的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后腹痛无缓解的急性胃肠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阿托品(对照组)和硫酸镁(观察组)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69.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镁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急性胃肠炎腹痛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9.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院前急救工作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院前急救工作的影响。方法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应用MEWS系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对比其应用前后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至回到医院所耗费的急救时间、患方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的变化。结果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至回到医院所耗费的急救时间方面,应用前为(14.8±3.3)min,应用后为(14.6±3.5)min,二者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方面由应用前的92.3%明显提高至应用后的99.9%;抢救成功率方面,由应用前的86.7%提高至应用后的97.8%,二者间相比较有明显提高。结论院前急救中应用MEWS系统进行病情评估不仅不会额外增加急救的时间,而且能客观、准确的评估病情,还能提高院前急救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转院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转运过程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院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患者转运过程的影响。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科负责转运的患者,转运前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评定,并观察不同评分分值的患者是否转运及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病情恶化和死亡的比率。结果转院前MEWS评分为0~4分组的患者,转运途中发生病情恶化的患者仅占3.82%,经及时处理,100%安全转运至目的地,无死亡病例;5分≤MEWS≤7分组的患者转运途中发生病情恶化的占48.79%,经在救护车上积极抢救,能安全转运至目的地的占91.56%,死于途中或急诊科的占8.44%;MEWS≥8分组的危重症患者留当地有治疗条件的医院继续抢救的占57.31%,当地医院不具备抢救条件而转运的余下的患者100%转运途中发生病情恶化,能安全转运至目的地的占36.28%,需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者占33.90%,转运途中进行过心肺脑复苏的占29.82%,最终死于途中或急诊科的占25.66%,3组患者病情恶化及死亡比率间相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MEWS≤4分时进行院际转运时较安全,≥5分后转运途中发生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MEWS评分能对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和分类,是院际转运时有效、简便、快捷、客观、实用的病情评估方法和模式,值得在实际工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