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耕牛是山区及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耕牛在江滩地区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如何,尚缺乏大样本资料.为此,我们根据“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的设计要求,于1992年4月对全省6个试区耕牛进行了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以期阐明江滩地区耕牛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其在传播中的地位.材料和方法1 试区分布 6个试区分别分布在6个县(市).即铜陵市灰河江外滩(A1)、东至县稠林江外滩(A2)、望江县香港江外滩(A5)、当涂县彭太兴江心洲(B1)、和县陈桥洲江心滩(B2)、铜陵县光辉江心洲(B3).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索家庭安装自来水控制血吸虫感染的近期效果。方法!将试区人群根据家庭是否安装自来水分为两组,分别于6月、9月下旬和12月上旬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的方法进行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阳性者或有明显疫水接触史者给予治疗。结果!除了在夏季家庭安装自来水的人群中男性和20~49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或明显低于家庭未安装自来水者外,其余不同季节两组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病人感染度也不完全表现为家庭未安装自来水者均高于家庭安装自来水者。结论!近期尚未看出家庭安装自来水对控制血吸虫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3.
本文报道彭兴和泰兴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因素,结果表明当地钉螺分布广,有螺面积123.8万m ̄2,阳性螺密度0.0071只/框,钉螺自然感染率为0.14%。人群感染率为7.68%。保虫宿主耕牛的感染率最高(18.97%),而且污染环境严重。居民主要以生活型方式接触疫水,卫生设施较差。KAP调查表明居民血防知识欠缺。流动人口增多使疫情加剧。  相似文献   
44.
本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滩地野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对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影响,并观察了滩地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阳性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与滩地畜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之间存在回归关系,通过滩地综合治理,滩地阳性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及附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得到明显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5.
本文比较了“人畜化疗+健康教育+滩地综合治理”综合性防治措施与“人畜化疗+易感带灭螺”一般性防治措施对控制江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结果显示,实行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试区人畜感染率及滩地感染螺密度均下降80%以上,而实行一般性防治措施的试区,人群感染率仅下降20.5%,耕牛感染率及感染螺密度均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前者的费用效果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6.
七里湖为沿江一较大湖泊,原呈冬陆夏水状,历史上为血吸虫病重疫区。1974年,东至县动用20万民工,耗资1526.3万元进行综合治理,1976年主体工程竣工,使400.4万m~2的湖区变为内陆,彻底改变了原来面貌。至1982年,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钉螺面积从治理前的3200万平方米降至292万平方米,减少了90.8%;原沿湖3个村的居民感染率从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与分析江滩地区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动态分布与植被、气候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学角度阐明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消长。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索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出钩虫卵效果的影响因素,我们于1988年采用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设若干组,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下称 Kato—Katz)法,取新鲜粪便涂片后在温度一定,透明时间各异和不同温度、不同透明时间的条件下镜检,记录检获的钩虫卵数;同时以钩蚴培养法作对照。Kato—Katz 法和钩蚴培养法均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安徽省有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简称"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为制定该类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4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只,以本省日本血吸虫毛蚴在实验室内进行钉螺群体感染,两组钉螺与毛蚴比例分别为1∶20和1∶40,感染时间为4小时,感染时的温度为24~28℃。以同样方法感染该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宣城市有螺有病地区钉螺作为对照。感染后将钉螺置于室内常温下饲养60天,观察有螺无病地区和有螺有病地区钉螺感染率和死亡情况。结果在1∶20(钉螺/毛蚴)组和1∶40(钉螺/毛蚴)组中,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均未能成功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而有螺有病区钉螺感染率分别为5.89%(2/51)和16.67%(7/42),且两组中有螺有病区钉螺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观察期结束时,在1∶20(钉螺/毛蚴)组中,有螺无病地区钉螺与有螺有病地区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7%(154/200)和74.5%(149/200),两地钉螺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61,P>0.05);在1∶40(钉螺/毛蚴)组中,两地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1%(162/200)和78%(156/200),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7,P>0.05)。结论尽管本研究中有螺无病地区钉螺未能成功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但今后仍需加强有螺无病地区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0.
江滩型地区不同季节人畜血吸虫感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在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状况下江滩型地区人畜血吸虫感染规律,为制定符合该类地区特点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2002年6、9月下旬和12月上旬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三联村5周岁以上常住沿江居民中随机抽取500人,利用Kato-Katz法进行1粪3检,阳性者计算虫卵数,对该村所有耕牛用棉析孵化法检查是否感染,以判断春、夏、秋不同季节人畜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总体看来,人群感染率夏季为12.93%,显著高于春(4.23%)、秋(2.69%)季,春季略高于秋季,但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人群夏季感染率均显著地高于春秋季,除农民春季明显高于秋季外,其余春秋季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病人感染度秋季(178.14±147.44)最高,夏季(127.03±186.52)次之,春季(18.96±13.54)最低。耕牛感染率夏季(42.62%)显著高于春(7.41%)、秋(1.75%)季,春季略高于秋季,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江滩型地区人畜感染血吸虫的主要季节在夏季,秋季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