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背景:传统的足踝部畸形的矫正需要通过手术来完成,术后需要“静态”的维持。Ilizarov技术遵循的“张力-应力法则”和“牵拉组织再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矫形模式。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合并患肢短缩的足踝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17例下肢及足踝部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0~37岁,平均27.5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导致患肢短缩合并足踝负重位外翻畸形患者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合并患肢短缩7例,高弓足合并患肢短缩3例,跟腱挛缩、仰趾畸形合并患肢短缩2例。所有患者在有限手术重建足踝部软组织平衡或者截骨矫正畸形后安装Ilizarov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同时做胫骨的延长。结果:17例患者佩戴Ilizarov支架的时间是16~44周,足踝部矫形支架在3~6个月矫形满意、骨融合确实后单独拆除,骨延长支架根据需要继续佩戴。所有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患肢延长2~6 cm,延长段骨矿化满意,足踝部矫形满意。足踝功能参照AOFAS评分:术前(43±5.1)分,术后(76±7.2)分。结论: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合并下肢短缩的足踝部畸形的矫治,Ilizarov技术灵活的器械组合可同时完成多方向的畸形矫正,在矫正畸形的同时实施骨延长术。  相似文献   
342.
王成伟  宋千 《山东医药》2004,44(3):53-54
垂体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蝶鞍X线平片、DSA、CT、MR检查,其中CT、MR是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43.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技术及后期处理技术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行MSCT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形态、位置及血供类型。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在MSCT血管成像上可见血管改变的形态显示为蔓状23例、结节状17例、瘤状9例,1例未检出;胃镜下可见血管表现形态为迂曲形23例、结节形17例、瘤形8例,未检出2例。MSCT血管成像所显示的蔓状与结节状、瘤状改变和胃镜下所直接见到的迂曲形和结节形、瘤形结果呈互相对应,说明MSCT血管成像技术与胃镜对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断的形态结果对比一致性好。结论 MSCT血管成像较胃镜无创、安全、重复性好,可观察曲张迂曲走形及血供,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及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44.
目的:比较揿针联合手法与单纯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90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手法推拿治疗结束后在阿是穴(最痛筋结点)、申脉/照海、解溪/中封、丘墟/商丘(根据内外侧踝关节损伤不同选穴,每次选取5个腧穴,包括2个痛点)将揿针埋入穴位皮下24~48h。两组患者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8次,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筋结点"压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行走与跑步活动时踝关节疼痛程度分级人数变化,及随访期两组患者踝关节休息痛发生人数及发生次数,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行走与跑步活动时踝关节疼痛分级人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踝关节跑步疼痛分级人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踝关节休息痛发生人数与发生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揿针治疗满意度高。结论:揿针配合手法治疗可改善踝关节扭伤后遗症筋结点压痛、行走和跑步活动时疼痛,较单纯手法治疗能降低损伤关节休息痛发生,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45.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综合治疗方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异常的影响。方法采用三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纳入针推组(38例)、针刺组(32例)、推拿组(30例),分别给予针刺推拿综合方案、单纯针刺、单纯推拿治疗,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为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等的变化。结果对椎-基底动脉低流速状态患者,除推拿组椎-基底动脉Vm外,治疗后各组各指标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后针推组与针刺组、推拿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对椎-基底动脉高流速状态患者,治疗后针推组椎-基底动脉Vp、Vm、Vd,针刺组椎-基底动脉Vp、Vm,推拿组椎动脉Vm、V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后针推组椎动脉Vp、Vd,基底动脉Vm与针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而椎动脉、基底动脉Vm与推拿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本研究的针刺推拿方法治疗CSA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的紊乱,针灸、推拿配合应用可互相协调,优势互补,提高效应。  相似文献   
346.
目的:探讨滚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规范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试验,180名患者随机分成滚针组和药物组各90例。滚针组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一、二侧线及督脉实施滚针治疗;药物组给予氯硝安定4~6mg,疗程均为4周。以睡眠障碍改善的有效率与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分别在治疗结束后及3个月随访后评价。结果:治疗后滚针组有效率为82.2%,药物组为60.0%,两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Spitzer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随访滚针组与药物组有效率分别为40.0%、30.3%,组间比较(P〉0.05);两组Spitzer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滚针疗法能够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平衡而治疗慢性失眠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滚针也是一种可以推广运用的针灸临床治疗新型器具。  相似文献   
347.
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在肺癌中又以周围型肺癌为多见.随着影像诊断设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其检出率也大大提高.影像学诊断对其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价值.现就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学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48.
Vertebralarterytypecervicalspondylosis(VACS)isacommon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CS).Itisusuallymanifestedbyvertigoduetocer vicalretrogradedegenerationwhichimpairstheblood supplyfromvertebralarterytothebrainstemand labyrinthine.Amongtheremediesaimingtorelieve VACS,acupunctureandmassagearewell accepted worldwide.Duringthepasttwodecades,alarge numberofarticleswerepublishedinthisfield,and mostofthemshowedsatisfactorytherapeuticeffects.However,therearestillsomeflaws:1)poormethod ologicalqualityu…  相似文献   
349.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态增强MRI(DCE-MRI)半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A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91例EAC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53.4±9.3)岁]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3.0T盆腔MRI检查(包括T1WI、T2WI、DWI、DCE)及血清HE4检测。对DCE-MRI及DWI图像分别进行后处理,测量病灶的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上升斜率(MSI)、达峰时间(TTP)、最大下降斜率(MSD)和ADC值。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将EAC分成高级别组(G3)和低级别组(G1~G2),比较两组间各项MRI后处理参数及血清HE4水平,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各单一有效参数及联合诊断模型对EAC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ADC、PEI、MSI值及血清HE4水平在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EAC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PEI、MSI值及血...  相似文献   
350.
目的 研究CT与MRI对鼻咽癌局部侵犯临床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法 选取我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入的68例鼻咽癌病人,分别采用CT、MRI技术进行全面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照组,分析CT、MRI用于鼻咽癌局部侵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差异。结果 MRI的鼻咽部和颅底部侵犯检出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与CT相比明显更高,P<0.05;但CT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与MRI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鼻咽癌局部侵犯诊断中,MRI的鼻咽癌、颅底部侵犯诊断效能更优,但CT的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更优,二者各具优势,临床可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